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或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嘉澍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其美家族,其成員有多人擔任中華民國政府或中國國民黨職位。
有「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説法[1],其中只有陳家蔣宋孔三家沒有姻親關係。
民國時期蔣、宋、孔、陳「四大家族」説法,是1920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者瞿秋白提出,但當時流行開來。
直到國共內戰時期,中共中央文膽陳伯達撰寫《中國四大家族》一書時,指稱該「四大家族」借抗戰名義斂財,透過媒體書籍鼓吹流傳。
[2]
陳伯達其所著《中國四大家族》一書中,主張四大家族控制了中華民國全部中央企業、四大銀行和大部分金融業、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人民出版社前副社長曾彥修認為,現在觀點看,陳伯達這本書接近是政治宣傳文宣而不是學術著作,參考價值[3][4][5]。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認為:陳伯達既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學者,他創作基本上是宣傳品。
其著作《四大家族》裡頭有許多謬誤,如陳果夫、陳立夫管黨務但以出名。
蔣中正、蔣經國管政[6]。
而孔宋家族原本鉅,孔祥熙、宋嘉澍是孫中山革命時期金主,宋子文總財產七八百萬美元,沒有查到貪污事證[7]。
1950年代初,宋子文夫婦女兒、女婿合照。
前排左起:宋子文、張樂怡;後排左起:小女兒瑞頤、女婿馮彥達、女兒瓊頤、二女兒曼頤。
1915年到1972年,長達五十餘年蔣介石日記曝光,引發了全世界關注。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從北京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學,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國民黨黨史會,到日本東京大學知名研究機構蜂擁而至專家學者,沉浸於那些毛筆寫就蔣介石內心獨白。
事實上,蔣介石日記,這裏有中國民國史及蔣宋孔陳四個中國現代史上顯赫家族“獨一無二”資料。
專家們看來,這是“曠古”歷史寶藏,具有“權威性”。
專家們相信,隨著這些檔案全面解密,蒙著面紗四大家族,其面目一一呈現世人面前。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天石和復旦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是內地少數前往胡佛研究中心查閲蔣介石日記和四大家族檔案專家,近日,這兩位專家接受了筆3者採訪,我們披露了上世紀中葉發生那些中國赫豪門之間恩恩怨怨。
1927年12月1日,一場盛大婚禮上海大華飯店裏舉行,新郎蔣介石實歲40,新娘宋美齡實歲30。
大華飯店裏嘉賓堂,主婚人是北京大學前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蔡元培,前來參加婚禮國民黨政要有:汪衞、吳稚暉、褚民誼、戴季陶、葉楚傖、邵力子。
英美日法及其他一些國家領事、記者出席了婚禮。
當時上海新聞報導稱,“這次婚姻使得南京軍隊過去有力領導人和新娘哥哥宋子文博士家庭以及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博士家庭聯結成一體。
”後幾十年裏,這場婚姻而聯系一起蔣宋孔三大家族權傾。
蔣介石宋美齡結婚之前,宋氏家族因為宋慶齡孫中山婚姻,進入了中國政治權力核心。
宋氏姐妹父親宋耀如是孫中山先生早年革命事業支援者,宋家上海地區首屈一指買辦家族。
有一種説法認,如果沒有孫宋聯姻,宋家成員可能步上政治坦途,蔣介石不會追求宋美齡,中國近、現代史或改寫。
