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簡稱,別稱鵬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計劃單列市,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
地處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伶仃洋,南香港接壤,北惠州市、東莞市毗鄰。
深圳是國務院批覆確定中國經濟特區、國際化城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超大城市之一,深圳市政府駐福中二路深圳市民中心,深圳市委駐地福田區深南中路市委大樓。
[8]
1979年1月,深圳原寶安縣基礎上開始設立。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設置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
深圳改革開放而發展,邊陲農業縣躍升全國一線城市。
2016年,深圳超越廣州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
2020年GaWC公佈全球都市列表中,深圳進入Alpha-級別,排在46位,是中華區入選六座世界一線城市(Alpha級)之一[9][10]。
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區)、東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部分地區組成深圳都市圈[11],是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經濟都市圈之一。
技術產業、金融業、現代物流業、文化創意產業深圳四大支柱產業[12]。
深圳是中國南方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譽為“中國矽谷”[13][14][15][16][17]。
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多年居於世界第三,外貿出口總額20餘年居中國大陸第一位。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第五民航機場。
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融資平台[18]。
深圳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19],中國制度創新、擴大開放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使命。
深圳“圳”是“甽”異體字,指為農田引水水渠[20],“深圳”作為地名出現於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原居民傳統理解上,只是指現今東門市場一帶,即“深圳墟”[21]。
廣九鐵路開通後,於此地設立站點,成為毗鄰香港商業中心。
1979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覆,寶安縣改制深圳市[22],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特區[23]。
2010年7月前,“深圳”一名有兩層含義,其一為“深圳經濟特區”,指“二線關”以內區域,不含關外龍崗和寶安兩區;2010年7月後,寶安區、龍崗區劃入“經濟特區”,“深圳”與“深圳經濟特區”含義[24]。
1994年12月,深圳市確定市花和市樹是簕杜鵑和荔枝樹[25];2007年7月,深圳樹確定第二市樹,從而形成了“兩樹一花”城市象徵[26]。
考古資料顯示,深圳新石器時代中期有土著居民繁衍[27],人類活動歷史超過6700年。
有文字可考歷史文獻顯示,深圳郡縣史超過1700年;歷史沉澱下來南頭城和東部南澳鵬城遺蹟逾600年;客家人移民史有300多年[23]。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成為秦朝轄地,屬南海郡。
漢朝時屬南海郡博羅縣,於南頭設鹽官,稱為“東官”。
南越國時沿用先前建制。
三國東吳設司鹽都尉。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晉成帝分南海郡地設東官郡,兼置寶安縣,寶安立縣始。
隋朝時改為南海郡轄。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廢寶安縣,合歸東莞縣轄,隸屬廣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
南漢(越國)時置媚川採珍珠,屬興王府。
南宋滅亡後,相傳宋帝昺投海死後,遺骸赤灣,葬於南山腳之下,今有深圳南山宋少帝陵[28]。
明朝統一全國,於南頭衞城、大鵬城二地設立衞並築城,負責防衞廣東沿岸海上防務隸屬廣州,南頭城有“全廣門户”稱。
深圳明朝初年屬東莞縣,正德十六年(1521年),葡萄牙人入侵南頭城,爆發屯門海戰。
萬曆元年(1573年),於南頭設立縣治,取名新安,喻意“革新鼎安、轉危安”,治所南頭,轄今深圳和香港,時期派參管轄。
康熙元年(1662年),防止沿海居民鄭軍隊接觸,下達海禁政策及遷界令禁止居民出海,對新安縣影響,人口減少,田地,新安縣一度併入東莞縣。
深圳市年降雨量超過1900毫米,降雨集中4-9月,淡水資源總量19.3億立方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英國籤《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予英國,鹹豐十年(1860年),籤《北京條約》再割讓九龍半島,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籤《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新界99年,從此香港脱離新安縣。
