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脈明點】氣脈明點初探 |什麼是氣脈明點 |明點之簡介 |

【氣脈明點】氣脈明點初探 |什麼是氣脈明點 |明點之簡介 |

    生起次第是次第前行和基礎,修習後,曆五道階中資糧道。

此基礎上,修習次第,可以速疾五道階之中後四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道,證金持位。

    因為香巴噶舉教法殊勝,藏傳佛教諸教派地吸收了香巴教法部分修法,漢地譯本中一鱗半爪地介紹過有關內容,但多繫統。

有些專家學者將“奶格六法”當成香巴教法全部。

江貢上師傳法之前,我們連“奶格五金法”名稱聽到,論修證。

,香巴噶舉弟子和藏地部分高僧大德外,人們並不知香巴教法殊勝何處。

能使讀者瞭解香巴噶舉,我徵得江貢上師,略去修持方法,次第之內容做一介紹。

    次第修習氣脈明點主。

關於三脈五輪,漢地許多介紹密法書中介紹甚詳。

簡而言,三脈人體內三條主脈:中脈、左脈、右脈。

關於中脈,有許多形容,有人説它有“空直紅”四特點:“如芭蕉,如箭桿,如黃丹,火”,左脈“月亮脈”,右邊“太陽脈”。

現在,有大量書籍可以參考,此處不贅。

    帝洛巴《四真實性教授燈論》中講道:“彼中依是脈。

此複,數有幾何?總有七萬二千,其中有三百六十,其中有一百二十,其中有三十二,其中有二十四,其中有三脈,彼是主要者。

彼中一百二十脈是四脈輪。

若謂彼處是何,臍間、心間、喉間和頂間。

若謂數有幾何,臍間六十四脈、心間八脈、喉間十六脈和頂上三十二脈。

若謂形狀如何,猶如蓮座日光會合,增長有光。

顏色,日月所生,故如月末尼(水晶)如熔光線移動。

若謂狀態如何,既是智慧配以,故和合而住。

”    頂輪:約印堂高度,有三十二脈瓣,白色,脈瓣叢如張開傘,稱大樂輪。

學密法人會打坐,成就!有人問:“上師啊,打坐腿痛怎麼辦?”我只能説:“你坐想成佛了。

氣脈明點 Play

    心輪:兩乳高度,有八脈瓣,蘭色,脈瓣平展。

稱法輪。

    臍輪:臍部高度。

有六十四脈瓣,黃色,脈瓣叢如正立雨傘,稱變化輪。

    密輪:多吉根部。

有三十二脈瓣,綠色,脈瓣叢如倒立雨傘,稱受輪。

    於修行中,這三脈五輪。

    此外,人體共有72000條脈,這些脈是胎兒住胎時心輪開始形成。

人一晝夜呼吸二萬一千六百次,氣體內運行,其中氣有五種,:    遍行氣:主要安住於頂輪,並運轉於身各肢節、脈道,主動搖、行走,一切身軀活動,呈白色。

修四喜四時,及人臨死時,收攝聚於人中。

    上行氣:位於喉輪,主飲食、言語,呈紅色。

    持命氣:位於心輪,能引運六根所需能量,主命,呈蘭色。

    氣:位於臍輪,主四大和順,呈黃色,修幻化身後起變化。

    下行氣:位於密輪,主大小便、生殖,呈綠色。

修法成就後轉為大樂智慧。

    此外尚有支分五氣:眼處之及行氣,耳處循行氣,鼻處正行氣,舌處善行氣,以及心間決定行氣,分主眼、耳、鼻、舌、身功用。

  三明點外,中脈五大輪上面,各有一個明點,頂輪密輪,其顏色白、紅、蘭、黃、綠色,只有油菜籽大小。

  《無死明點的讚歌》一文中,談到了氣(風)、脈、明點。

錄下而,你管其錯,不妨看成一種事物另一種解釋:    脈氣明點修行屬於密乘圓次第範疇,有些修行者這種修身方法不屑,認為佛法重點於修心。

