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門圖】流轉門與還滅門 |第九課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流轉門四聖諦觀成法師主講 |

【流轉門圖】流轉門與還滅門 |第九課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流轉門四聖諦觀成法師主講 |

我們今天要繼續各位來探討〈緣覺菩提簡介〉,我們繼續要來説是,十因緣十二因緣裡面流轉門滅門。

我們上一集説過,緣法裡面兩種因緣法,説識是一識。

兩種緣法裡面説識支,十緣法中識是指入胎識,十二緣法中識是指六識。

十因緣裡面那個「識」是入胎識,祂「齊識而、不能過彼」本識;祂是出生(名色)萬法,如來藏。

如果這個出生萬法,這個如來藏,祂滅了後變成外道斷滅見;所以出生萬法,這個「齊識而、不能過彼」入胎識,這個識祂是不能滅(宇宙中沒有哪一個法可以滅祂)。

這樣子一個觀察,會有什麼樣一個過失呢?這樣子十因緣前提,來談十二緣觀,會有哪些問題呢?這樣子觀察,會衍生兩個主要問題,會落入無因論過!因為無明支為緣起一個源頭,往前探究、探究,會落入無因論裡面去了,會落入過,那會無唯緣、依因待緣、緣緣相依(違背因緣法)。

流轉門圖 Play

雖然這個識本身(十因緣: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祂是生滅,但是無妨祂(執)取了名色後,世世名色(每一世名色)緣六入、受、愛、取、有,乃至緣生老死憂苦,每一世、每一世,這個如來藏裡面(這個入胎識裡面),地流轉、地輪迴生死,這個流轉門。

因為這樣,才能夠成就實緣起流轉門這個事實。

至於十二因緣這個「識」(十二因緣中六識這個識),「無明緣行、行緣識」這個識,祂是指識六識。

這個識是因為無明業種,造作過去身口意行,而染污過去世六識六識種;當六識種落謝了後儲存在如來藏裡面,引動瞭如來藏(執)取名色,引動瞭如來藏(執)取名色了後,讓眾生不斷地流轉生死。

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六識,是三乘有學斷我見、斷我執時所要滅除主要對象,這個滅門道理。

説十二因緣裡面識,是我們緣法裡面要還滅主要一個對象,而不是滅入胎識──不是滅十因緣裡面入胎識這個識。
流轉門圖

我們一下,説十二緣法人很多,我們看了很多研究十二緣法,看了很多學術界探討十二因緣,但是什麼沒有辦法斷除我見?更何況斷除我執呢?我見我執內涵搞錯了,而以世間法我執,世間法我見,來取代佛法説我見、我執。

什麼會這樣子呢?十二緣法經典裡面,講得了,什麼這麼多人研究,但是沒有辦法了知我見我執內涵,乃至於斷我見我執呢?(字幕:研究十二因緣而無法斷我見原因:不知十因緣,不知入胎識)主要根源,知道有十因緣,知道十因緣這個識是入胎識這個道理,更何況怎麼會知道入胎識祂是識!祂是如來藏!而入胎識、識、如來藏(三名),祂是不能滅這一個道理。

所以大部分人,因為這樣子原因,所以人於十二因緣觀行,是脱離了十因緣前提來觀十二因緣!那人如何觀十二因緣呢?人是十二因緣順觀流轉門,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苦,這樣子一個觀法,説這子叫作流轉門。

是因為有無明出生了行,行出生了識,地下探究、探究;因為有這樣緣故,所以有生老死憂苦。

怎麼樣觀法滅門呢?因為觀察到這樣子一個道理,所以説透過於老死憂苦道理瞭解,往前推要滅生,滅生就要滅三界有,滅三界有往前推,往前推,推到名色、推到識、推到行、推到無明,要過去世無明滅掉,説這子逆觀叫作滅門。

這樣子一個觀察,會有什麼樣一個過失呢?這樣子十因緣前提,來談十二緣觀,會有哪些問題呢?這樣子觀察,會衍生兩個主要問題,會落入無因論過!因為無明支為緣起一個源頭,往前探究、探究,會落入無因論裡面去了,會落入過,那會無唯緣、依因待緣、緣緣相依(違背因緣法)。

因為十二因緣一一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到老死憂苦,每一支是生死緣,而不是讓眾生流轉生死。

所以(誤)無明探究(後)一個根源,依因待緣,是無唯緣,會落入無因論。

那這個無因論,會導致眾生繼續往前探究:往前探索這個無明是什麼地方出生:這個無明是從過去世無明出生!過去世無明,什麼地方出生?過去世無明出生!那這樣無明支為流轉起因,會造成過過失,中 佛説無過過失。

這個我們哲學探討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那什麼會有雞生蛋、蛋生雞問題?因為無明籠罩!因為無明籠罩,會有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雞生了蛋、蛋再生雞,是哪一個先出生呢?我們人出生,是什麼處出生呢?什麼時候開始有五呢?往前推究、 往前推究,推究不出一個道理來,落入了無窮過;落入了套套邏輯裡面,哲學説Tautology!這個因為沒有十因緣前提來探索十二因緣,落入了第一個窘境裡面。

另外一個問題,會落入斷滅論!因為如果沒有十因緣這個入胎識出生名色(而使無明依存著),如果沒有十因緣這個入胎識來出生萬法(而使無明依存著),這個入胎識、這個如來藏出生萬法這個道理,沒有確立起來話,那我們請問,當十二因緣滅回去時候,一一支滅回去時候,滅了無明,譬如阿羅漢滅了無明、滅了行、滅了識、滅了名色,那會成為什麼狀況?成為斷滅,成為什麼東西沒有無。
流轉門圖