1899年5月,英軍新界北進佔領深圳墟、布吉,遭東莞軍民抗擊,撤至深圳河以南。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孫中山於三洲田村一帶發動起義,史稱“惠州起義”[29][30]或“三洲田起義”[31][32]。
1911年10月,安民眾響應武昌起義,攻佔清政府縣衙,新安縣易主民國政府[33];同年,廣九鐵路建成通車,設深圳墟站,火車站周邊成為深圳早期經濟中心,“深圳”這一名稱開始進入國際視野[34]。
民國三年(1914年),為避免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廣東“新安縣”改名為“寶安縣”。
1925年6月,省港罷工爆發,中華全國總工會深圳設香港罷工工人接待站,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協助罷工運動,並設廣九鐵路深圳車務科,受理罷工工人免費乘車,派工人糾察隊和裝甲車隊進駐深圳,封鎖當時英治香港[35]。
抗日戰爭期間,縣治遷東莞縣石馬鎮[28]。
1941年,日軍試圖深圳跨過羅湖橋佔領香港,駐港英軍橋拆毀,阻止日軍入港[36]。
1945年日本投降後,寶安縣府東莞遷回南頭。
1949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寶安縣南頭。
1950年,港英政府大陸人員進入香港開始管制,香港深圳邊界人員往來結束。
1953年,寶安縣政府考慮到深圳墟連接廣九鐵路,交通,縣城南頭搬到深圳墟[28]。
1950年代1970代末,於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問題及災害因素影響,深圳與香港邊境地區爆發了多次大規模逃港事件,人數達56萬人次[37](有説100萬人次[38])。
出逃人數寶安縣集中,並涵蓋廣東其他市縣以及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地區,認為是“冷戰時期、人數多的羣體性逃亡事件”[39]。
後,中共高層開始反思自己政策中問題,認為靠武裝阻止方式不能解決逃港問題,對出逃者不予追究。
有媒體認為,大規模逃港事件是促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原因之一。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後,經濟增長,伴隨港英政府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同年實施即捕即解政策,逃港人數開始減,1997年幾絕跡[37][38]。
1978年1月,國務院聯合工作組調查研究建立寶安縣外貿基地問題。
5月,調查組寫出《港澳經濟考察報告》,建議寶安、珠海建成商品出口基地。
此背景下,1978年8月,惠陽地委上報省委《關於寶安縣改為深圳市請求報告》。
1978年10月18日,廣東省委常委會議決定寶安縣改為寶安市,建立中等地級市,建成外貿基地。
惠陽地委和寶安縣委提出,“改為市,名稱叫深圳,因為深圳口岸全世聞名,而寶安縣很少人知道”[40]。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鄧小平取代黨主席兼總理華國鋒成為實際領導人,並開啓了改革開放。
1979年1月23日,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深圳第一個開發地點是招商局承辦蛇口工業區,是中國內地第一個出口加工工業區[41]。
1979年3月5日,國務院寶安縣改為深圳市,下設羅湖、南頭、松崗、龍華、龍崗、葵涌六個區[40]。
1979年4月初,中共廣東省委常委會討論並中央建議深圳、珠海、汕頭各劃出一塊地,建立“貿易合作區”。
當月,中央工作會議決定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試辦“出口特區”[42]。
談到資金時,鄧小平回覆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人:“中央沒有錢,可以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43][44]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劃出區域,設置經濟特區。
特區鼓勵外國公民、華僑、港澳同胞及其公司、企業,投資設廠或者與我方合資設廠”。
[45]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優惠政策,通過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和租賃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資,使經濟特區迅猛發展[46]。
1981年3月,深圳升格副省級市,經濟發展蓬勃,高樓大廈取代農田,多個周邊開發區引進外地資金,是港資。
市內商業形成規模,開始開發早期旅遊點如西麗湖和香蜜湖;此期間,深圳有計劃發行深圳特區貨幣,後來諸多原因而擱置,沒有正式發行[28]。
1990年12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平台,歸口中國證監會管轄[55]。
1992年1月,鄧小平南巡,並深圳發表講話,拯救了中國新興資本市場及深圳證券交易所,改革開放加速[56][57]。
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深圳經濟特區享有地方法律和法規權[28]。
1999年10月,深圳市聯合外經貿部部委舉辦首屆“中國技術成果交易會”,此後交會每年深圳定期舉行[58]。
