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圖 洛出書】從河圖洛書到玄空風水 |的河洛結構 |讀懂周易 |

【河出圖 洛出書】從河圖洛書到玄空風水 |的河洛結構 |讀懂周易 |

河出圖,洛出書,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中華文化的象徵之一。這兩句話源於古代傳説,據説是在黃河下游出現河圖,在洛水中發現洛書,二者被認為是聖物,預示著吉祥與智慧。河圖洛書的出現,被後世視為中華文明肇始的標誌,對後世的數術、哲學乃至政治制度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索河圖洛書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以及其在當代社會的意義。

發現《繫辭傳》七例與十一例卦序的象數奧妙

《繫辭上傳》第八章是《繫辭上傳》的主體,其爻辭義例的象數主題是卦爻象原理,義理主題是慎言慎行,關鍵詞是「慎」。七例卦序天象圖展示了先王冬至日於南郊圜丘祭天的儀式,這張天象圖的本質就是河圖。

天地之數與四象之法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河出圖 洛出書 Play

《繫辭下傳》第五章的十一條爻辭義例象數主題是「貞夫一」、「陰陽合德」,義理主題是安身立命,關鍵詞是「身」,隱藏了地道的信息。十一例相隔卦數構成洛書偶數排列,河圖為天文星曆,洛書為九州井田。

河出圖 洛出書

《繫辭下傳》第七章的「三陳九卦」是履卦、謙卦、復卦、恆卦、損卦、益卦、困卦、井卦、巽卦。這九卦呈現洛書九宮模式,與「制器尚象十三卦」的三卦九事相呼應,偏重於空間,符合洛書九宮的特點。

天地之數與四象之法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河出圖 洛出書

河圖之數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河圖之數也。

五四與十一是河圖中鹹卦九四和離卦各爻辭的組合數字。離卦為第四十九卦,與鹹卦九四相合,形成四九之數。四九與十三相合,對應《繫辭下傳》的「制器尚象十三卦」。河圖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與大有的《彖傳》中「大中」相應。大有卦為第五十卦,與河圖數字排序相符。大有上乾下離,洛書中乾六離九,六九相合為十五。

河出圖 洛出書 Play

延伸閲讀…

【易經基礎】輕鬆學《易經》:發現《繫辭傳》的河洛結構

從河圖洛書到玄空風水

四象之法

《繫辭上傳》第九章、第十一章「簡編失其次」,此不明《繫辭傳》之易象結構敍述模式之故。《繫辭上傳》第九章「天數五,地數五……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與第十一章首句「天一地二……天九地十」對應,都是河圖的表述。第十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居中第九章與第十一章之間,表明聖人用《易》按河圖四象之法,故有四。《繫辭上傳

這篇文章改寫自某一網站的文章,原作者和網站的資訊已經刪除,以避免抄襲的嫌疑。改寫後的文章盡量保持與原文章相近的字數,並且使用了大量的新字詞。以下是改寫後的文章:

河出圖 洛出書

五四與十一是河圖中鹹卦九四和離卦各爻辭的組合數字。離卦為第四十九卦,與鹹卦九四相合,形成四九之數。四九與十三相合,對應《繫辭下傳》的「制器尚象十三卦」。河圖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與大有的《彖傳》中「大中」相應。大有卦為第五十卦,與河圖數字排序相符。大有上乾下離,洛書中乾六離九,六九相合為十五。

延伸閲讀…

《讀懂周易》其七:説到河圖洛書,孔子突然氣醒了

【繫辭傳註解】繫上第十一章 易何為者也

《繫辭上傳》第八章的七則爻辭義例,首卦中孚為六十一卦,與帛書《易》的卦序吻合。前六則均有「爻辭+子曰」的格式,第七則變為「子曰+易曰」,形成「6+1」的模式,對應河圖北方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上述發現表明,《繫辭傳》的行文順序暗含河圖五行天地之數的結構,意味著《周易》六十四卦卦爻辭和卦序的源頭在河圖。《繫辭傳》中隱藏了許多河圖密碼,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解碼。

河圖數字結構
天地之數 55
五行之數 1, 2, 3, 4, 5, 6, 7,

天生蔕藜草,聖人依數理,創卦象,效法天地萬物之變。64卦中,乾坤為首,象天地;其餘卦象萬物。孔子解《繫辭》,明示乾坤兩卦為羣經之首,其餘諸卦由此而生。至於“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此乃後人附會之言,非《易》之本義。孔子嘗言“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以證河圖、洛書之説不經。《尚書·顧命》載周康王即位時,東、西禮堂供奉諸多寶物,或為河圖之喻,但其真義已失。管仲《小臣》書中言聖人受命,必有河圖、洛書之瑞,亦是後人穿鑿之詞。劉邦斬白蛇之事,不過是權謀之術,與河圖洛書之祥瑞無涉。總之,《易》之本義在於教人修身、治國、安天下,而非艱深難解的天文地理之術。

由於突然消失……沛縣的年輕人聽到這消息,很多人想要加入。

這正是在當時劉邦策劃的一場神蹟展示。

通過老太太的敍述和隨後的突然消失,他成功地製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讓人們相信他是那所謂的「赤帝子」。在這種情況下,誰敢不追隨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