其實,蔣宋結合時候,宋家家長重擔落在了宋家三子宋子文身上。
當時蔣介石以下姿態韜光養晦,是宋子文利用自身資源,爭取美國當權人物和江浙財團支援蔣介石上台。
1928年1月,蔣介石宋子文協助下登上了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寶座,宋子文任命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任中央銀行總裁。
後歲月裏,宋子文蔣介石同進共退,西安事變發生後,他不避宋美齡同赴西安解救了蔣介石。
楊天石認為,宋子文有著個性,這使得他抗戰末期蔣介石交惡,後赴重洋去了美國,當寓公終老。
蔣介石連襟孔祥熙一度人們認為是當時中國最富有人。
其著作《四大家族》裡頭有許多謬誤,如陳果夫、陳立夫不是大家族。


蔣介石成為中國統治者後,孔祥熙開始了他官商,聚斂資財路,並官僚資本家中居於首位。
楊天石接受我們採訪時説,於孔祥熙和宋子文輪流執掌行政院或當時中國財政,所以郎舅之間爭鬥,而日態度上,宋主戰,孔主和,這使得孔輿論上處於這個妻弟下風。
後,孔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受到輿論指責,1944年11月即去職,從此離開政壇。
1949年蔣介石兵敗退處台灣,聘孔祥熙“資政”。
1962年孔赴台灣暫住。
1966年宿疾復發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因心臟病紐約去世。
8年後,蔣介石台北去世。
如今,蔣家凋零,而宋家、孔家後人,則十分低調地淡出了人們視線。
楊天石認為,某種程度,圍繞這些政治豪門之間恩怨,足以編寫一部中國民國史。
之前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其詳解,但隨著蔣介石日記一系列“重磅檔案”浮出水面,那些歷史正在。
擁有中國社科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諸多身份楊天石,因為研究蔣介石而人知。
2006年3月31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正式對外公開蔣介石1917年到1931年日記原件,在此之前,70歲楊天石和他同事早早地附近租房而居,等著檢視這些歷史資料。
今年1月14日,楊天石北京家中接受了我們專訪,評述了當年圍繞蔣介石身邊孔宋之間是是非非。
“當時我看到不光是宋子文和蔣介石電報,有宋子文和其他人。
我讀到只是開放一小部分,但即使是這一小部分,令我收獲。
”楊天石感慨道,“這部分電稿,生動地反映出宋和孔之間矛盾,有助於人們瞭解這兩家豪門之間爭鬥。
”“宋子文自1928年起擔任財政部長,財力支援蔣介石和南京政府方面了汗馬功勞。
1932年4月,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成為於蔣介石、汪衞顯赫人物。
但是,1933年10月,宋子文不滿蔣介石猛增軍費,濫發公債,和蔣介石發生衝突,憤而辭去職務,蔣介石改以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
自此,孔日益得到蔣信任,宋、孔之間矛盾因而滋生、展開。
”宋子文辭職後,仍渴望涉足政壇。
然而,蔣介石信任孔祥熙時候,他晉升途是會。
孔祥熙接替宋子文後,官運亨通。
但是,孔祥熙政聲,國民黨中有人希望宋子文上台。
“比如張沖,他代表國民黨中共秘密談判,他1941年3月23日宋子文發去電報:‘中共中央採納共黨十二條辦法,出席中央所召集一切會議,但周恩來委座間直接商洽調整,大體。
八中全會或提付討論。
鈞座如出面贊襄委座,則此事易得一解決道。
黨內國內鈞座屬望甚殷。
’”這電文背景是:1941年1月6日,國民黨製造了皖南事變。
11日,周恩來向張沖提出抗議。
20日,中共中央提出十二條解決辦法。
於國民黨拒絕接受,毛澤東中共參政員拒絕出席3月1日重慶召開國民參政會。
張沖維護國合作,希望共產黨關係宋子文能“出面贊襄”蔣介石,主持政務,緩解國共合作危機。
楊天石説,“其中‘黨內國內鈞座屬望甚殷’云云,反映了國民黨內一部分擁宋派呼聲。