2008年5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進深圳市行政管理體制、經濟體制、社會領域、自主創新體制機制、外開放和區域合作體制機制、資源節約環境體制機制六大方面改革創新。
[59]
2008年6月12日-6月13日,深圳遭遇降雨襲擊[60]。
其降雨強度超過了50年一遇,接近百年一遇。
此次暴雨導致深圳多處水浸,交通受程度影響,6人死亡,十多萬人安全轉移[61]。
中小學、幼兒園於13日下午停課半日。
2010年7月,深圳特區二線關淡化,中國國務院整個深圳市劃入經濟特區範圍[24]。
2010年8月26日,深圳特區成立30週年紀念日,國務院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62]。
2011年8月,深圳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63]。
2015年4月,中國(廣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成立[64]。
2015年12月20日上午11時40分,深圳光明新區(現光明區)鳳凰社區坳村恆泰裕工業園發生大規模土石崩塌事故,造成73人死亡、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8.8億餘元。
[65]
2020年10月11日,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68]。
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深圳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平出席講話勉勵深圳繼續堅持改革開放[69]。
2023年9月8日,廣東深圳,受颱風”海葵”環流和季風影響,7日傍晚開始,龍崗、鹽田、羅湖區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
羅湖、鹽田、龍崗、南山地成災區 暴雨引發洪水,暴雨引發降雨導致大量河流水位上漲,許多地方排水系統無法承受如此水量,道路積水,交通癱瘓。
[70]
深圳市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居東經113°46′114°37′和北緯22°27′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東西長81.4公里,南北寬(處)10.8公里,總面積1,996.78平方公里[71];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與惠州市接壤;西及西南面伶仃洋和珠江口,與珠海、澳門隔水相望;南邊深圳河、深圳灣香港新界,北部東莞市鄰。
由2010年7月前,深圳“二線關”界分兩部分,關內屬經濟特區,面積396平方公里;後“二線關”撤銷,關內外化[72]。
深圳依山面海,與香港界山脈。
市區大部分區域處深圳灣北岸;西部寶安區和南山區珠江口沿岸是珠江三角洲平原一部分,有大面積填海陸地,地勢。
全市整體地勢東南高,西北,多數地塊屬於丘陵地,並有台地相間。
市區東面梧桐山為深圳峯,海拔943.7米,其他山峯有筆架山、馬巒山、蓮花山、大南山、七娘山、羊台山、塘朗山。
廣東省河流珠江流經深圳西部入海,河面,而其他河流規模,如:深圳河、淡水河、茅洲河、福田河、新洲河、布吉河[73]。
深圳市域內山巒佈,植被,農副產品種類。
市域內有各種果園1.43萬公頃,林地8.1萬公頃。
北部龍崗區盛產三黃雞;南山區南頭有大面積荔枝林和桃樹;寶安區石巖和龍華盛產沙梨、金龜橘和柿子,沙井生蠔氣[74]。
北部及東部山區地帶棲息著許多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如虎紋蛙、蟒蛇、獼猴、靈貓、金錢豹、穿山甲[75]。
深圳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同期,長夏冬,氣候,日照,雨量。
年氣温23.0℃;一年中1月氣温,15.4℃,7月氣温,28.9℃;歷史端氣温38.7℃(1980年7月10日),歷史端氣温0.2℃(1957年2月11日);年日照時數1837.6h;年降水量1935.8 mm,全年86%雨量出現汛期(4~9月)。
春季天氣多變,出現“乍暖乍冷”天氣,盛行偏東風;夏季長達6個多月(夏季長196天),盛行偏南風,高温多雨;秋冬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乾燥少雨。
每年7~9月份颱風多發季節,一年4~5個颱風,市區遭颱風擊頻率兩年一次。
深圳氣候資源,太陽能資源、熱量資源、降水資源均居全省前列,但是災害性天氣多發區,春季常有低温陰雨、流、春旱,少數年份可出現寒潮;夏季受鋒面槽、熱帶氣旋、季風雲團天氣系統影響,暴雨、雷暴、颱風多發;秋季多有秋高氣爽天氣,但於雨水,蒸發大,常有秋旱發生,一些年份還會出現颱風和寒潮;冬季雨水,大多數年份會出現秋冬,寒潮、低温霜凍是冬季主要災害性天氣。
[76][77]1993年,深圳市區發生內澇[78]。
深圳市年降雨量超過1900毫米,降雨集中4-9月,淡水資源總量19.3億立方米。
市域內分佈眾多河流,但徑流量普遍,積水能力差,天然淡水資源,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全國平均值1/17,於污染,五大河流水質不能達到地表水5類標準,截至2014年,深圳70%水源需要從外部引入,屬於中國7缺水城市[79]。
深圳境內河流歸屬東江、海灣和珠江水系,深圳區域內河流共計310條,5條河流為深圳河、茅洲河、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79]。
深圳水庫眾多,總數達247座,包含9座中型水庫,庫容量5.25億立方米。
較知名水庫有鐵崗水庫、西瀝水庫、深圳水庫、梅林水庫[77]。
