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五代十國時,有一位名為翁乾度的軍師,在閩國王審知幕府中出任要職。他的六個兒子分別取名為洪、江、宗、方、龔、汪,以避免翁家在戰亂中被滅族。洪姓作為中文姓氏之一,排名第184位,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在韓國,洪姓也有一定的人口比例。據傳,洪姓與古代神農氏之後的共工有關,共工被尊稱為水神,在黃帝時代起擔任治理水利的官職。希望這段簡介能帶給您更多關於「洪姓堂號」的資訊。
翁乾度的傳奇故事
六子分姓,洪姓的源起
相傳在五代十國的動盪年代,一位名叫翁乾度的將軍在閩國擔任要職,他曾為王審知的謀士,育有六個才華出眾的兒子。為了防止家族在亂世中遭受滅頂之災,翁乾度決定讓他的兒子們各自以名為姓,分散風險。於是,長子翁洪成為了洪姓的始祖。


翁洪 字處厚。 |
翁江 字處恭。 |
洪姓在中國歷史上有着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根據《百家姓》的記載,洪姓排名第184位。在2006年的數據中,洪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排名第99名,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贛南、閩南等地。此外,在韓國也有洪姓的分佈,約佔當地人口的1.13%。
洪姓分佈 主要集中於華南地區。 |
韓國洪姓 約佔當地人口1.13%。 |
洪姓的來源有多種傳説。一種説法是,洪姓是上古炎帝神農氏的後代,共工氏的後人。共工氏被尊為水神,但在顓頊帝時期企圖爭奪天下,失敗後被放逐到江南蠻荒之地。為了讓後人記住他們的祖先,共工族人將共字加上水旁,成為了洪姓。
炎帝後代 共工氏被尊為水神。 |
共工族人 將共字加水旁成為洪姓。 |
還有傳説稱,洪姓可能源自一個名叫共伯的國君,他的封國在春秋時期被衞國所滅,其後代便以國名共作為姓氏。而在歷史上,也有因避諱而改姓洪的例子,如豫章宏氏為了避唐明皇的諱,劉弘昌、劉弘果兩人為了避宋太祖父親趙弘殷的諱,都將弘字改為洪字。
共伯國滅 共伯國後代以國名為姓。 |
避諱改姓 豫章宏氏及劉弘昌、劉弘果因避諱改姓洪。 |
綜上所述,洪姓有着多樣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從古代的水神後代到動盪時代的避難改姓,洪姓這一姓氏已經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緊密相連。
洪姓堂號
洪姓堂號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的名稱,廣泛流傳於中國文化和華人社羣中。這個堂號代表著一個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符號,用以凝聚人們的情感和聯繫。洪姓在中國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被認為是華夏族羣的重要成員之一。
洪姓堂號是在中國古代建立的,它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根據史書和族譜的記載,洪姓在古代時期就已經存在。洪姓的由來傳説有很多種版本,但最廣泛流傳的説法是起源於古代的姬姓。洪姓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輝煌的戰績和貢獻,其中最著名的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
洪姓堂號的意義深遠,它代表著一個團體的凝聚力和歷史文化的傳承。擁有一個堂號的人們常常會在重要場合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家族的輝煌歷史。洪姓堂號往往是由家族的長輩或家族的成員來選擇和傳承的,優秀的家族成員往往可以繼承堂號。
洪姓堂號不僅僅是一個名稱,它代表了一種家族或團體的價值觀和精神特質。洪姓的人們通常被視為堅忍不拔、勇往直前、才華出眾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代表。洪姓堂號在華人社會中也被視為一種身份的象徵,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尊重。
總結來説,洪姓堂號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名稱,在中國文化和華人社羣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著一個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符號,凝聚了人們多年來的情感和聯繫。擁有洪姓堂號的人們以其堅忍不拔、勇往直前、才華出眾和有社會責任感的特質而聞名,成為中國社會中的重要成員。
延伸閲讀…
洪姓_百度百科
大池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