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法鼓山果字輩法師:透過「果報無常」揭示青年剃度出家的奇跡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法鼓山果字輩法師:透過「果報無常」揭示青年剃度出家的奇跡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多年來對禪修的執著和奉獻令人敬佩。從他於1992年首次在法鼓山觀音殿接觸禪修,到2018年再次上山打禪七,他的修行歷程締造了一段珍貴的禪修旅程。這次禪七的巧合,讓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感到彷彿回到過去,重獲新生。禪宗主張修行與生活合一,法鼓山果字輩法師對此持真摯的態度,並珍惜七天得來不易的清淨身心。回到現實生活後,他面臨保持修行成果和改變習慣的挑戰,但他堅持以輕鬆的心態、戰勝自我。關注至禪修與日常生活的和諧,法鼓山果字輩法師的故事啟發我們如何珍惜禪修的價值,並將其融入生活中。

在法鼓山禪修的歷程中,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轉變如夢如幻。如今,我站在生命的又一個里程碑上,回首二十六年前在觀音殿首次接觸禪修的經歷,心中感慨萬千。1993年的農禪寺禪七,是我內心的革命,三十八歲的生日在寧靜與覺醒中度過,那種重獲新生的感覺,至今難忘。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 Play

時光荏苒,當我於2018年初再次踏上法鼓山的七天禪修之旅,恰逢生日前後,四分之一世紀的歲月彷彿只是一場夢。禪宗強調修行與生活的融合,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皆是禪,而我這凡夫俗子,雖無法達到禪師們那般自在的境界,但我珍惜這七天禪修所獲得的內心平靜。回到日常生活後,如何保持這種狀態,成了我面臨的最大挑戰。我不求永久的堅持,但也不願迅速回到舊有的模式。於是,我以一種遊戲與自我挑戰的心態,開始調整生活中的習慣,如不看電視、不讀新聞,發現這樣做不僅減少了幹擾,還節省了時間,讓我做事更加專注和有效率。如今,這種「遊戲」已經持續了一個月(撰寫此文時已三個月),我依然樂在其中,看著自己一步步地「棄守」。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

禪七回來後,我決定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進行「重整」,從家中的書籍開始分類整理。這個過程不僅讓我的環境更加整潔有序,還時常帶來意外的驚喜,找到很多久未讀的書籍。我計劃將這些書與人結緣,同時也能為我家騰出更多空間。接下來,我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研究室,那裡積累了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整理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堅信只要持之以恆,就能還給自己一個更加理想的科研空間,並在退休前後與更多人分享書籍。

與過去的禪修經驗相比,1992年的那次禪修營對我的影響最深,持續時間也最長,效果足足延續了半年,甚至在出國旅行中,我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安心。此後的禪修經驗各有不同,但回家後的心態和習慣改變都不及這次明顯。我的同修們對我的變化感到驚訝,這讓我對自己的變化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欣賞。

這次意外的禪修之旅,再次讓我體會到因緣的奇妙。法鼓山從一個孤伶伶的觀音殿,變成了今天的世界佛教教育園區,這一切源自於聖嚴師父的遠見和慈悲。在法鼓山的興建過程中,師父曾多次強調,他心中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了,他不需要這個實體,現在的法鼓山是為了那些需要的人而建的。的確,師父的用心並不是為了個人清修,而是為了凝聚四眾弟子的力量,示現一個大乘佛教禪師的莊嚴形象。

在這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中,師父以他的智慧和毅力,為我們樹立了定慧等持、悲智雙運的典範。他的悲願和努力,成就了今日的法鼓山,這就是師父的禪心,也是法鼓山精神的最佳體現。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是一位傳世的高僧。他擁有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修行,被譽為佛法的瑰寶。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深受人們的尊敬和崇拜,他的教學和言論深深影響了許多人。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的一生都致力於佛教的推廣和弘揚。他為人們傳授佛法知識,以及如何踐行佛教教義。他所傳授的教義深奧而又實用,讓人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靜與安寧。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不僅僅是一位傳道人,他還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和學者。他曾經著述多部佛教經典評論和教育書籍,這些作品被廣泛引用和研究。他的文字富有哲理和深度,能夠啟發人們的思考,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的教學風格獨特而又傳統。他不僅對佛教經典有著深入的研究,還能將複雜的概念講解得淺顯易懂。他的課堂上充滿了智慧和幽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佛法的真諦。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的教學成果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賞。許多人因為他的啟發而改變了一生,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他的影響力橫跨了不同的國界和文化,並且不斷擴大。

總之,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是一位偉大的佛教泰斗,他的教學和影響力流傳至今。他的智慧和慈悲照亮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帶給人們無盡的希望和力量。