深圳市域原寶安縣,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撤銷寶安縣設深圳市,下設羅湖、南頭、松崗、龍華、龍崗、葵涌六個區。
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制,管轄深圳特區以外地域;同時,羅湖區管轄整個深圳經濟特區地域。
1983年6月,羅湖區撤銷,分設蛇口管理區、南頭管理區、上步管理區、羅湖管理區、沙頭角管理區。
1990年1月,蛇口管理區、南頭管理區合併設立南山區;上步管理區改設福田區;羅湖管理區、沙頭角管理區合併設立羅湖區。
1992年12月,寶安縣撤銷,分立設置寶安區龍崗區。
,深圳市轄寶安、龍崗、南山、福田、羅湖五區,其中羅湖、福田、南山經濟特區,龍崗、寶安非特區,並以“二線關”將“特區”與“非特區”分割管轄。
1998年3月,沙頭角中心區域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特區範圍[81]。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功能區成立。
2009年6月30日,坪山新區功能區成立。
2010年7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全市[23]。
2011年10月27日,龍華新區和鵬新區兩個功能區成立[82],並於2011年12月30日掛牌成立。
2016年10月11日,中國國務院批覆,深圳市調整行政區劃,龍華區和坪山區成立[83]。
2018年5月24日,中國國務院批覆,深圳市調整行政區劃,光明區成立,成為深圳市第九個市轄區[84]。
2011年2月18日,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覆設立深汕合作區,特合區合作期限2011年2040年,期30年。
2011年5月21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委託區深圳、汕尾市管理。
[85]2017年冠名“深圳市深汕合作區”後深圳市政府派出機構全權負責區內事務,汕尾負責協調。
此後各項建設冠以“深圳市”名義開始落地實施,轄區內居民成為深圳户口,區地位成為深圳飛地。
[86]
截至2020年5月,深圳市設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9個市轄行政區和鵬新區1個功能區,74個街道辦事處,810個居民委員會。
[87]
深圳地處中國經濟發達珠江三角洲,毗鄰香港,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發達,中國大陸經濟中佔舉足地位。
位於福田區市中心深圳證券交易所是中國大陸有三個股票市場之一,設有A股、B股、中小板、創業板交易品種。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設有派出機構,即深圳市中心支行,主要職能是負責管理轄區內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和維護金融秩序。
2006年2月,該支行香港設立“人民幣發行基金代保管庫”,庫管機構設於中銀香港[91]。
2000年深圳本地生產總值2,187億元,人均3.28萬元;2005年增至4,951億元,增速15%,人均6.08萬元。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排名,2012年深圳經濟總量全球城市中列第27位[92]。
2004年2014年10年中,深圳經濟持續增長,即使全球金融風暴時期2008年2009年,達到10%本地生產總值增速[89]。
2016年深圳本地生產總值達到19492.6億元,上年度增長9%,人均生產總值167411元[93],接近同期西班牙人均水平。
深圳本地生產總值於同期陝西和江西本地生產總值;中國大陸城市中於上海、北京,中國大陸第三經濟強市,位居廣東省第1位。
國際匯率折算,2016年深圳本地生產總值於同期巴基斯坦本地生產總值,逼近南非本地生產總值[94][95]。
2017年,深圳宏觀税負為25%左右[96]。
深圳市四大支柱產業技術、金融、物流和文化[93]。
2018年,深圳GDP美元計算正式超越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GDP排名第一城市。
深圳工業技術產業主,2016年工業增加值7199.5億,其中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560.0億元,增長12.2%[93],佔生產總值33.4%,是深圳第一支柱產業。
深圳每年要定期舉辦“中國國際技術成果交易會”,集中展示高科技工業品[99]。
深圳技術產業具備規模,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主導技術產業集羣,成為全國技術成果產業化基地,主要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以及新能源、材料產業三大領域[100]。
傳統製造業,深圳有眾多市場份額知名品牌,如“康佳”電視機、“飛亞達”手錶、“中集”集裝箱、“南方”玻璃、“賽格”系列電子產品。
此外,深圳有多消費品品牌,如“金威”啤酒、“好日子”捲煙、“金龍魚”食用油。
深圳機械工業比亞迪汽車,其汽車產量上升,並市場推出環保型電動車,有些批量投放到深圳出租車和公交車市場,其電動巴士世界範圍內運營[105]。
深圳能源集團是深圳市主要電力公司。
深圳商業,超市、便利店遍佈全市大街小巷,2016年全市商品零售總額達5500億元人民幣[93]。
商業品牌本地有影響人人樂超市、萬家百貨、電家電、好百年傢俱、天虹商場、歲寶百貨外,國外品牌很多,如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日本永旺、英國百安居、瑞典宜家;此外,國內其他地區商業品牌深圳廣為分佈,如蘇寧電器、國美電器。
