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法語】淨空老法師法語圖卡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老法師精選法語彙整 |

【淨空法師法語】淨空老法師法語圖卡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老法師精選法語彙整 |

唸佛求生淨土裡頭摻雜著貪瞋痴,有自私自利念頭,那怎麼能成就?幾個人認真反省,我天天做事情,哪些事情是善,哪些事情是不善?善要繼續,不善要改正過來。

印祖亦如是説,信願持名,前面還加了兩句,勸導我們,取得往生條件要「敦倫,閑存」,這兩句話做人道理,人做,佛也念;佛要念得,人做得好。

人做,會唸佛功夫全部破壞了,自己知道。

(02-040-0120)※不管做什麼,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求生淨土,求生淨土這個念頭時時不能忘記。

做善事修福,這個福修了做什麼?幫助我生。

往生要靠福報,經論裡常説「臨命,心不顛倒」,這大福報。

所修的一切善法,不求現在善果,修福願意享受這個福報,願意在什麼時候享受?臨命沒有病,這是大福報。

(01-003-0044)※人天福報是善業成就,三途地獄是惡業成就。

要斷惡修善,障礙往生,要斷,善障礙往生,那怎麼辦?善執著,放在心上,我修善,不求果報,這沒有障礙了。

佛教我們,斷惡修善可以放在心上,、要,心覺悟了。

(02-040-0481)※我們是想過天堂生活還是想過地獄生活,我們自己做主。

不是神做主,不是閻羅王做主,不是佛菩薩做主,自己做主。

如果我們念頭善,言行善,過天堂生活;如果念頭惡,言行惡,那過地獄生活。

天堂地獄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

(02-040-0422)※斷惡修善,不要想自己。

想自己,貪瞋痴疑跟著起來了。

想什麼?想阿彌陀佛善行,無有一善不歸阿彌陀佛。

生活方面多別人著想,多關心、照顧別人,自己決定不吃虧,這是修福。

念念自己著想人,自私自利,起心動念多半是損人利己。

(02-040-0479)「不欣世語,正論」,《會疏》這句話有解釋,「離過,謂非世間無益之論」,説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

五常佛家五戒完全相應,殺生是仁,盜是義,是禮,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佛家五戒完全相應。

净空法师法语 Play

什麼放下?知道「所有是虛妄」,這理上放下,祖師們説「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離過。