其實,眾生身、心是密切,影響。

    修止觀要調整身體坐姿,七支坐要求打坐,然後用止方法,平息身口意粗分業,這是修行。
氣脈明點

粗分業是身體造作,它源於自心無明,對境執著,行為上表現出取捨。

因此修行中培養製力,剋制身體造作可以減少我們業。

譬如你嗔心,可以修慈悲心心轉移,儘量避免身口粗分業。

於細分業,即我們習氣,深藏阿賴耶識種子田裡,要用觀方法來治。

    慾望面前你要有足夠製力。

看歷史上那些才智過人、能戰勝千軍萬馬英雄,往往戰勝不了色慾誘惑。

大刀面前頭漢,卻拜倒女人腳下。

    我們修行人有生理上反應。

乘講人體中有一種生命再造體,源自父母紅、菩提,它們會體內週期性地活動,形成生理反應。

但於眾生無明,明白這是生理現象,於是產生對性需求。

畜生道,像爬蟲類這麼眾生,能找到配偶,這不用教,它會了。

此,乘法怎樣對治呢?你覺得某個女人很好看,她觀成骷髏或臭皮囊,這樣能打消你。

有些人白天還可以轉念,可是到了晚上一睡著,夢裡顛倒。

因為這是生俱來習性,有週期性,所以付。

如果修淨觀無法對治貪欲心,該怎麼辦?佛陀此補充制訂了很多戒律,如男女之間過午不能見面,雙方保持距離,説話不能對著看,不能握著手,身體不能碰觸。

然而,於貪欲習氣人,身體怎麼相隔隔不了他心。

    乘中,身體上這些粗分業是可以糾正。

於是身體上反應,要身體調,但不能捆綁制性方法,不然對自身會造成損害。

密乘見地小乘是,可以色身以及生理反應看成是、,所以對治方法上,乘小乘有差別。

乘各宗各派注重調整身體,這是要點,我們強調金剛跏趺坐必要性。

學密法人會打坐,成就!有人問:“上師啊,打坐腿痛怎麼辦?”我只能説:“你坐想成佛了。

”要知道,金剛跏趺坐不是靠一天兩天工夫能坐,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採用金剛跏趺坐調整身體過程中,最初我們會有一股感覺,這種感覺是密樂輪生起。

密樂輪位於肚臍下四指處,即男女精血活動地方。

我們説生命再造體活動時候會有一種反應,這種反應不是慾念,而是人體生理奧妙。

生命體繫有再造力,説身體裡華,是一種現象。

年紀,生命再造力,而打坐人即便到了年老有再造力,這證明打坐可以增強身體機能。

大部分修行人有一種錯誤知見,認為生理上反應是業障,自己修行了這麼時間有這種反應,可能白修了。

有僧人對我説:“上師,我出家受戒那麼多年,什麼有生理反應,是不是業障太重?”沒有貪欲並不表示不能有生理反應。

無始以來,我們經歷這種反應,而且錯覺中,這些反應而產生貪染行為。

事實上,生理反應習性本身是兩回事。

    人體五脈輪中,密樂輪是乘修行重點所在,但有些修法並傳授,惟恐一些行者覺受產生誤解。

我們説瑜伽生理反應,覺受,好比火燒,會烤火人會燒傷,會烤火人則受益。

一些年紀人雙盤坐時,下行氣要往上提才能有熱。

熱氣進入中脈,頂輪菩提甘露滴降,滴,像火油,油滴得多,火,這叫拙火,拙火意思。

修止到這時候才能生定,稱拙,但這種定只是定,還不是。

是退失定,稱三摩地。

噶舉派注重修拙火,每個人墊著布墊開始修學。

有練出來了,可能跳到房頂這麼;有騰起來時要求雙腿散開,降下時起來,這樣反復地練。

我們這些要求,只要雙盤坐可以了。

    盤坐時,下行氣往上提,融入中脈,這樣能消除嫉妒心;雙手結印於臍下四指處,氣上一提一壓,這樣能消除嗔恨心;脊椎伸直能消除愚痴;頸部調節好能消除貪欲;眼睛微閉看鼻樑處,能消除心。