羅湖區東門商業區、國貿商業區和地王商圈、福田區北商業區、福田中心區和車公廟是深圳商業區,是外地遊客觀光景點,其中地王商圈深圳萬象城營業額計算位列全國第四,廣東省第二[106];另外,南山區蛇口花園城中心、後海海岸城、軟件園附近萬象天地是客流多商業區[107]。
近年隨著原二線地區發展,加上交通改善,已有發展商原二線地區興建及營運商場,如現時全深圳面積商場,便是坐落寶安區壹方城[108]。
深圳是中國大陸兩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證券交易所即坐落於此。
金融服務業深圳佔有地位,涵蓋銀行、保險、證券。
招商銀行、招商證券、中信證券、保險、南方基金大型金融企業總部設於深圳。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成立,令深圳金融服務業有發展。
2016年深圳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76.89億元,同比增長14.6%,佔同期全市GDP14.8%。
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全市銀行業總資產7.85萬億元,證券公司總資產1.25萬億元,保險公司總資產3.6萬億元,合計12.7萬億元,金融業資產規模居中國第三位[109]。
銀行(前身為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設立區域性商業銀行,是中國上市公司之一[110]。
招商銀行是深圳發展銀行之一,其營業利潤率深圳名列前茅。
其它國內銀行深圳設立分支機構[111]。
中資銀行外,深圳分佈着大量外資銀行機構,數量位列中國城市第三位。
1981年,香港南洋商業銀行蛇口工業區設立營業機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外資銀行。
1982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設立深圳辦事處,標誌着外資銀行正式進入中國大陸。
中國加入“WTO”後,外資銀行進入深圳速度加快,國際許多銀行這裏設立營業機構,如香港東亞銀行、恆生銀行、渣打銀行,美國花旗銀行,日本三菱日聯銀行[112][113]。
深圳證券交易所是中國大陸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中小板、創業板於2004年、2009年深圳推出[114]。
深圳證券類機構實力居中國前列,本地證券公司資產總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基金公司數量和資產管理規模於上海,位列全國第二。
2016年深圳轄區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5.84億元,期貨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71億元,基金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4.7億元。
截至2016年底,深圳基金資產規模達1.18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115]。
深圳保險業務發展居全國前列。
1988年中國深圳蛇口成立,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
2015年深圳全年實現保費收入647.6億元,同比增長18%,保費規模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居第四位。
保險法人機構總數達到22家,保險分支機構70家;保險法人機構資產總量3.17萬億元,佔全國四分之一強。
目前,總部深圳企有產險、壽險、華安產險、招商信諾、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116]。
深圳具有優良基礎設施和管理經驗,作為平台舉辦大型展會活動。
如運會,高交會、文博會、慈展會、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海博會、農博會、電博會、茶博會、花博會、園博會、藝博會、車展、時裝週活動。
大鵬城“軍話”兼具北方方言特徵[148]。


延伸閱讀…
文博會於2004年11月首次舉辦,每年一屆,期4天,主會場設於深圳會展中心,並設有大芬油畫村分會場。
文博會主要內容首“博覽和交易”、“文化產業論壇”、“評獎”。
第十三屆文博會有來中國國內和國外40個國家、地區2400多家單位參展,成交額2240.8億元人民幣,參與者達666萬多人次[117]。
深圳客家文化節是深圳市創辦品牌文化活動。
[118]活動由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堅持市、區聯動,並積極吸納全市相關文化機構和單位加盟,整合資源,多方參與,共建共享,使深圳客家文化節常辦。
[119]客家文化是深圳本土文化組成部分,[120]弘揚深圳客家文化,深圳市建立了客家博物館,成立了客家文化交流協會,並積極開展兩岸及海內外客家文化交流活動。
自2006年以來,深圳舉辦了多屆深圳客家文化節,取得了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客家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121]
2015年起舉辦深圳時裝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工業信息化局組織、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承辦。
秀場大型商圈。
共有數百個時尚品牌及設計師舉辦走秀和靜態展示,尋求接全球時裝週發佈運作體系。