謂非世間無益之論,對自己沒有利益這種思惟、言論要放下。

什麼?你要放下,它你產生障礙,障礙你得定,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契入佛境界。

你要是瞭解事實,你放下了,放下是什麼樣子?二六時中,一天到晚,我們今天講日夜二十四小時,心是,沒有一個妄念。

「樂説出世大乘了義故。

了義第一義諦言,方名論」。

他世法全放下了,出世間法、大乘了義,他喜歡這些。

了義第一義諦是不二法門,這是。

(02-039-0470)※佛法來家人,潛移默化,即使是討債債、報怨,能夠和睦,能夠佛法感化他。

家庭道場,家人善知識,我們這個地方修忍辱波羅蜜。

、極不平,修我們心;場所,修我們心。

這些冤家看作大善知識,沒有他,我忍辱波羅蜜,我心到哪裡修?有這些人,我修了,這樣你會討厭他,會他生氣,心平氣和。

※我們家族、宗親應該要如何?這個,關係我們一生基礎。

從家族擴大,社會,人羣。

最親擴大到,於一切眾生要這樣態度,要敬要愛,這個社會,世界和平,我們能夠安居樂業。

人不能離開社會生存,所以事事要考量到整個社會安全,決定不能夠憎恨嫉妒,小小不如意,心裡面起了,這是錯誤。

我們遇到逆緣,遇到順心事情,要多多想想,追究它根源,心平下來了,會發作了。

※我們看到世界上現災難,過去三、四十年之前沒有過這個現象,這些值得我們警惕。

有了警覺性,知道如何能夠趨吉避兇,佛教我們斷惡修善、易行、改往修來,這樣才能夠消災免。

02-005-0098※『易行』,「灑」洗乾洗是一個意思。
净空法师法语

心裡面這些污染要它洗乾,什麼方法洗?那一句阿彌陀佛了。

心裡面有佛號,妄想執著統統打掉。

妄想執著心地污染,這句佛號這些污染洗得乾乾淨。

「」是改換,改換以前行為。

因為你心地污染,你行為,心了,行哪有道理?身心,然應,『感降』,我們唸佛人能得到一切諸佛如來護念,得到龍天善神保佑。

『所願輒得』,這有求。

求往生求成佛尚且能夠得到,何況其他小事?沒有得不到,是有求。

02-032-0005※十善業道宗旨止前之惡,前是我們今天以前,有不善念頭、言語、行為,身口意行業做錯了,過去惡到現在止住,作惡,這叫修十善。

所以十善理要,事明白,落實生活,從早晨起牀到晚上睡覺,起心動念管好,決定可以惡作。

02-040-0476※我們嚴持戒律,別人不持,我自己持;修六和敬,希望別人我六和,我一切人六和。

六和敬、戒律不是叫別人學,佛叫我學,我要學,別人不相干,這。

想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自己學,要求別人,別人做做於我不相干。

聽到了、見到了決定不能批判、不能批評,不要它放在心上,懂得什麼叫獨善其身。

02-041-0415※善人,起心動念性德相應。

五倫是道人道是自然法則,不是哪個人發明創造。

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是道,説明人人關係密切。

循著道,不違背道,這叫德,仁義禮智信五德。

五德叫,是不能改變,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無論走到哪裡能行得通。

五倫是大道,五常是大德。

五常佛家五戒完全相應,殺生是仁,盜是義,是禮,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佛家五戒完全相應。