調節身體坐姿和氣脈有這些殊勝功德。
氣脈明點

    這裡講是脊椎伸直,如箭沒有歪曲。

什麼要求這樣?是為了讓中脈保持垂直,氣和明點可以無礙。

如果身體歪斜、鈎著或仰著不行。

我們説心是道場,道心,法可能通達。

同樣道理,中脈,明點無法通達。

關於中脈的説法,有的説是外內,有的説是外內,這只是觀修的,其實中脈是,看不到。

打坐時,很多人看到自身有光,死時候有出光反應,身體會縮,這些脈氣明點調節有關。

內皈依講,中脈是本尊,氣是空行,明點是上師,這三者是修行成就。

請生起菩提心利他心來聽受教法:利益一切有情而獲得證悟願望。

現在我們道階段。

道有兩個面向:菩提心菩提心。

菩提心中,有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兩個面向。

現在我們要來研究願菩提心面向。

關於此,有稱作四無量心無量、、無量喜心、以及無量捨心。

我們從愛或開始。

這個脈絡中,我們討論愛本質、愛作用、愛不可計量性或無限性。

什麼是愛本質?愛本質,是使自己與其他一切眾生能找到快樂之因祈願或願望。

然而,倘若欠缺或(well being)體驗,可能會體驗,而欠缺這個體驗,可能會行動或作用。

從而,無限性。

因此,我們體驗開始。

四種灌頂和這個方法有關。

氣脈明點 Play

延伸閱讀…

氣、脈、明點之簡介

什麼是氣脈明點

我們接近佛性時,那裡有一種、感受,它不是依靠某種客體產生。

它不依賴因緣或條件,不是某種陶醉感。

它只是一種感受。

我們藉由體驗它而認出它來,我們能發願自己,所有其他眾生來獲得這種。

體驗這種愛或,我們應該避免會妨礙它因素,並且要試著去獲得能夠強化它因緣。

這麼説,妨礙它因素,與感受或感官知覺有關聯。

佛法中我們談到五種聚集,或稱為五藴。

這是指形色(色)、感受或感官知覺(受)、評斷(想)、驅力(行),以及後是意識(識)聚集(藴)。

愛是一種感受,一種受藴有關感情、感受,金剛乘系統,它微細身有關。

這身是脈(tsa)、氣(lung)、明點(tigle)組成,通道、能量、能量種子。

藏文「紮」(tsa),梵文稱為那迪(nadi),英文譯為通道(channels)。

藏文「隆」(lung),是梵文普拉那(prana),英文譯為能量(energies)或風(winds)。

梯列(tigle)是梵文賓度(bindu),或英文「能量種子」(seeds of energy)。

身中,微細性有層次。

通道有某程度性,能量一些,後,能量種子。

金剛乘,乾涸的明點(能量種子)地發揮作用,此即愛、、、以及菩提心基礎。

身處於,能量通道中地循環,而明點,能量種子,隨著能量身體中循環。

既然心騎乘這些能量上,如果明點沒有乾涸而運行全身,心有了體驗和基礎。

於現代生活方式,我們微細身,因為它受制於希望和恐懼種種情境,結果造成身中某種。

事實上,當孩子們出生時,如果沒有業力或遺傳問題,是,但他們成長後,會心中開始增生想法和概念影響。

各種情境開始發生,其間有很多希望和恐懼,是恐懼。
氣脈明點

於這個恐懼,微細身擾亂了。

能量不該運行時開始運行。

有時候這些能量堵塞了,有時候跑錯方向而身體或能量層面上開始加速。

當速度加能量很多地方堵塞,明點無法遍佈全身,跟著微細身感受移動。

它們卡一個地方,無法到處移動。

明點於是開始消減。

它們消減或乾涸時,我們心開始感到。

所有事情變得有點灰暗,我們受到驚嚇。

這像是勇氣和菩提心。

我們變得像雞。

這是心理問題,它體質有關。

我所知,很多現代問題這個領域有關。

我想,這個領域裡某處,和亦然。

我們要做是讓點恢復活力,這有很多方法可用。

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理智確信。

例如,你感到有點低落,但內心深處,你信任佛法,以及你上師和傳承上師加持。

你感到有點,但你智識上信念。

此信念,你師們祈請並領受他們精神上影響。

這些加持影響你微細身狀態。

結果是你開始體驗到。

四種灌頂和這個方法有關。