延伸閲讀…

「果報無常」or「演到哪裡」? – 1989~2011

今年法名也由「演」傳至「寬」字輩,邁向薪火相傳的 …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法鼓山果字輩法師:青年剃度之旅,果報的奇跡與無常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法鼓山果字輩法師:青年剃度之旅,果報的奇跡與無常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在1992年首次在法鼓山觀音殿接觸禪修,經過二十六年的修行,於2018年初再度上法鼓山打七,獲得了一個原本不敢奢望的禪七。在1993年初次在農禪寺打禪七時,適逢三十八歲生日,結束後仿若重獲新生。這次上山打七也是生日期間,飛逝而過的,是其間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禪宗主張修行與生活合一,行住坐卧總是禪。

禪修的意義與挑戰

禪宗的核心思想是將修行與生活融為一體,通過日常的行住坐卧來體悟禪的奧義。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深知自己與那種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禪修境界相去甚遠,但我依然珍視禪修七天所帶來的難得身心清淨。禪修結束後,如何保持這種清淨狀態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了我最大的挑戰。我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難持久維持這種狀態,但我也下定決心不願立即回到以前的舊習慣。因此,我以一種遊戲和挑戰的心理,開始觀察自己如何改變生活中的種種習慣,例如不開電視、不看電影、不喝茶和咖啡、不在手機和電腦上查看新聞等。我發現,這些改變不僅減少了很多幹擾,還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並且在做事情時更加專心和有效率。如今,已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我仍然在這種“遊戲”中堅持,並且想要看看自己能夠持續多久(在修改校稿時,時間已經過了三個月,我仍然維持著前兩項習慣)。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 Play

這次禪修回來後,我決定對家中的書籍進行一次徹底的分類整頓,不僅讓它們更有序,而且在整理的過程中,我時常為翻找出那些久違的書籍而感到驚喜連連。對於一些重複購買的書籍,我決定與他人分享,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家中的空間,還能夠將書籍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在完成家中的整理後,我將目標轉向了我的研究室,那裡積累了三十四年的研究資料,雖然任務更加艱巨,但我希望能夠堅持下去,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好的研究空間。在退休前後,我希望能將更多的書籍與不同的單位和人士分享。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

回顧以往的禪修經驗,1992年的第一次禪修營因為是初次接觸禪法,所以效果最為顯著,那三天禪修的影響大約持續了半年之久,甚至在出國旅行中我都感到心照不宣、自在安心。此後的禪七也有各自的收穫,但禪修結束後的身心變化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都無法與這次相比。因此,我以一種欣賞和好奇的心情繼續觀察自己。這次“賺來的”禪七,再次證明瞭因緣的微妙和不可思議。

禪修營的啟發與感恩

首先,我深深折服於聖嚴師父的悲願。在法鼓山禪修營的創建過程中,師父不僅僅是一個夢想家,更是一個實踐者。他以高瞻遠矚的遠見和慈悲為懷的理念,將一片荒地變成了如今名揚世界各地的佛教教育園區。在法鼓山的建設過程中,師父曾多次表示,他心中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了,他不需要法鼓山這個物質形式,現在的法鼓山是為了滿足其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確實,如果師父僅僅為了個人的清修,他大可不必如此辛勞地去建立如此廣闊的佛教園區。然而,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師父以其定慧等持、悲智雙運的禪師風範,將四眾弟子的向心力凝聚在一起,展現了出一個偉大佛教領袖的形象。

聖嚴師父的悲願與法鼓山的建設,是禪宗理想的實踐,也是佛教教育的典範。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是一位傑出的佛教修行者,他以其精湛的智慧和慈悲心著稱。他在法鼓山修行多年,對於佛法的研究和推廣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的修行之道體現在他對禪定和慈悲的追求上。他深知禪定是達到心靈平和和智慧的重要途徑,因此他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靜坐冥想。他的坐姿端正,心境平靜,能夠專注於當下的呼吸和身心的感受。通過禪定的修習,法鼓山果字輩法師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減少貪嗔痴等煩惱的影響。

不僅如此,法鼓山果字輩法師也非常重視慈悲和善行的實踐。他時常關懷他人的需要,樂於伸出援手。他相信通過奉獻和關愛他人,可以減少世間的痛苦和不和。他堅信慈悲是佛教教義的核心,並且以身作則地教導和激勵他人。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

不僅在修行上用心良苦,在佛法的推廣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法鼓山建立了許多佛學研究和傳播的機構,並且開展了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研討會和講座。他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總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複雜的佛學問題,讓人們易於理解和融入日常生活中。

法鼓山果字輩法師

的影響力不僅侷限於學術界,他的教導和智慧也影響了許多跨宗派的修行者。他的書籍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各地出版。他的課程和講座也經常邀請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宗派的學生參加。他所傳授的價值觀和教義也成為了許多人追求幸福和意義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