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在哪裡】揭密淮安落腳何處?一探淮安區與淮安市的地理之謎

【淮安在哪裡】揭密淮安落腳何處?一探淮安區與淮安市的地理之謎

淮安:大運河上的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變遷

2012年,淮安市撤銷清河區和清浦區,設立淮安市清江浦區,2016年撤銷洪澤縣,設立淮安市洪澤區。

2008年,淮安在市區北部的古淮河河道建造「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物」。

2001年,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設楚州區,原淮陰縣改設淮陰區。

1996年,宿遷市升為地級市,管轄沭陽、泗陽和泗洪;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淮陰市還有5個縣:淮陰、漣水、金湖、洪澤和盱眙,淮安市,以及清河和清浦2個區。

1987年,宿遷和淮安2縣改設縣級市。

地理環境

淮安在哪裡 Play

淮安市地處北亞熱帶北緣,最冷月均温1.6°C,年均温15.1°C,年降水量993毫米。

淮安市境內絕大部分為遼闊的江淮平原(裏下河平原),地勢極為平坦。只有盱眙縣有若干丘陵地形分佈,鐵山寺森林公園的海拔最高點接近200米。

人口數據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556,230人。十年共減少了245,432人,下降5.11%,年平均增長率為-0.52%。其中,男性人口為2,278,713人,女性人口為2,277,517人。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05。

2022年末,淮安市常住人口455.31萬人,比上年減少0.9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78‰,死亡率3.82‰。年末户籍人口551.11萬人。

經濟發展

淮安在哪裡

2000年以後,韓國資本韓泰輪胎進駐淮安。2007年以後,台資富士康、達方電子、宏盛箱包等企業陸續來此投資建廠,使得該市成為台資新的聚集區。

2011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9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181元(按常住人口),按匯率折算為5447美元,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45元,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水平在全國及蘇北地區居於中上等水平。

人文風情

淮安是淮揚菜系的發源地,人文薈萃,名家輩出,歷史上幾度繁華,因此列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行政區劃

淮安市現轄清江浦區、淮安區、淮陰區、漣水縣、洪澤區、盱眙縣、金湖縣。

交通樞紐

淮安漣水機場位於市東北22公里,2010年9月26日投入使用。

地理特徵

淮安市河流湖泊眾多,主要河流有京杭大運河、淮河。西部瀕臨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南部則有高郵湖、白馬湖等。

歷史起源

秦漢時期,淮安出過不少名人:輔佐劉邦建立漢朝的大將韓信;枚乘,枚皋和陳琳(建安七子之一)。

吳王夫差開鑿邗溝,溝通淮河和長江,造就了秦漢時淮安的第一次繁榮。

淮安自古為水運及漕運樞紐、南北要衝,明清時期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大運河沿線四大都市。

自然環境

淮安處於南北對峙前線,長期戰爭帶來「千里長淮,赤地千里」的景象。

隋初,大運河開鑿。

秦漢時期,這裡設立了淮陰縣、盱眙縣和東陽縣。

地域文化

由於地跨淮河兩岸,淮安民風剛柔並濟,人才文武兼備。

淮安秦時置縣,至今2200多年歷史。除了淮陰區,漣水縣其餘大部分地區位於淮河以南(淮揚文化)。

歷史沿革

前486年,吳王夫差為北上進取中原開鑿邗城(今揚州)至末口(今淮安河下)的邗溝,溝通淮河和長江,造就了秦漢時淮安的第一次繁榮。

隋朝開皇元年(581年)置楚州,治壽張縣(西邗溝以西、河下一帶),十二年移治山陽縣(今淮安區)。

晉代末年,祖逖築山陽城,即今日所謂老城,四面各1600米。

南朝蕭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户建淮安縣。

唐武德八年(625年)又改東楚州置。仍治山陽縣。轄境相當今江蘇省淮河以南,盱眙縣以東,寶應縣、鹽城市以北地區。

南宋紹興年間,韓世忠與夫人梁紅玉在楚州抗金,前後十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金兵南征,淮安頻遭戰禍,人煙凋敝,遂改淮安軍為淮安州,元代再改為淮安路,治所仍然是山陽。

明清時期,淮安是河、漕、鹽東南三大政的樞紐重地,朝廷在此設立南河、漕運兩位總督,城市繁榮達於極盛,府城、河下鎮、板閘鎮和清江浦組成綿延數十里的巨大帶形城市;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京杭大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

清代淮安府分出海州直隸州,又劃出一部分給新設的徐州府,範圍有所收縮,下轄6縣:山陽(今淮安區)、清河(今淮陰區)、安東(今漣水)、桃源(今泗陽)、鹽城、阜寧(分山陽縣東部新設)。

1761年,因清河縣城毀於洪水,將山陽縣的清江浦鎮劃給清河作為新縣治。

1914年,這一地區的幾個縣都因為有重名縣而改名:山陽縣改為淮安縣,清河縣改為淮陰縣,安東縣改為漣水縣,桃源縣改為泗陽縣。

民國建立後,撤銷府級行政機構,保留了道。清江浦是淮揚道的治所,從此正式取代淮安府城成為行政中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江蘇省政府從鎮江遷來,直到1939年3月被日軍攻佔。

1983年,清江市再次更名為淮陰市,升為地級市,管轄清河、清浦2個區和11個縣:灌南、沭陽、宿遷、泗陽、漣水、淮陰、泗洪、淮安、洪澤、盱眙和金湖,灌雲縣劃歸連雲港市。

2001年2月10日,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仍駐清河區;原縣級淮安市改設楚州區,駐淮城鎮;原淮陰縣改設淮陰區,駐王營鎮。

2012年1月31日,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市淮安區。

2016年6月8日,撤銷淮安市清河區、清浦區,設立淮安市清江浦區;撤銷洪澤縣,設立淮安市洪澤區。

淮安在哪裡?

位置簡介

淮安,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坐落於中國華東地區的江蘇省。它位於省會南京東北約110公里,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

行政區劃

淮安是一座地級市,下轄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和4個縣,分別為:

行政區劃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
清江浦區 106.7 31.5
淮安區 189.2 40.7
淮陰區 89.2 19.6
洪澤區 172.9 29.5
盱眙縣級市 1973.4 53.5
金湖縣 1342.1 51.9
漣水縣 2606.8 99.6
沭陽縣 1634.4 99.8

地理環境

淮安地處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境內有淮河、駱馬湖、洪澤湖等水系,水資源豐富。淮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延伸閲讀…

淮安區_百度百科

淮安市_百度百科

歷史沿革

淮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美譽。它曾是西漢淮南國和隋煬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南宋時,嶽飛曾率軍駐紮淮安,保衞南方。明清時期,淮安成為漕運重鎮,是江南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交通運輸

淮安交通便利,擁有連淮揚鎮鐵路、淮宿蚌鐵路、京杭大運河等重要交通樞紐。此外,淮安還設有淮安李集軍用機場,提供軍民兩用航班服務。

經濟發展

淮安經濟實力雄厚,是江蘇省重要的工業城市。產業主要包括紡織、機械、電子、化工、食品等。同時,淮安也是重要的農業基地,盛產棉花、水稻、小麥等農作物。

文化旅遊

淮安歷史文化底藴深厚,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文化遺產。其中,淮安府署是清代淮安行政長官的辦公場所,現已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頭鎮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以鮮美醇厚著稱。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風光旖旎,吸引了眾多遊客。

結論

淮安地處華東咽喉之地,經濟文化發達,歷史悠久,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它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藴和秀美的自然風光而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