人能夠堅持五倫、五常做到,佛説,來生他生人天兩道,他會墮三惡道。

這善行、善念標準,佛家定標準中國老祖宗不謀而合。

02-040-0289淨空老法師:「迷唯一念」,一念起迷了,「悟止」,你只要你悟了。

外面境界,人事境界、物質境界,能你心攪亂,那叫魔境;幫助你修,這叫佛境。

佛魔這麼回事情,外頭沒有佛魔,佛魔自己心裡。

外面境界,要曉得妄想執著它們沒有障礙,不礙法性,不礙法相,產生障礙是執,我們講情執。

這個東西不是物質,自性心裡面沒有它,外面物質現象裡頭沒有它,所以佛法裡面叫相應行法。

它不是心法、它不是物質,它不是色法,是個虛妄、、抽象概念而已。

12-046-0029「藝」,現代話來説,「美」,佛法講「莊嚴」。

我們生活要美化,環境要美化。

但美高尚道德為根基,才是「美」。

沒有道德美,像花瓶裡花,枯謝。

「仁」是仁慈,推己及人。

人之所以禽獸地方,能夠將心心,處處能別人著想,所以這是一個會意字,二人為「仁」,不但想自己,要想到別人。

「道」, 是「諸法」,現代話來講,「宇宙人生」。

「志於道」日常生活中,於宇宙人生,有正確瞭解、覺悟。

但是宇宙森羅萬 相,不是憑思惟想像可以理解,要心地,捨一切妄想、執著明白。

心地,迷惑顛倒,就算事實擺眼前,我們看不清楚。

「德」, 是一個人心裡有「道」,外表流露行為,不是假裝。

凡夫於宇宙人生迷惑顛倒,所以要學佛,學佛身、語、意三業行為。

佛菩薩德行,是性德 流露,我們凡夫要刻意去模仿;等到模仿得,心性會流露。
净空法师法语

所以佛菩薩是內向外表現,我們是從外向內學習。

明白這個道理,讀書懂得 活而且會有心得,覺得樂,所以儒家説「」,佛家講「法喜」。

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會讀死書,讀得沒用。

法語 2
生老病死,一切眾生無法避免,所以佛陀教我們只有唸佛,才不會病苦。

一切病痛是妄想、執著產生,現代醫學講究「心理健康」,我們只要想佛、唸佛,接受佛力加持,身心世界會莊嚴,這是心理健康。

法語 3
凡夫有業障,沒有業障會來此世間。

有業障有病苦,消除業障方法,唸佛。

法語 4
魔障時時會現前,我們要有本事認真克服。

魔是什麼樣子呢?魔是可愛,不知不覺中,我們上了魔當。

其是喜歡神通感應人,他這個境界是佛是魔呢?大家要知道大多數是魔。

什麼是魔?因為經上講。

故淨宗初祖,慧遠師於一生中,三次親見西 方淨土,所見之境界,完全經上説相符合,這。

反之,所見之境界,有九成經上吻合,只要有一分不符合經意,屬魔境。

其次,若本修相應 境界,是。

譬如天天念阿彌陀佛,結果藥師如來現身,這是魔。

要本修相應才是勝境。

佛現時間短,一看清楚即便消失,若現時間,或消 失出現,且出現,擾亂心,這是魔不是佛。

初學者常有瑞相,是增長信心故,學了幾年後,瑞少了。

即使有境界出現,要見如不見, 境界留戀,這瑞相。

法語 17
施藥於有病人功德,從因果上講,施藥得無病果報。

净空法师法语 Play

延伸閱讀…

淨空老法師精選法語彙整

淨空老法師法語圖卡

佛身作身教、作榜樣,身教即是律藏,佛經典即是言教,身口有教化作用。

法語 6
世間大富貴人,不過大梵天及摩醯首羅天福報,但此二天心中有染,,屬凡夫。

佛在世時,國王大臣佛造 精舍,富麗堂皇,猶如宮殿,但佛執著、染著,佛照見五藴皆空而不壞其相,福德清淨故不住生死。

佛經背得不能入佛境界,若真受持是離世 ()不住生死(果)。

了生死不是什麼玄妙事,世間、染著離世,起惑造業染著。

法語 7
佛有藏圓種類。

人想見佛,佛即現三十二相八十種佛相,菩薩想見佛,佛即現大身,螞蟻想見佛,佛即現一隻螞蟻,佛六道中所現相千差萬別。

菩薩有五十一個階段,所見佛身各有不同,故經雲:「隨諸眾生業報,心樂,諸根各異,而現佛身。

」法語 8
無量無量三昧。

定種類很多,眼根色塵,色塵無量,有色塵見了心定,有見了心動;外邊有多少境界即有多少定。

如飲食,吃了,有愛吃有愛吃,即是心動。

法語 9
佛法説「本,門」。

大悲心要建立直心上,直心是,直心是道場,心中如有委曲婉轉之心即非菩提心。

菩薩身口意一切造作不迷,覺悟了即如本性相應,心地、一塵不染即佛同。

如目的名聞利養,説法度生,勸人為善,成了世間有漏善事。

法語 10
有情眾生是善知識,無情眾生是善知識,大藏是善知識。

讀經聽經,各人瞭解深度。

二人看一部經,看經人學問程度高下,在乎其發心大小,是接近菩提心,入得愈,得利益。

法語 11
經雲:「佛及以佛法。

」楞嚴經中説:以緣心聞法,佛法變為所緣法。
净空法师法语

佛是講性,性那能,上見性, 對一切相不生分別心即是功夫。

一切佛菩薩不起念頭,一切即一,一切,一一切相混亂。

經中常説行布礙圓融,樣樣,而心中不起, 界是心中所生影子。

法語 12
經雲:「眾生及以調伏。

」眾生指六道有情眾生,及二乘權教菩薩包括內,若度他們,調理其心情,並降伏其 。

天天幹,去作,去磨練,不起;於人要敬重他,悲憫其一時迷。

一生無憂無慮是一件,衣食、生活詩情畫意之中, ;佛菩薩無時不是身心,世間人如此理,成佛。

法語 13
人若做了一個害怕夢,嚇得一身冷汗,是冤枉,因為夢本來虛幻不實,認真?十法界一切是夢 景,觀一切菩薩發心等覺菩薩,其修所行無處,不可執著,一切境界現前不迷菩薩。

如何才不迷?第一,理要通達,事要通達,事理 不迷是菩薩,對一切應做事,決定要做,而不著相。

法語 14
年時候應多吃點苦頭,,如果福報大,留一點到來享受,免得來,甚!如係在校青年學生, 不可只圖享受,貪玩,混文,而學業,如無技能學問,入了社會發生種種障礙。

