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後代死後】「沒有後代死後,如何解決遺產充公問題?專家教妙招破解!」

【沒有後代死後】「沒有後代死後,如何解決遺產充公問題?專家教妙招破解!」

「沒有後代死後,沒有後代死後」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説,依照民法1138條規定,第一順位為直系卑親屬,第二順位是父母,第三順位是兄弟姐妹,第四順位是祖父母。若未婚沒有生子,第一順位繼承人從缺,而第二順位父母親又已往生,因此繼承權常常會在第三順位兄弟姐妹的身上。不過,若被繼承人是家族的老麼,而兄弟姊妹又已往生,而成為無人繼承的個案,最後遺產恐會歸國家充公。鄭文在表示,實務上有位侄子,叔叔意外死亡要繼承未婚叔叔的遺產,卻依法無據的情事,雖然彼此親等很近,但是卻沒有繼承權,眼睜睜看著叔叔由祖先繼承來的祖產,歸屬國庫。該如何破除這個繼承的困擾?鄭文在建議,可在生前贈與及建立遺囑,在所有權人在世時,先將財產贈與侄子,可利用」

沒有後代死後 Play

破除繼承困擾的方法與建議

根據民法1138條規定,繼承人按照順位確定,但在某些情況下,如未婚且無直系卑親屬,繼承權可能會落到第三順位的兄弟姐妹身上。若兄弟姐妹也已往生,則可能出現無人繼承的個案,遺產最終歸屬國家。

  • 生前贈與及遺囑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鄭文在建議可在生前贈與及建立遺囑。在所有權人在世時,先將財產贈與侄子或想給的人,利用每年244萬元的贈與税免税額,逐年贈與,達到節税的效果。遺囑則可在往生後,根據遺囑內容遺贈給受遺贈人,順利移轉遺產。

    沒有後代死後

  • 繼承順序與預立遺囑

    有網友建議,若擔心遺產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可以預立遺囑給自己想要的人,同時參考民法繼承順序。對於沒有子女的提問者,有人打算將財產全給自己的侄子。

  • 遺產的處置建議

    其他觀點包括將遺產捐給流浪動物之家、社福單位或選擇生前花光,讓遺產歸零。部分網友認為,無需過於擔心遺產的歸屬,建議提問者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

一位網友表示,他常搭車聽到運將大哥的收入很不錯,一個月收入10萬元或12萬元以上很常見。這可能是個別案例,不能一概而論。

六都建物買賣移轉量與建照核發數量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去年建照核發數量包括住宅、工業、辦公用地較前一年衰退,但仍處於歷史相對高量。六都的建物買賣移轉量在2023年達到30萬6,971棟,較2022年減少約1.1萬棟,年減3.5%,為近四年來的新低點。

都會區 2023年 變動幅度
新北市 57,185棟 -3.3%
台北市 24,892棟 -0.8%
桃園市 49,714棟 -4.6%
台中市 44,871棟 -4.9%
台南市 31,384棟 -1.1%
高雄市 57,552棟 -3.9%

以上數據顯示,雖然六都的建物買賣移轉量較前一年減少,但總量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在這個世界上,後代承載著前人的遺志和記憶。他們是我們沿著時間載著生命的脈絡,代代相傳的衍生。然而,當沒有後代死後,這個連結將被斷開,我們的生命將不再延續下去。

或許,這也是命運的一種安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有些人註定孤獨終老,沒有後代延續自己的血脈。這並不代表他們的生命毫無意義,相反地,他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活出自己的價值和使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禁問自己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的存在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繁衍後代。我們可以通過影響其他人的生命,繼續融入這個世界的記憶中。無論是在工作中的成就、對社會的貢獻、人際關係的建立,還是創造藝術作品,我們的存在可以給予他人啟發和希望。

沒有後代死後,我們也可以選擇以其他方式來留下自己的痕跡。我們可以捐出自己的遺體給科學研究或器官捐贈,讓自己的身體成為延續他人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也可以將自己的財產捐贈給慈善機構,讓他們繼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在這個多元且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的存在可以為他人帶來希望和力量。

因此,即使沒有後代死後,我們的存在仍然有著無限的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影響和啟發他人,留下自己的痕跡。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和目的,不管是否有後代繼承,我們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