可是 佛説不是這個樣子!阿羅漢、辟支佛滅了無明、滅了行、滅了識,滅了過去生六識業種,滅了名色,有本際存在。

唯獨本際存在這個狀況,叫作無餘涅槃。

所以如果不以十因緣前提來談十二因緣,會落入無因論、過、斷滅論,所以是入胎識(如來藏)成就緣起。

當二乘人滅掉名色,入於無餘涅槃時候,如果有入胎識來成就這個事實,(不免)頓成斷滅。

所以這個上一集裡面,我們説的焰摩迦比丘執著這個見:漏盡阿羅漢身命無所有。

生死流轉,稱六道輪迴,是佛教因緣生法理論中一個部分。

流轉門圖 Play

延伸閱讀…

流轉門與還滅門

第九課十二因緣

所以我們現在一下十因緣流轉門,它是黑品法(十緣法是白品法)。

那十因緣流轉門,既然是黑品法,什麼是白品法?那什麼叫作黑品(十因緣黑品法:入胎識集藏了過去世無明業種,造成流轉生死黑業),黑品法因為過去世無明業種造成流轉生死黑業,所以它叫作黑品。

因為有過去世無明、業種,造成流轉生死,所以造成了黑業,所以叫作黑品法。

那十因緣什麼叫作品法呢?因為十因緣本身,是生命流轉事實!那流轉原因,因為不明「齊識而、不能過彼」道理,所以墮入了執意識心我,妄執虛空我,執無唯緣,乃至緣起性空十因緣道理。

緣起性空來觀察十二因緣,會有怎麼樣了一個問題?因為十二因緣一一支,全部都是;那既然是滅法,會墮入了斷滅見。
流轉門圖

緣起性空,如果不以十因緣這個入胎識因緣話,緣起性空會墮入了斷滅見。

所以離開(十因緣法説)入胎識來談緣起性空,十二因緣一一支是法;如果離開了入胎識這個道理,來觀察十二因緣,墮入了斷滅見。

那眾生於我見見,會落入無明窠臼裡面而流轉生死;造成流轉生死這個黑品法,這個十因緣成就品法一個道理。

藏傳佛教十分重視形象思維,眾多藏傳佛教寺廟唐卡畫、壁畫、酥油花、剪堆(稱堆繡)來解釋佛理,而《生死流轉圖》往往是畫各寺廟經堂外壁上,是不可或缺圖畫之一。

《生死流轉圖》結構,寓意,畫面中心部分是一個圓輪,它由一隻烏龜抓執。

生死流轉,稱六道輪迴,是佛教因緣生法理論中一個部分。

延伸閱讀…

十二因緣流轉門四聖諦觀成法師主講

流轉門與還滅門

信仰佛教第一步深信六道輪迴和因果相續,因緣生法,從而產生怖畏心和出離心。

這是促進學佛善士修行基本動力,瞭解六道輪迴,無瞭解十二因緣;瞭解十二因緣,無法解開生死輪迴環子而得到解脱。

有個信士學佛多年原地打轉,追求神通和旁門左道,於修行不能,不能,究其原因即於此。

佛教認為,人及眾生並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後世乃至生生世世,絕大多數生死中流轉,依眾生所具善惡之業多少,而輪迴於六道。

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羅道;(4)畜生道;(5)餓鬼道;(6)地獄道。

此六道中,前三道善道,後三道惡道,稱“三惡道”、“三塗”。

初學佛人無論大乘小乘,畏懼流轉三惡道受無窮苦而初發出離心,後,學修大乘人才有可能發菩提心,入菩薩行。

沒有出離心作基礎,發菩提心空中樓閣,毫無意義。

比如人類,生來會飛,如果沒有升空嚮,沒有鳥兒飛翔羨慕模倣,可能發明創造飛機,修行亦然。

一個人自己樂於享受人間五欲,不能自拔,不想自拔,於三惡道。

三善道,信疑,怎麼會自度度他,救度眾生脱離苦海呢?所以,儘管有個人,對小乘存有成見,但修行人具備出離心則不能提出異議。

那麼,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眾生生死中流轉,怎樣能獲得覺悟和出離呢?我們此處做理論上論述,而是結合藏傳佛教《生死流轉圖》(稱《六道輪迴圖》)來詮釋此理。

十二因緣是説明人生命生死循環原理,共有十二個階段。

於無始以來無明愚痴,而引導我們造作種種行為;行為餘勢(業力)而積聚成為生命之流主體,叫作識;由識而感受生命身心現象,叫作名色;名色住胎而生起眼、耳、鼻、舌、身、意身心狀態,叫作六入;六入出胎而接觸到外事物;與外事物接觸而有苦樂憂喜捨感受;感受作用而有瞋愛心生起,瞋愛心表現於外,便是取捨求拒種種善行;於這種種善惡行,有了接受未來果報業因;既有了今生業因,當受來生生命;既有了來生生,有來生死。

這是生命之流三世迴環因果定律:造業因集,受果報苦,而集,集而苦,生生不已,死死!佛陀《阿含經》中常説:「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行緣識,……生緣老死」,稱為「苦聚集」,便是指十二因緣生死流轉,是苦集而有苦果,受苦報同時,造苦因,並且循環。

這叫「流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