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十三五規畫後重點扶植,深圳市時尚文化創意協會隨後成立,[122]每年12月舉辦深圳時尚文創節活動,市府規劃了4.6平方公里大浪時尚創意城[123]專營品牌孵化,藝之卉鋭美術館,融匯了裝置藝術家、現代藝術家、油畫藝術家、攝影藝術家、建築藝術家和時尚設計師作品。
觀瀾版畫村近郊農村改造,成為畫家村和觀光兩景點。
創意保税園依託福田保税區而建,成為藝術品拍賣、展示交易和文化收藏保税基地。
深圳時裝產業中國大陸發展,吸引了全國乃至國外設計師和買手。
深圳是中國工藝品製造市之一,有1900餘家工藝品製造商和20多萬業者,是全國工藝品生產基地,其設計、製作水品具有領先地位,是深圳新興文化產業。
工藝品門類齊全,品種。
雕塑類包括金屬、樹脂、水晶、琉璃工藝品;美術及景觀類包括工藝畫、竹木藝術、人造植物與花卉;傳統手工製作類包括刺繡、陶瓷、皮革工藝、古董工藝品;此外,還大量生產電子工藝品、模型、金銀珠寶工藝品、旅遊紀念及文具工藝品[125]。
大芬油畫村是深圳油畫產業基地,集油畫創作、批發、定製一體,吸引着大量國內外客商來此洽購,油畫產品出口到亞洲、非洲、美洲和歐洲許多國家。
油畫村彙集了大量美術人才,油畫產業,帶動了整個大芬村經濟。
村內設有“大芬美術館”,是全市有村內美術館。
大芬油畫是深圳文化特色產業,全國有影響[126][127]。
房地產屬於深圳市政府核定四大支柱產業列[128],但深圳市房地產佔深圳城市經濟比重。
2021年深圳市房地產增加值2554.77億元,同比增長2.9%,佔深圳經濟總量8.33%[129]。
萬科、華潤置地是深圳房地產企業代表。
深圳作為第一個經濟特區,其規劃建設具有起點。
1980年深圳所在整個寶安縣人口33萬,而所轄“深圳墟”人口只有3萬人,有三條街道。
成立經濟特區後,深圳城市發展迅猛,截至2016年底,建成區面積達920平方公里[93],形成了羅湖、福田、南山、寶安中心區密集城市建築羣,建成區綠化率45%,獲得過多項國內外獎項,如“聯合國人居獎”、“花園城市”[130]。
2010年8月,深圳制定《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獲得國務院批准,了兩個城市主中心,即福田—羅湖中心和前海-南山中心。
規劃,深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1100萬之內,城建用地控制890平方公里以內,強化同香港聯繫,繼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和強化環保意識[131]。
2016年5月《深圳市實施東進戰略行動方案(2016—2020年)》提出建設龍崗—坪山東部中心,成為未來深圳發展第三極[132]。
深圳城市發展總目標(2010-2020):
1、繼續發揮改革開放自主創新優勢,擔當我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先鋒城市。
2、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建設經濟發達、社會和諧、資源節約、環境、文化、生態宜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和國際性城市。
3、依託華南,珠江三角洲,加強深港合作,構建世界級都市區。
深圳是現今世界上摩天大樓集中城市之一。
截止到2019年7月,深圳200米以上摩天大樓總數82幢,為世界上所有城市排名第一位。
同時,深圳150米以上摩天大樓總數222幢,中國大陸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超中國大陸排名第二位上海159幢。
[134],故有人將深圳稱為“垂直城市”[135]。
截止目前,深圳市建築高約600米國際金融中心,第二441.8米京基100大廈;H700深圳塔(總高739米)籌建計劃之中。
昔日國貿大廈、地王大廈高度已成歷史。
像大廈、“京基100”這樣超高層商業建築外,深圳一些居民樓高度今非昔比。
福田區“深業上城”住宅樓羣是深圳居民樓羣,其中一棟達62層,其他幾棟40層以上[136]。
全市摩天大樓集中地區有羅湖區蔡屋圍片區(國貿大廈、地王廈及京基100),福田區深圳中心區(中央商務區)和華強北片區、南山區後海片區和前海片區以及寶安中心區片區[137]。
2016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95元,年均消費性支出36,481元。
深圳人均位於中國內地前列,然而上漲過物價是房價,使許多人感到生活壓力大,從而認為自己沒有歸屬感,是勞務工羣體[138]。
深圳實施綜合社會保險制度,含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2016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29.63萬,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026.13萬[93]。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17560061人。
全市常住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10423973人相比,十年增加7136088人,增長68.46%,年增長率為5.35%。
2021年常住人口1768.16萬人。
其中,常住户籍人口556.39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31.5%;常住非户籍人口1211.77萬人,佔比重68.5%。
[129]
深圳是中國人口規模增長城市,成立經濟特區後,省內各地區居民(粵東地區潮汕人和客家人)及其他中國各省份居民(中國南方湖南、廣西、湖北、四川、江西、重慶省外來人口)遷入深圳,令深圳成為典型新興移民城市,人口增長,原寶安縣六十萬人口到三百萬僅用了十五年時間,而三百萬到一千萬則不到十年。