”“國民黨政權中,孔、宋是理財幹。
孔祥熙稱為‘Yesman’(、遵命,先生),宋子文會説‘Yes’,但他會搞清説‘Yes’原因,如蔣財政部要錢,他要問一問做什麼。
有時買賬,乾脆説‘No’。
而孔祥熙問長問,要錢。
因此,宋、蔣之間常有矛盾,宋子文發牢説:‘做財政部長無異做蔣狗。
’而孔、蔣之間,。
”楊天石説,“這種和諧是有原因:一是孔對蔣,蔣之主張主張,和蔣爭權,這是十分投合蔣介石胃口。
二是善於理財。
1933年宋子文撂挑子時候,國庫存現金300餘萬元,而月支出達2200萬元。
宋子文認為,三個月後,國民政府財政垮台。
但孔祥熙接任後,採取各種措施,迅速積聚起大量財富,保證了蔣介石各方面需要。
”因此,孔祥熙得到蔣信用後,開始宋子文有了戒備心理。
於是,孔祥熙國民參政會和國民黨中央全會上“攻擊”宋子文。
四大家族,是指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指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四個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
有道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
蔣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領軍人物,有了蔣中正才能和野心才有了無比“四大家族”——“蔣宋孔陳”。
蔣控制是政治,陳控制是黨,宋孔兩家後擔任財政部長,把持國家財政大權。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一説是中共領導人瞿秋白1920年代提出,後來陳伯達國共內戰中寫《中國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稱四大家族借抗戰為名聚斂民財,獲得了多達200億美元財富。
現在,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是指民國時期蔣介石首資本主義買辦統治集團。
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陳果夫、陳立夫四大家族,是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代表。
抗戰開始後,四大家族利用戰爭時期情況,極力加強官僚資本整個國民經濟中壟斷地位,大發國難財,使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四大家族官僚資本迅速膨脹和壟斷地位加強。
是依靠政治特權和經濟掠奪來實現。
它掠奪對象不僅有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還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階級。
雖然四大家族民間嚷嚷上口,成為指控國民黨失去民心緣;然而學術界四大家族是否存在,進一步説,他們“聚斂”成果存在爭議。
因為這些人爭議是因黨國體制牟取暴利而生。
當前,大陸學術界目前認為這類説法有爭議;經研究考察後,蔣陳雖有些家產但實際上微不足道。
孔宋雖是財團,但財富累積屬於個人資本主義範圍,國家資本主義並不相同。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認為:陳伯達既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學者,他創作基本上是宣傳品。
其著作《四大家族》裡頭有許多謬誤,如陳果夫、陳立夫不是大家族。
蔣中正、蔣經國。
而孔宋家族原本鉅,孔祥熙、宋嘉澍是孫中山革命時期金主,宋子文總財產七八百萬美元,沒有查到貪污事證。
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雖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但陳果夫晚年連看病錢沒有,葬禮費用是國民黨出,而陳立夫赴美是借錢來養雞,經證明二陳主管黨務而見公謀私斂財證據。
