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獨立評論》!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羣帳號,繼續體驗天下雜誌會員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結。
「擔心房東漲房租,什麼考慮存錢買房子?」「你不夠努力工作,買起房子。
」1970、80年代,許多人有買房大夢,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可以買房子、成家立業,擁有屬於自己家。
但隨著時間推移,物價生活費用持續攀升,時今日,買房多數民眾來説是一個夢,連只求房屋使用權租屋一族,、一屋難求。
時空背景變換帶來法律政治經濟環境條件差距。
因為符合公義社會體制,並需要人們過度努力或犧牲去換取生存基本權利。


月薪5萬工作者來説,倘若想新北市買一間30坪、價格落1,200萬台幣左右房子,準備23成,是240萬360萬頭期款,若以30年期攤,每月需要攤超過3萬5千元房貸,僅居住成本佔了月收入7成。
這代表有多經濟成本去承擔其它風險,像是、生病、受暴、離婚、解僱任何會影響生活軌跡事件。
內政部統計,2022年第三季全國房價所得9.8,而工作機會和住屋需求縣市,比數。
像是台北市房價所得16.2;新北市12.96;台中市11.34;高雄市9.06。
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定義中,房價所得比落46才是可負擔合理範圍。
因為房價所得太高,收入跟不上房價,導致居住成本過,會排擠到其他消費。
居住需求是建置財產權上,付出多資本能獲得居住條件邏輯,讓上述計算公式聽起來有道理,而這十分符合台灣文化長期以來「有土斯有財」、「努力、犧牲值得獎勵」價值觀。
然而我們居住需求從基本人權角度──居住權,這種「獎勵努力價值」做法,背後往往掩蓋是「分配」與「機會」事實。
《什麼關》一書作者,美國倫理政治哲學家託馬斯.斯坎倫(Thomas M. Scanlon)書中指出,討論社會公共議題時若流於「獎勵努力價值」的泛道德化是危險,因為會落入合理陷阱:人擁有少,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道德上有所缺失;產生一種「應得觀」,認為人會因為努力而得到獎勵,而努力人活該,因為受苦。
託馬斯.斯坎倫強調,各國政府應有義務提供人們某些面向關懷,例如身體所需資源,像是醫療資源,和能維持有尊生活社會環境。
因為符合公義社會體制,並需要人們過度努力或犧牲去換取生存基本權利。
託馬斯.斯坎倫説關懷,並不是要求提供等量利益給所有人,因為並非每個人獲得資源代表社會是公平正義;同時他深知期望每個人能機會上有基礎是實際,因為各項研究報告數據證明,家庭環境差異是獲得機會阻礙。
因為一個人出身什麼家庭,絕大部分決定他競爭市場中獲得機會。
受暴者缺乏穩定居所,逃離暴力後落入陷阱如果可能讓所有人擁有機會,我們如何讓處社會符合公義呢?若託馬斯.斯坎倫邏輯,有一個方法,讓人們有「充分選擇機會」。
讓人是,匱乏會單一出現,説一個人如果沒有機會,他面臨亟有可能是生活上全面性匱乏:經濟匱乏、匱乏、家庭支持系統匱乏、教育職能匱乏,每一項匱乏蠶食鯨吞著他有充分選擇機會權利。
「忍受十多年丈夫暴力後,我倉皇逃離家裡。
但過去十多年,我先生一起在外接工地案子,所以我沒有其他工作經驗和技能,只能找服務業或餐廳內場,薪水時候,每個月能領到2萬8千塊……」勵馨基金會服務婦女儀琳(化名)説。
她因為長期過勞工作以及先生施暴,許多面向亮起紅燈,「我們家沒有血壓病史,但我40多歲時,就出現血壓症狀,醫生説如果期處於高壓環境,罹患血壓。
」儀琳説,她現在身體狀態,要做足一份全職工作讓她精疲力盡。
「那時候要離開庇護,所以沒辦法,要開始找房子了,只能什麼工作試試看,但努力試只有2萬5千元,扣掉孩子學費、交通費、醫療費,和我們三人餐食與生活費,好險有勵馨基金會提供經濟補助和心理諮商協助,但1萬3千房租租金是我能付擔……」然而1萬3千元房租漲13年台灣,以及一屋難求雙北地區,對一家三口儀琳來説,剩下什麼樣選擇呢?「後來我們市區巷子裡找到一間10坪大小屋齡40多年套房,看起來很久沒有整修了,牆壁滲水有壁癌,天花板有一個大洞,」房東説租,所以打算修繕,但於逃離暴力不到半年,受暴恢復期婦女和未成年孩子來説,住如危樓房子裡,讓生活之路遙遙無期。
「我想過要找郊區房租地方。
但孩子上學會需要單程1時交通,兩個孩子上學和我工作交通費算下來4、5千塊,我女兒因為看到我先生衝突,有症,不過離市中心地區很少設有日照機構。
「沒有人願意遭遇暴力,但是如果台灣社會願意『免於暴力是基本人權』方向努力,我覺得這些支持能讓婦女有力量去抗暴力。


延伸閱讀…