目前,深圳躋身全球超大城市行列[139],是中國人口密度城市之一,達每平方公里6234人(2017年),其中福田區每平方公里達19847人[140]。
2015年末,深圳市共有常住人口1,137.89萬人[141],其中本地户籍354.99萬人,外來人口佔絕大多數。
2015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深圳男性人口610.01萬人,佔53.61%;女性527.88萬人,佔46.39%,性別115.56。
常住人口中,具有專以上程度人口257.93萬人;中專程度人口287.76萬人;初中程度人口378.53萬人。
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5.02萬人,文盲率0.48%[142][143]。
1970年,當時寶安縣人口約三十萬,自1979年建市以來人口迅速增加,直至2015年實際管轄人口超過2000萬。
於深圳地位,導致大量外來人口遷入,而這個地方本地居民則往往停留於漁村階段。
深圳本地居民為“客家民系”與“廣府民系”,廣府民系多數自北宋年間遷入,客家民系多數明末清初年間遷入。
而原治所南頭和大鵬城有軍籍人員後裔,多數於明洪武年間遷入[144]。
本地原居民與香港新界大多有客家圍頭兩個民系,客家主要集中龍崗區、寶安區東部、福田區北部、南山區北部山地區域,圍頭集中羅湖區、福田區大部、南山區中南部、寶安區中西南部沿海平原區域[145][146]。
深圳人口民族成分包括了全國所有少數民族,是中國目前少數民族城市之一,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少有現象,南山區中國民俗文化村是深圳少數民族地方。
2002年9月,兩名珞巴族人加入中國民俗文化村,促成深圳聚齊了中國所有少數民族。
2010年,深圳少數民族人口43.3萬,佔深圳總人口4%,位列前5位少數民族是壯族、苗族、土家族、瑤族和侗族[147]。
中國流動人口步伐加快,深圳少數民族人口變動出現變化。
2015年,深圳少數民族人口達45.3萬,佔全市總人口4%,增速於漢族[141]。
1979年以前,深圳主要語言客家語和圍頭話莞寶方言。
方言有古代大鵬城駐軍後裔使用“軍話”,以及公明鎮疑似畲族後裔使用“蛇話(稱‘土白話’)”。
雖然現存粵東畲族通用客家話,但公明鎮“蛇話”與保留畲族語言多有相通之處。
大鵬城“軍話”兼具北方方言特徵[148]。
延伸閱讀…
1980年代初,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全國各地人彙集於此,於省港影響強勢,初期廣東籍包括潮客族羣深圳人均粵語深圳通行中心語言,而外省移民應生活所需,融入粵語氛圍,本地客家話以及圍頭話弱勢。
當局本土語言主導大勢,1988年,時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廣東省僑聯主席蟻主張採取措施,加強推廣普通話。
深圳成立深港語言研究所,對深圳語言生活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提出普通話統一深圳語言戰略方針。
大力執行推普工作下,扭轉粵語原本作為深圳中心通行語言情勢[149]。
任仲夷1999年書題詞時放言[150]:
於強化推普衝擊,現時許多公眾場合,普通話主導語言,有些場合會附加上粵語或英語廣播,而族羣內部多用自己各自方言交流。
但深圳出生外省裔年青人母語多普通話而非其省籍方言。
廣東省裔年青人母語多一種或以上廣東省通用語言(即粵語、客家話、潮汕話、海陸和雷州話),廣東省裔年青人受普通話主導教學媒介及社會環境影響,深圳人語言交流上整體上普通話主。
[151]而鑑於省港可維持粵語輻射影響,粵語深圳有影響力。
目前,深圳地鐵交通線上,輪流採用普通話、粵語、英語做廣播報站(其中普通話全面,粵語及英語只在播報資訊時會使用);深圳廣播電視節目普通話播報主,但有專門粵語頻道[152]。
來説,深圳原生兩大主要漢語方言可作以下分類。
[153]
1980年代,經濟特區成立後,外來人口大量湧入深圳,教育事業開始迅速發展。
截至2019年,深圳市共有普通高校14所,普通中小學757所,幼兒園1836所[154]。
創建於1983年深圳大學是深圳一所全日制綜合性高等學校[155]。
1999年,深圳市政府科技園南區設立“深圳虛擬大學園”,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多所中國知名高校進駐[156]。
2002年,深圳市政府南山區西麗建立深圳大學城,後進駐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科學院深圳進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高校及科研機構,主要功能培養研究生和科學研究。
2012年,南方科技大學獲批成立,定位為研究型大學[157]。
2018年,深圳技術大學獲批成立,定位應用型大學[158]。
此外,深圳通過合作辦學後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高校[159],創辦暨南大學深圳校區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深圳市九年義務制教育完全免費[160][161]。
深圳知名市直屬中學包括深圳中學、深圳實驗學校、深圳外國語學校、深圳高級中學,一本上線率超過90%,稱為“深圳四大名校”[162],其中前三所中學歷史、聲譽,早年間稱為“深圳教育三面紅旗”[163]。
此外,寶安區屬寶安中學、福田區屬紅嶺中學、南山區屬育才中學、羅湖區屬翠園中學具有實力,與四大名校一起構成了八大名校[164]。
“全面二孩”、異地高考政策實施和深圳人口迅速增長原因,深圳高中學位需求增顯著。
2020年1月,深圳召開高中學校建設新聞發佈會並發佈《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年)》,方案中提到,常規建設高中外,規劃了四座“高中園”,每高中園包含若干所高中,並園區內共享基礎設施。