但是有人認為,四大家族掩飾,使出障眼法做秀欺騙世人。
美國史丹福大學所藏張嘉璈檔案中,發現了1939年10月,日本特務機國民政府官員上海外國銀行存款做秘密報告。
報告顯示,蔣介石擁有資產6639萬(809萬美元)、宋美齡有3094萬(377萬美元)、宋子文有5230萬元(637萬美元)、孔祥熙有5214萬(635萬美元)。
鑒於情報機關做調查,目的不是公開發表抹黑國民政府高官,因此有可信度。
不過國民黨支持者普遍質疑此資料性。
抗戰初期,設立了中央銀行(蔣介石)、中國銀行(宋子文)、交通銀行(孔祥熙)、農民銀行(陳果夫,陳立夫)四銀行聯合辦事總處作為國民政府集中金融機構。
蔣介石自任總處理事會主席,“總攬一切事務”。
孔祥熙任國民黨財政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直接控制了四大銀行,設立了中央信託局和郵政儲金匯業局,形成了四行兩局格局,打著孔氏家族旗號後創辦、接收了中國實業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四明銀行、山西裕華銀行、祥記商行、慶記商行,雖然説是有四大家族,但是銀行是掌握財政部手中,中國銀行原董事叫張嘉敖。
孔祥熙任中央銀行總裁。
1942年7月,國民政府規定全國貨幣發行集中統一於中央銀行。
從而一步一步地加強了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全國金融業中壟斷地位。
抗戰期間四行存款數額四年中增加6倍,是各銀行中增長。
全部銀行存款中,四行存款佔到了80%90%,而戰前1936年佔59%。
官僚資本商業方面形成了正式公開壟斷。
前述專賣事業管理局、貿易委員會、物資局機構成立及專賣、統購統銷政策實行,是官僚資本實現商業壟斷步驟。
原屬孔家系統農本局福生莊,後改組花紗布管制局,統制著花紗布貿易。
以上這些宮式機構,作為國民黨反動政權組成部分,假借抗戰名義,壟斷了國統區國內外貿易。
抗戰期間,四大家族私人名義設立了商業公司。
有:孔家慶記紗號、公司、元公司,宋家中國棉業貿易公司、重慶中國國貨公司、西寧興業公司;陳家華華綢緞公司、棉花運輸公司。
這類公司既有政治特權,有金融勢力,具有操縱市場壟斷地位。
宋家控制下雍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40年成立,1942年5月己完成及完成有18個單位,其中絕大部分分佈陝西、甘肅兩省,主要經營紡織業。
資源委員會主辦各廠外,它是西北壟斷企業。
1942年,它已開工紗錠佔後方全部紗錠1/4。
陳家有大華企業公司、華西建設公司、中國工礦建設公司,是規模壟斷企業。
四大家族於工礦業壟斷抗戰前。
1935年底全國官營、民營工廠資本總額中,官營部分佔11%。
1937年9月設立工礦調整委員會,擴張官營工業,吞併民營工業,實行國家壟斷工礦業機構。
四大家族官營工業主要有隸屬於資源委員會和軍政部兵工署兩屬系統。
1944年,資源委員會下面有105個單位,兵工署下面有數十個單位。
此外有各省所辦官營工業,如貴州企業公司、四川川康興業公司、湖南實業公司,單位。
1943年國民政府經濟部報告,説瞭官營工業壟斷地位。
國統區3700餘家工業中,官營600餘家,民營3100餘家。
但官營佔資本總額69%,民營佔31%。
四大家族官營工業外,還有所謂商辦形式私營工業,這類工業有:孔家主中國興業公司,1939年7月成立時資本額1200萬元,到1943年增為12億元,後方資本額公司,它共有13個廠,經營中心是鋼鐵。
1937年9月,國民政府設定了農產調整委員會,作為控制和壟斷農業生產機構。
抗戰時期棉花、蠶絲、茶葉、豬鬃、桐油國民政府統購統銷。
徵購徵借的措施下,大量糧食納入四大家族直接掌握之中。
四大家族還直接佔有大量農村土地,陳家華西墾殖公司、蔣經國贛南國民經濟建設公司,是這類機構。
宋子文(1894年~1971年),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長。
原籍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
