「毛主席紀念堂遺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南側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遺體。這座紀念堂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管理,並於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後興建,外觀類似於美國的林肯紀念堂。1976年11月24日奠基,1977年9月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並對外開放。」
毛主席紀念堂
佢主要用嚟擺放中國共產黨前領導人毛澤東的遺體。入口處嘅牌匾上寫住「毛主席紀念堂」,呢六個大字係由毛澤東嘅繼任者,當時嘅黨主席華國鋒親筆題字。


紀念堂簡介
毛主席紀念堂坐落喺北京天安門廣場南面,喺北京城市中軸線上,係為紀念毛澤東嘅逝世而特別建造嘅場所。設計上參考咗美國嘅林肯紀念堂。紀念堂舊址原本係中華門,但係喺1958年以後就被拆除。1976年11月24日,紀念堂嘅奠基儀式舉行,1977年9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1]
設計與構建
毛澤東喺1976年9月9日逝世後,中國國家計委從全國各地抽調設計專才喺北京前門飯店集中,唔單止要負責紀念堂嘅選址,仲要負責設計工作。參與設計嘅單位包括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南京工學院、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遼寧省建築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設計院。《建築學報》曾經總結呢段經歷:「毛主席紀念堂的設計方案,是由來自八個省市的老中青設計人員共同完成的。後來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在京單位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組成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組,繼續完成紀念堂的綜合方案設計和整個工程的全部設計工作。」[2]紀念堂嘅水晶棺是由北京玻璃總廠負責製作,而其他部分則由上海新滬玻璃廠和錦州一五五廠負責。
歷史
1976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發表決定,決定興建毛澤東主席紀念堂。1976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查通過了毛主席紀念堂的設計方案。1976年11月9日,毛主席紀念堂工程指揮部成立,北京市建委副主任李瑞環擔任總指揮,同時成立了國務院第九辦公室(簡稱“九辦”),負責紀念堂建設的各項工作。[3]
毛主席紀念堂遺體是毛澤東主席的遺體陳列在紀念堂內的展示。以下是關於毛主席紀念堂遺體的一些相關資訊:
毛主席紀念堂遺體是以保存毛澤東主席遺體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他的偉大思想和影響力。遺體展示在紀念堂內的一個玻璃棺中,人們可以以自由的方式前去瞻仰。這是對毛澤東主席的一種特殊紀念方式,也是向世界傳遞他對中國及全球政治的重要貢獻的象徵。
毛主席紀念堂遺體展示的地點選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方。天安門廣場曾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而毛主席紀念堂的建造更加凸顯了對毛澤東主席的敬意和紀念。
紀念堂的建築風格是中國傳統古典風格和現代建築風格的結合,以其優雅和壯觀而聞名。紀念堂的內部空間寬敞且安靜,展示櫥窗和照明設計使遊客在瞻仰毛主席紀念堂遺體時更加莊嚴肅穆。
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前往毛主席紀念堂遺體瞻仰毛澤東主席的遺體。這個紀念堂成為了一個吸引人們對毛澤東主席的崇敬和敬意的地方,也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和歷史遺跡。
總結來説,毛主席紀念堂遺體是對毛澤東主席的特殊紀念,向人們展示了他的偉大思想和影響力。無論是中國人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可以在這個紀念堂中瞻仰毛澤東主席的遺體,並向他表達敬意和崇敬。這個紀念堂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和歷史遺跡,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參觀。
延伸閲讀…
毛主席離開我們45年了,他的遺體是如何被保護的 …
春秋筆|瞻仰毛澤東遺容的外國元首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