延伸閱讀…

氣脈明點初探

略説氣脈明點

你上師感受到信任,並且領受證悟身、證悟語、證悟意灌頂,以及智慧灌頂,這會影響並提升你體質。

另一個方法是修持那洛六法,其他有多法門。

這裡我們要集中討論主要方法是禪修,三摩地狀態修持。

透過止觀修持,我們活化了明點狀態,而開始產生或體驗。

一開始要直接處理明點是困難,所以我們心下手,而這個心慣充滿各種各樣念頭。

念頭很多時,會使明點力量乾涸。

從而,透過正念四種修習(四念住),我們訓練自己心,讓它下來,變得放鬆而保持。

這會讓明點自動恢復活力,接著帶來體驗。

四種正念身體正念、感受正念、心正念、以及禪修的正念。

基本上,這是運用四種對境四種形式:我們身體、感受、心、以及禪修。

四者之中,這裡禪修狀態正念。

透過這個修持,我們心會找到、寂止、開放狀態,作為愛基礎體驗,開始其中生起。

然而,要讓禪修狀態正念地開展,我們仰仗前三種正念。

身體正念,基本上是指我們心追去念頭,期待未來念頭。

心安住當下,涉入任何有關當下希望或恐懼念頭。

它只是在身體中休息,帶著一種心身不離感覺。

雲這是身體禪修墊上休息,而心身體中休息。

感官覺知或感受正念要依賴身中能量。

我們修持感官覺知或感受正念時,我們某種方式處理那些能量。

於此情形,一種名為「章隆」(jam lung)修持─瓶氣、氣─是,它是一種微細身修持。

速度感是我們體內能量層面產生。

它我們帶來、焦慮內心體驗。

速度感本身可以走上正面用途或負面用途,但它驅使我們心走上負面路。

這會影響我們整個系統,能量進入心(heart)中時,人們變得消沉。

瓶氣修持,有三個面向:意識、能量、以及呼吸。

我們放鬆,然後長長吸氣。

身體鬆緩地安住著,然後這個狀態中,我們緩而長地氣呼出,然後一次緩而長地氣吸入。

以此方式呼吸時,心同時檢視速度感哪裡。

我們會發現某些點有著張力和繃,那速度感所在。

心注意到速度感所在之處那一瞬間,心速度感建立了關聯。

我們認出了這個加速能量,藉著這個認出,我們在意識層面它合而為一。

然後,隨著氣息它帶到肚臍下方。

心加速能量之間有了協同合作,這是。

否則我們可能做了呼吸帶到肚臍下方所有練習,但心持續其加速。

一開始我們需要仰賴呼吸,但到了某個階段,有了程度,我們只是運用注意力能速度感帶到肚臍下方。

下座期間,肚臍下方保持百分之十能量會是。

我們呼吸,心運作,可以繼續事任何正在做事,運用一點肌肉壓力,大約百分之十能量保留肚臍下方。

這幫助我們能量留在下方,能讓我們這世間運作。

第三種正念應用方式,是心(mind)正念。

我們注意力直接聚焦心上,它哪裡生起,駐留在哪裡,消失到哪裡去。

單純藉著覺知心中發生任何事情並如其所是地認出它們,我們觀察此心,並且透過正念了知,將心帶到寂止狀態。

寂止,止狀態中,第四種正念運用,即禪修狀態正念開始生起。

這裡,我們得以進入實相本質,離於所有概念性限制空性狀態。

這觀。

四種正念基礎上,我們到達狀態,而狀態開始生起。

透過四種正念修持,我們自己心、自己感受、自己心智過程保持著正念。

藉由這些修持,我們發現身體、能量、意識、以及感受之間狀態。

我們發現所有這些層面之間有衝突,這些層面所有錯覺清除乾了。

我們達到了心以及寂止狀態,一種感受生起,這無條件之愛本質。

發現這個無條件愛,養它、擴展它。

發現它並它保留給自己,這是沒有用。

我們擴展這個愛,此即愛功能和作用。

、無條件愛,構成了體驗並開展、喜心以及捨心基礎。

雖然四無量心是分開來解説,但我們體驗中,它們是關聯地生起。

例如,我們體驗到無條件愛時,會有一種和感恩感受。

同時,我們瞭解所有其他發現這種無條件愛有情,他們各種痛苦折磨著。

我們體驗中,感受生起,「如果其他一切有情能離他們痛苦以及造成這些痛苦因,那該有多。

」感受。

於此同時,我們開始體驗到,以及製造任何偏私時所出現捨心。

我們修持,四無量心全部開始匯集到一個點上。

這個開始點,即是去開展並體驗那個無條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