1894年12月4日(清光緒二十年十一月初八)生於上海。
父宋嘉樹早年留學美國﹐一度上海傳教士﹐後改營工商業﹐同情和支持孫中山革命活動。
宋子文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繼入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
1917年回國後受盛宣懷聘﹐任漢冶萍公司駐上海總辦事處秘書職。
1923年10月赴廣州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英文秘書兼兩鹽務稽核經理。
1924年8月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行長。
其後調任廣東省政府商務廳長。
後升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兼任廣東省財政廳長﹐整理財務有成績。
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中央商務部長職﹐負責籌措北伐軍經費。
蔣介石奪取國民黨黨﹑政﹑軍大權時﹐他積極財政上予以支持。
1926年12月前往武昌。
次年初後任武漢國民政府委員﹑常委職。
自稱是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孫孔祥熙,宋慶齡、宋美齡大姐宋靄齡丈夫。
青年時期經貿有術,在家鄉山西太谷擁有資財。
1927年4月投靠蔣介石集團,並促成蔣(介石)宋(美齡)聯姻,從此官運亨通,歷任工商、實業、財政等部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院長要職。
孔主管財政達11年之久,對幣制改革、支持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及支撐抗戰財政,有過貢獻。
但孔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受到輿論指摘,1944年11月即去職,從此離開政壇。
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CC系首腦。
原名祖燾。
浙江吳興人。
1942年2月,成立物資局,棉紗實行統購。


延伸閱讀…
陳其美侄。
幼年長沙明德學堂讀書。
1907 年入浙江陸軍國小堂,受陳其美革命活動影響,加入同盟會。
1911年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
辛亥革命爆發後,赴武漢參加革命軍,後隨陳其美參加討袁鬥爭。
1918年起上海經商,蔣介石事交易所投機買賣。
1924年黃埔軍校創辦後,上海軍校招募新生兼採購物資。
1926年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察委員,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掌管國民黨黨務,排斥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
1927年春積極參與蔣介石“清黨”。
他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是第三、四、五、六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掌管國民黨黨務。
他培植親信,排斥異己,控制各級黨部,國民黨變成蔣介石進行獨裁統治工具。
其弟陳立夫組織“中央俱部”(CentralClub),後來形成一個有權勢CC系。
他們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擴充成為一個特務系統,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事反共產黨、迫害人士活動,並對付國民黨內反蔣派系抗爭。