居住權保障,是受暴婦女孩子逃離暴力支柱我們看見,有半數受暴婦女選擇留在原本家庭,但有半數婦女脱離暴力選擇離家。
「受暴婦女庇護資源很少,新北市只有2間庇護,所以受暴婦女是靠自己,很少用到庇護資源。
」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主任李玉華説,新北市每年有超過1萬件家暴通報案件,卻只有100户家庭能住進庇護,而且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多數縣市只能提供12週,一個月期限。
「但婦女從拿到保護令、離開暴力到處理完訴訟,需要一年。
如果要生活,要2年時間。
」李玉華説。
即使台灣《住宅法》2012年開始受暴婦女列入扶助對象之一。
但無論是社會住宅40%勢户評點機制中、或是排擠弱勢身分租屋市場中(像是願出租,或是出租後了怕課税而規避租金收入,房東讓承租户申請租金補貼),種種限制下,受暴婦女往往不是幸運眷顧的一羣。
內政部營建署2022年數據統計,全國以受暴身分順利承租社會住宅户數44户,佔社會住宅全體户數0.3%。
婦女就業、經濟,與家庭支持系統不足以支撐其社區生活,回到暴力家庭會成為婦女選擇。
「沒有人願意遭遇暴力,但是如果台灣社會願意『免於暴力是基本人權』方向努力,我覺得這些支持能讓婦女有力量去抗暴力。
延伸閱讀…
」遊美貴教授認為,居住權免於暴力基本人權支柱,受暴者居住權應該看見。
勵馨基金會提供安置服務數十年經驗中,我們瞭解離開暴力後,婦女階段時居住需求,庇護居住需要階段性功能設計,從保密、保護性獨立庇護,到能社會結,建立人際關係開放性社區居住服務,一步步回應婦女展開生活各需求預備。
而她雖然有爸媽留下房子,但因為是持有無法處理房產,加上是4、50年老屋,漏水壁癌得花錢修繕,住1、20年擔心房屋結構問題,自己尚且勘住,小孩未來該怎麼辦?但若是買新房,確定自己有沒有能力繳完房貸,變成「貸貸相傳」。
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分析,當今房價,若沒有家中長輩支持,年人買不起,説是頭期款,連30年分期銀行房貸都付不起,因此許多房子跟著「賣不動」。
他表示,現今年人多半想透承來擁有房產,但繼承房子多半屬物件,安全性、居住性理想,即使繼承了會自住。
於不想花大筆錢去買房,因此在生活上花費所欲,比如錢花吃大餐、旅遊和購買精品。
年買房,老了會沒房住嗎?租屋市場裡普遍不歡迎老人,因為老人發生意外事故或死亡比例,房東避免麻煩願租高齡者,導致他們租屋碰壁、成了拒絕往來户,不過因此著頭皮買房、開始背貸人生很,有專家認為,錢存在口袋裡,來擔心沒地方住,但有人認為,買房、老了再以房養能擁有居住品質。
房產專家Sway《Sway説》表示,房仲、建商常會人看「下流老人」租屋各種案例,鼓吹年人要自己未來多著想,買房、後甘,但錢不夠多情況下,只要一買房等同迎接30年房貸日子,控制開銷預算,年人跳槽、花錢,老了雖然有房子但是要花錢請外勞來照顧,然後房子隨著時間跌價,不如認真存錢,後大不了住安養院,包吃包住包醫療,有人幫你煮飯打掃,打理生活一切,生活品質維持,所以重點是有沒有錢,而不是有沒有房子。
Sway説,來少子化時,未來老人住宅會多,所以急著買房子,每個人有自己買點,不用在乎業者大量資訊恐嚇,他提及,張金鶚教授知道房價會跌,但買了房,因為他膝下無子要養老、他有需求,正確來説,每個人自己要,只要錢準備好了、需要房子時候,你自己買點。
擺脱下流老人有一解,張金鶚買房時引起大量關注,藉此,他透過《壹週刊》闡述於「房養老」觀念:一、這輩子錢財這輩子花完、享受居住品質,下流老人。
二、願新房子捐給社福機構換取照護服務,而非銀行換錢。
三、老年人有了居家照護服務,可完成「宅老化」心願。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公開表示,拿不動產換現金養值得,他應該會去辦。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鼓勵退休族房抵押銀行,銀行分月提供資金,還能活用日常生活或照顧經費,且採終身每月付制,無需搬離住家,讓老人有自尊,可減少家人負擔。
林靖宇觀點:4成選票綁架6成民意,是要一起合葬?風評:憂核電延役排擠綠電,環團暴露外行不是黑長直髮!男生喜歡5女生髮型公開,第三名讓男生沒有任何抵抗力不是花椰菜!醫師推1蔬菜「蛋白質是牛奶12倍」,降低血脂膽固醇、保護心血管補鐵會吃紅肉、葡萄!營養師曝 「1食物」幫助身體代謝,降血壓能改善輕量級仿賽騎士風夯!SUZUKI推新春優惠,把握CP值成 GSX-R150街頭主人所以説女人,住人家房子,説句話權利有,一切還是要靠自己。
沒了自己努力買吧,靠誰不如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