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組織液堆積導致的腫脹
水腫是由於體液異常堆積在皮下組織間隙所引起的腫脹症狀,又稱浮腫。臨牀上常見,主因是血液循環迴流不暢、營養不良、血漿蛋白低下、腎臟疾病或內分泌失調。與肥胖不同,水腫特徵在於組織少部位(如小腿前側)按壓後會明顯凹陷。
致病機制:


- 血液或淋巴迴流障礙,導致組織間隙液體積聚。
- 血漿蛋白低下(低於25g/L)、營養不良,造成膠質滲透壓降低。
- 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入組織。
臨牀表現:
- 組織腫脹,手指按壓後凹陷。
- 可侷限於局部或全身性。
致病因素:
-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腎疾病、營養缺乏。
- 靜脈阻塞或迴流障礙,如肝硬變引起腹水。
- 血管活性物質(組胺、激肽)或細菌毒素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
- 淋巴系統受損,如乳腺癌手術後上肢水腫。
-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化。
檢查與鑑別診斷:
- 實驗室檢查:血清白蛋白、電解質、尿液分析。
- 影像學檢查: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
- 鑑別診斷: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竭、肝硬化、甲狀腺疾病。
治療:
- 治療針對病因,如改善心臟功能、補充營養或利尿劑。
- 局部水腫可使用彈性衣或抬高肢體。
表格:水腫致病因素和臨牀表現
致病因素 | 臨牀表現 |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全身性水腫 |
肝硬化 | 腹水 |
腎病綜合徵 | 血尿、蛋白尿 |
淋巴系統受損 | 局部水腫 |
血管通透性增加 | 局部組織腫脹 |
浮腫病:成因、症狀與治療
浮腫病是一種因身體內液體過多而導致組織腫脹的疾病。當生理液體無法正常排出或過度積聚時,便會出現浮腫。
成因
浮腫病的成因眾多,包括:
- 腎臟疾病:腎臟無法有效排除液體,導致體內液體滯留。
- 心臟衰竭:心臟泵血功能不足,使液體在身體組織中積聚。
- 肝臟疾病:肝臟合成白蛋白不足,導致液體滲出血管外。
- 飲食中的鈉含量過高:過量的鈉會使身體貯留液體。
- 靜脈曲張: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血液淤積。
- 懷孕: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和子宮壓迫靜脈,可能導致浮腫。
症狀
浮腫病的症狀因嚴重程度而異,常見症狀包括:
- 身體組織腫脹,特別是在腳、踝和腿
- 皮膚張緊、光滑、有凹痕
- 體重增加
- 排尿減少
- 疲倦
- 呼吸困難(嚴重時)
診斷
浮腫病的診斷包括:
- 病史詢問:醫生會詢問病患的症狀、病史和生活方式。
- 身體檢查:醫生會檢查身體是否有浮腫、腫脹和凹痕。
- 血液檢查:評估腎功能、肝功能和其他潛在疾病。
- 影像檢查:如有必要,可能會進行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以評估內臟器官。
治療
浮腫病的治療取決於其根本原因:
治療方法 | 成因 |
---|---|
利尿劑 | 腎臟疾病、心臟衰竭 |
特殊飲食 | 飲食中的鈉含量過高 |
靜脈曲張手術 | 靜脈曲張 |
懷孕護理 | 懷孕 |
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療以控制液體滯留。
預防
浮腫病的預防方式包括:
延伸閲讀…
造成浮腫的疾病並不只限於腎臟病而已
浮腫_百度百科
- 限制鈉攝取:減少加工食品、罐頭食品和含鹽零食的攝取。
- 適度運動:定期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 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浮腫的風險。
- 墊高下半身:晚上睡覺時墊高下半身,可幫助液體迴流到心臟。
-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頻繁地移動或休息,避免液體在四肢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