陳果夫國民黨政府中歷任要職:1928年任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副院長,1932年任導淮委員會副委員長,1933年任江蘇省政府主席,1938年任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1939年任軍事委員會委員侍室第三處主任。
陳果夫利用政治特權發展官僚資本,於1935年控制中國農民銀行。
抗日戰爭期間川、雲、桂省興辦和投資許多企業;抗戰勝利後主持經營“黨營生產事業”,接管大批敵偽資產,開辦公司、銀行,文化、新聞、電影、廣播單位改為“黨營”。
他後擔任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中央合作金庫理事長、土地開發公司理事長、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職,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合稱中國四大家族。
1949年去台灣,1951年8月25日病逝於台北。
一生寫有各種體裁文字一百九十餘萬字,台灣當局其編成“全集”十冊。
浙江省吳興縣(現湖州市)人,名祖燕,號立夫。
陳果夫弟。
其二叔陳英士(陳其美)於辛亥革命初期黃興同為孫中山左右股肱,蔣介石關係密切。
陳果夫及陳立夫是國民黨人物。
陳立夫任蔣介石私人秘書,時間主持人事及組織工作,是國民黨黨內安全特務機構: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始創人。
國民黨內部,陳立夫和陳果夫派系稱為“二陳”或者CC系。
1948年陳立夫到美國杜威助選,結果杜威落選,而國民黨因而開罪上台杜魯門。
1949年到台灣後,蔣介石整頓在台勢力,陳立夫在台,離開政壇去美國新澤西州定居,經營農場養雞、賣皮蛋、粽子食品生。
晚年回台灣後多做文化上工作,政壇上有決定性影響。
但因是國民黨元老,受尊敬。
1938年1944年,國民政府財政部發行內債18種,有的法幣和關金計算,有的英鎊、美元計算。
總計法幣15,192,000,000萬元,關金100,000,000單位,英鎊20,000,000,美元210,000,000。
此外有谷麥糧食債券。
1937年救國公債民間“勸募”外,其餘不公開發行,而以總預約券方式銀行抵押,銀行墊款國民政府。
銀行利用它作為發行紙幣準備,發行兑現鈔票。
官僚資本既發了公債財,發了法幣財。
於工業、商業發達沿江沿海地區淪陷,關税、鹽税、統税三税收入減少。
國民政府通過擴大徵税範圍和增加税率辦法,來彌補減少税收。
國民政府統税擴大貨物税,形成無物不税狀況。
1943年十月開徵食鹽附加税,開始每斤徵3元,到1945年1月增至60元。
於通貨膨脹,1941年下半年起,實行田賦徵實,田賦正税和附加税税額,每元折徵稻穀2市鬥,1942年增至4市鬥。
1942年起普遍實行糧食隨賦徵購,徵購價格於市價,而且多數不付現款,只付糧食庫券或法幣儲蓄券。
1943年普遍實行糧食徵借,既不付利息,本只是空話。
1941年到1945年6月,國民政府通過“三徵”,收稻穀和麥240,000,000多萬石。
這是農民直接掠奪。
抗戰開始後四個月,國民政府決定增發紙幣辦法彌補財政赤字。
法幣發行額,據官方公佈數字,1937年底為十六億1,600,000,000元。
1945年底10,319億元。
八年中增加了738倍。
實際上不止此數。
濫發鈔票結果,使四大家族財富迅速集中,而人民。
國民政府1938年3月起實行外匯管制。
從此官價外匯壟斷,黑市交易而起。
伴隨法幣貶值,官價黑市之間差額。
抗戰期間,外匯中美元法幣對換率是1:20,而黑市1943年12月1:85.4,1944年12月1:542.2。
四大家族利用特權,官價買進大量外匯和黃金,黑市價格拋出,轉手之間,牟取暴利。
1941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專賣事業管理局。
從次年初開始,後食鹽、糖、捲煙、火柴、茶葉、酒六類物品實行專賣。
這一制度,使國民政府收入大增。
增收數額,1942年47,800萬元,1943年174,700萬元,1944年18億元左右。
這一制度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