所謂少壯不努力,,現在來有結局人,是 年時吃過頭。

法語 15
凡夫修一切善事不能與心性相應,其效果。

經雲「隨順一切善根」,善根即有意,例如首楞即一切事義。

彌陀説「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善根。

修善事稱性,性是無量無邊,一點小事情能成就功德。

法語 16
不變是,有變即非。

凡夫執有,二乘執空,這是毛病;大乘兩邊不著,於宇宙人生一切通達,謂 般若。

無始以來,我們燻習,實在太久了,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天天五欲燻習,此。

佛法是一條生疏路子,能嘗,要 燻習再燻習,重覆重覆,方能見功效。

所以多聽多看經是有,佛法燻習即煩惱燻習。

法語 17
施藥於有病人功德,從因果上講,施藥得無病果報。

延伸閱讀…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

四事供養中即有醫藥。

如身體生病,若能施醫藥費幫助貧病人,即得。

凡夫業報之身有痛苦,如肯佈施醫藥則身心,少病,若能迴則菩薩行應。

法語 18
,一切經通,一千七百則公案如有一條懂,則全部懂。

求智慧應先求智,智求到,後得智現前。

心 地,湛然不動,是智。

讀心定下來不要打妄想,一個字一個字接著下念,不要揣摩,可以求到智;若心不專一,一面讀經一面想旁事 情,沒驗了。

法語 19
魔人間時候是學佛,學得,變成魔。

學佛人若是帶有一份貢我嫉妒心,雖然修佈施,修禪定,有功夫,命於魔道。

法語 20
人瞭解佛是最上福田,所以菩薩供養佛,身體力行,眾生作榜樣,願一切眾生佛,常遇福田。

如真能遇到佛,承事供養,是多生多劫修來善根福德。

法語 21
乘法難行,是末法時代,似是而非佛法,修行人。

大乘有隨順行一説,初學佛人不可不知。

見 了性菩薩,度眾生,可以隨順行,情勢所迫,而為之。

如羅什大師吞故事,即其一例。

如凡夫四沒有破,一隨順,即入三 道,不但破戒而且破見。

這要看自己程度如何,自尋苦惱。

法語 22
心體説得多,説懂。

了別之心不是,了別是識作用,是妄心不是。

起來一念,無論亦非。

心體無念,起念即非。

言心性,眾生於心性本體迷惑,佛乃開示令入佛境界。

佛説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其目的無非令我們認識;要 入這個境界,要把識心內所藏無明。

學佛不是修心不是修性,要知心性本來是,必修,只要破了無明成了。

法語 23
吾人應明瞭一切萬象無自性,瞭解無自性即瞭解;認識,即入法界;一法界不動搖,我們現前不生不滅。

見性是不生不滅,佛意思見到一證入法界,得到身心泰然,心經中「度一切厄,離顛倒夢想」境界。

法語 24
法身是理體,智身是般若,是無智,無即執著;心執著,但於善惡看得清清楚楚。

不能普入,即 生障礙。

執著是人我是非,有人我是非,智慧決透不出;銷除人我是非,心即現前。

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功夫;若淡一分,一法界即接 一分。

法語 25
覺悟一切萬法是應放下,放下,放不下是顛倒妄想。

往高深裏説,世界是,覺後空空無大千,但是凡夫不到這個程度,辦法是唸佛求生西方,免除六道輪迴。

法語 26
放逸:精進三善根合起來即是放逸(放是放蕩,逸是縱逸),過著有規律生活。

人若放逸於貪瞋痴三毒加節制,任性所為,肆無忌憚。

放逸之相反,是三善根及體,有防惡修善功能。

對一切善法肯認真負責,集中,故名放逸。

法語 27
瞋是一切逆境上發生憎恚心,惡業,是一切惡行生。

瞋是障定,定好不容易修成,瞋心一起,一切完了。

忍耐是治瞋恚,什麼境界現前不能起瞋恚心。

法語 28
痴即無明,對一切事理不明。

看起來作用並非十分,實際上他是,掉,若真能斷掉即見性,禪家説見性即指此事。

修行人能照著,能察覺他,有辦法控制他,禪家觀心,觀心心所之生起,打那兒來。

法語 29
無住不著。

只要有我見存在,沒有辦法消盡業障;業障懺除,心性見不到。

誰障礙了道?外面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障 道,是自己業障障著了。

千萬論都説理體上湛寂,無論什麼境界,訓練自己心不動,此「」二字學成了,法身理體得到了。

有體必有用,無心 應事,對任何事情,應量,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心裏毫無成見;如果有我見解,我看法,我主張,則人我是非隨之而來。

心裏要空空洞洞才能普度眾 生,心地是光明,如如不動,這才是學佛。

法語 30
「建國君民,教學先」,建立國家要教育辦,教育目的是「思無邪」,讓大家能夠有正確思想和見 解。

第一個要認識人人之間關係,知道自己身分以及應盡義務,這樣才能達到社會和諧、天下太平。

中國古代教育功能,於防患未然、防微杜漸,讓 大家有共識標準,避免大逆不道事情發生。

法語 31
心地、依教奉行人會著魔,因為邪不勝,著魔人有很多思妄想,這些是著魔緣。

所以一些喜歡感應、神通人,著魔。

法語 32
七地以下菩薩投胎,會有隔陰之迷,更何況是我們凡夫,前世所造業,不管是善是,遇到緣時候,要受果報。

所以古人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父母者,於兒女教育、他們選擇朋友應該要,這關係到他一生前途,影響。

法語 33
凡事要緣分,我們學東西如果沒有機緣,一輩子遇不到善知識。

法語 34
「五濁惡世」從前不是,但是現前社會是處處可見。

現代人生活很,不是物質上缺乏,而是精神上。

每個人沒有安全感,這是社會根源,大家造五逆十惡,種三惡道因:瞋恚心重來墮地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墮餓鬼道;於邪正善惡、 是非利害沒有能力墮畜生道;造惡業,生活會覺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