國民黨官員和有關機構乘機營私舞弊,套取專賣品轉投黑市,中牟取暴利。
1937年9月,國民政府之下成立貿易委員會,該會下設復興公司、富華公司、中國茶葉公司三大公司,國統區絲、茶、桐油、豬鬃主要出口物資,實行統購統銷。
鎢、銻、錫、汞主要出口礦產品,資源委員會統購統銷。
1942年2月,成立物資局,棉紗實行統購。
延伸閱讀…
統購統銷政策下,國民政府實行低價強購,利用買賣之間差價獲取。
桐油例,1942年收購價比內銷市場價每擔差100元,1943年1100元。
總之,國民政府種種手段對人民實行公開掠奪,使官僚資本抗戰期間迅速膨脹起來。
孔祥熙共有子女4人,長子令侃,次子令傑﹔女令儀,次女令俊。
其中,孔令侃所作所為其父相似。
抗戰結束後,孔令侃回到上海創辦揚子公司。
1948年,國共內戰後期,中國出現惡性通貨膨脹,政府進行金圓券改革,蔣經國到上海督導經濟管制,鐵腕手段抑制物價,查封孔令侃揚子公司,於蔣介石和宋靄齡幹預,受到挫敗。
此後,孔令侃資金轉移到海外,本人定居美國。
宋美齡到美國後,住孔令侃曼哈頓上東城她購買公寓內。
20世紀30年代中期,孔令侃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
孔家大公子,後來人們發現,不僅是住單間,孔令侃任何學生享有特權。
他想乾什麼乾什麼,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學校規章制度、校紀校規他如一紙空文,連美國校長敬畏他三分。
如學校規定學生在校讀書期間住校,不得校外留宿。
孔令侃當時學會跳交誼舞,舞癮。
每天晚上都出去跳舞,拉著一些女同學一塊去,一跳跳到深夜。
學校每晚11點關門,孔令侃牆上跳進去,有時乾脆外面過夜。
他有的是錢,想到什麼旅館住什麼旅館住。
開始有同學反映,看到校方此裝聾作啞,沒人管了。
一到星期天早上8點,有兩輛轎車開到校門口接孔令侃回家。
一輛孔令侃自己開,一輛上坐著幾個保鏢。
學校學生和教職員工大灶吃飯,校方官員和一些教授吃小灶。
照顧孔令侃,校方允許他吃小灶。
可幾天,孔令侃受不了。
小花天酒地孔令侃覺得小灶飯菜實在以下嚥,和宋藹齡講學校一伙食,叫家裡到賓館訂飯送到學校裏。
於是,只要孔令侃一個電話,到時有人用車他送飯送菜,風雨無阻。
存在決定意識,環境改造人,孔令侃受。
但孔祥熙、宋藹齡孩子管束得。
而到了大學,可以天天回家看老子臉色,周圍是阿諛奉承溜拍馬,孔令侃我獨尊,飛揚,誰放在眼裡。
到了大學二年級,他宿舍裏原來傢俱換了個遍,佈置購買了轉椅、沙發、彈簧牀,地上鋪上了地毯,牆上掛上了壁畫,並配備了電唱機、收音機,伊然像一個高級酒店客房。
1939年,孔令侃私設香港電台(蒐集香港金銀、外匯、證券、股票行情及港澳各界名流言行,外加一些軍事信息,重慶孔祥熙官邸匯報)港英當局查抄後,訊息傳到了重慶,蔣介石指示要孔令侃回重慶,面説香港發生一切。
宋藹齡怕孔令侃一回來會成為眾矢之,威信掃地爬起來。
她説宋美齡,讓孔令侃去美國。
到美後,孔令侃繼續搞商業投機外,乾起沽名釣譽勾當。
提高自己聲望,孔令侃準備讀一個洋碩士文。
此,他想起香港中央信託局職員吳某。
他設法吳某調到美國,改用他名字,進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孔令侃吳某是優禮有加,關懷備,吳某感恩圖報,用功了。
這樣了兩年多時間,通過考試、答辯和撰寫畢業論文,終於領到一張碩士文憑。
孔令侃機關時,駕駛著汽車街道上橫衝直撞,違章肇事。
南京新街口廣場交通擁擠,當時交通法則,汽車左邊環行道繞行,而孔令侃汽車往往抄近道右邊拐彎,警察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939年,香港《大公報》發表過一篇諷刺小品文,標題是:《爸爸當宰相,人人稱我小霸王》,孔令侃如實報導。
抗戰結束後,孔令侃回到上海創辦揚子建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揚子公司。
這個公司經營特點是只做現貨交易,做訂貨交易﹔只收美元黃金,不收法幣。
孔宋兩家有矛盾,孔令侃宋子文一點客氣。
對宋子文沒放在眼裡。
時候,宋子文他,他買些玩具、糖果,他能叫聲舅。
了,他反而叫了。
他稱宋子文為“TV”,即宋子文英文名縮寫。
有一次孔令侃聽説美國市場豬鬃俏,叫人去收購豬鬃,準備運到美國發一筆橫財。
不料幾天后手下人報告,説豬鬃收購困。
孔令侃一瞭解,宋子文得到了這個訊息,正派人四處收購。
他馬上打電話宋子文,讓其讓出一塊地盤,讓讓他這個外甥,説處大家佔、有錢你我分之類話。
宋子文看慣孔令侃那股橫講理勁。
孔令侃踏入政界商界後,應酬,他説話。
這次收購豬鬃一事,會相讓,就回電話搪塞説,豬鬃收購一事他並,如查明和孔家有衝突處,自會妥善處理。
孔令侃見宋子文買帳,直接驅車來到宋子文辦公室,和宋大吵了一頓,並佈置手下人到貴州雲南地收購,如遇到宋子文公司人作,砸車綁人,然後一切他負責。
後來,宋子文找到孔祥熙,二人商討後後劃定了勢力範圍。
四川、廣西宋子文收購,雲南、貴州孔令侃收購,才算避免了一場拳鬥。
揚子公司孔令侃獨資經營,實際上背後有孔宋兩大家族背景。
關鍵是宋美齡。
她一生不能生育,蔣經國、蔣緯國成人,她急需下一代中找幾個侄輩來之抗衡。
宋氏一門幾個兄弟,是晚婚而且兒女,只有孔家人丁興旺,而其中孔令侃是她喜歡一個。
因此宋美齡孔令侃“情有鍾”,並培養他來蔣經國、蔣緯國抗衡。
到美國定居前,宋藹玲專程拜訪宋美齡,姐妹倆垂淚,心潮平。
臨了宋藹齡拜託宋美齡,多多自己留在大陸兒子,當下宋美齡應允。
於有了這種種背景,孔令侃揚子公司才能短短的時間裡崛起,賺其錢,成為上海灘上一股不可忽視勢力。
孔令侃做生意,既有從老爹孔祥熙那裡繼承過來手腕,有自己“發明創造”:如炒外幣美金當年孔祥熙拿手戲,可輪到孔令侃手裡。
他玩起來一點他老爹。
抗戰後,外匯中央銀行統一管理經營,外匯價格官方規定。
當時1美元合法幣1.2萬元。
但黑市漲到1美元換法幣4萬元。
孔令侃這裡頭有油水可賺,想盡辦法套購官價外匯美元。
他通過宋美齡,一次搞到幾百萬美元。
他2輛進口高級轎車送中國銀行外匯部主任,外匯部主任源源將平價美元賣孔令侃。
靠著這千萬美元外匯,孔令侃美元市場上進行炒做並大發了一筆。
不過,孔令侃賺錢多,還是走私和汽車生意例如,公司美國進口“雪佛蘭”、“奧斯汀”汽車,進口價格是每輛1500美元,而孔令侃“只此一家,無分號”條件,保持5000美元一輛高價市場出售。
一項,他攫取了大量美金。
1947年國民黨統治區市場物價暴漲,馬口鐵(製作罐頭盒原料),揚子公司美國共和鋼鐵企業搞到一批馬口鐵原料,於海關拒簽發可證,以致無法進口,這觸犯了揚子公司利益。
孔令侃發雷霆,一方面《大陸報》上向海局發起攻擊,同時“降低物價、扶持工業”為理由,海關當局打筆墨官司﹔另一方面,海關職員中進行活動,終於迫使海關讓步,簽發了可證。
貨物後,孔令侃即以高價市場拋售,獲取暴利。
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其隨歲月煙消雲散。
四大家族後代散居世界各地。
蔣家自第一代蔣介石,第二代蔣經國、 蔣緯國逝世後,這個家族光彩褪色,沒有了昔日權勢。
而今蔣家後代開枝散葉,人口眾多,大部分在台灣定居,一部分美國生活,只有蔣經國愛女蔣孝章及其家人英國生活。
20世紀中期後,在台灣政壇活躍蔣家子女,只有蔣經國和章亞若私生子章孝嚴(蔣孝嚴)了。
他屬於蔣家第三代,島內一度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秘書長這樣“位高權”職位,是台灣“委員”。
他宣佈“認祖歸宗”,但蔣家大多數成員是承認他“蔣家人”身份。
10月27日,章孝嚴明確反對陳水扁過境紐約時青天白日旗覆蓋宋美齡靈柩上企圖。
蔣家第四代遠離政壇,他們大都事商業、教育、演藝事業。
像第四代章蕙蘭,是台灣電影界受矚目的鋭導演,1999年章蕙蘭首次自編自導電影處女作《小百無禁忌》,影星舒淇擔綱主演,還受邀參加了2000年愛丁堡影展。
在台灣出名蔣家第四代要數蔣友柏了。
他得高大英俊,受台灣媒體喜歡,他和台灣影星林姮怡結婚,9月生了一個女兒,蔣家“孝友得成章”排序,取名蔣得曦。
蔣家有了第五代訊息,成為台灣媒體報導熱點。
蔣得曦月那天,蔣方智怡擺滿月酒,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鬱慕明台灣政壇重量級人物來祝賀,稱得上蔣家難得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