四所高中園選址坪山區、龍崗區、光明區以及深汕合作區[165]。
2022年9月,坪山區深圳實驗學校高中園、龍崗區深圳高級中學高中園、光明區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園正式開學[166]。
2023年9月,深圳中學高中園借址中坪山創新學校提前小規模招生並開學,在建校區位於深汕合作區[167]。
深圳市科研實力,2011年《》期刊將深圳列為中國科研實力十強之第九位,其中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位列中國十大科研機構第十名[168]。
深圳科技園是全市科研機構集中地區,中國開發科技研究院、深港產學園基地、虛擬大學園區聚集於此。
2006年,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市合作深圳建設中國科學院深圳進技術研究院。
截至2013年,深圳市認定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有49756項科技專利獲得授權[169]。
每年深圳會展中心定期舉辦中國國際技術成果交易會,是目前中國有關科技成果規模、最具影響力展覽會[170]。
深圳市是於廣州廣東省第二大城市,醫療設施齊全。
深圳,每一個行政區有一家中心醫院,如深圳中心城區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福田區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羅湖區羅湖區人民醫院,南山區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寶安區寶安區人民醫院(集團)一院,龍崗區龍崗中心醫院。
深圳有一些治療病症醫院,如治療傳染病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精神病深圳市康寧醫院,以及專門服務於兒童婦女深圳市兒童醫院和深圳市婦幼保健院[171]。
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建設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172]。
深圳雖為新興工商業城市,但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宗教全市有分佈。
佛教與道教弘法寺和鳳凰大廟主,另深圳各行政區設有基督堂、清真寺或天主堂,如福田區下梅林清真寺(政府出資修建)、基督堂、香蜜湖天主堂,南山區基督堂及寶安區基督堂。
另外,深圳西部赤灣有原居民供奉媽祖天后宮,歷史,原居民中有影響力[173][174]。
2015年,深圳全市有43處宗教活動場、信徒總數60萬人,其中佛教信徒40萬人、穆斯林6萬餘人、天主教徒3萬餘人、基督新教徒5萬餘人、道教信眾2萬餘人,外籍信徒數萬人[175]。
深圳市體育設施完善全,全民健身運動積極活躍。
2011年8月,深圳舉辦了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深圳市是中國高爾夫球運動活躍城市之一,球場分佈密度、球洞數量和參與高球人口數量處全國第一[176][177]。
深圳市歷史上存在深圳金鵬足球俱部、深圳科健足球俱部、深圳鳳凰足球俱部、深圳名博足球俱部、深圳風鵬足球俱部、深圳新勝威籃球俱樂部職業體育俱樂部,但轉賣遷離深圳或解散告終。
現在有深圳市足球俱部、深圳馬可波羅籃球俱樂部和八一女子排球隊主場設於深圳市。
深圳馬可波羅籃球俱部,是CBA中國籃球職業聯賽一支球隊,主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育中心。
深圳市足球俱樂部是一支中國會員制職業足球俱部,於1994年1月26日創立,是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創始球隊,奪得首屆中超聯賽(2004年)冠軍,2005年亞足聯冠軍聯賽殺進亞冠後四。
於贊助冠名關係,現在稱為“深圳佳兆業隊”,主場設於深圳體育場,現在設於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育中心,目前處於中國足球超級聯賽。
此外,中國女子排球聯賽球隊八一隊主場目前設深圳市鹽田體育中心。
[178]
新安有“新安八景”説。
蘇東坡專程前往龍穴洲觀海市蜃樓,杯渡山留有韓愈書“高山第一”石刻。
此八景處於蛇口赤灣、梧桐山、沙井、公明玉律,及香港新界屯門、薄扶林或西貢,應地貌變遷、行政區劃、英國人統治香港原因,新安八景變遷[179]。
深圳市5A級旅遊景區有包括世界之窗、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谷內華僑城旅遊區以及觀瀾湖休閒旅遊度假區[180],4A級旅遊景區有深圳市仙湖植物園、深圳市野生動物園。
2011年運會前夕,深圳灣濱海休閒公園得到完善,該公園沿海岸建造,總長度達15公里。
鹽田區沙頭角“中英街”、東部華僑城、大梅沙、小梅沙、海洋世界以及大鵬半島是深圳東部地區旅遊區。
弘法寺和鳳凰山是深圳佛教文化旅遊景點,節假日遊客及香客眾多。
深圳有數歷史文化遺蹟,如:大鵬城、宋少帝陵、赤灣左右炮台、天后宮[181]。
羅湖區東門步行街、福田區北商業街是遊客聚集觀光購物場。
梧桐山是深圳風光遊覽區,峯940餘米,節假日登山遊客眾多[182]。
深圳市環境生態,全市園林綠化總面積達2萬公頃,城市總綠化率45%,植被覆蓋率。
市區南部深圳灣畔有中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區[183]。
深圳全市分佈着大量公園休憩場所,主要有深圳灣公園、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山公園、東湖公園、兒童公園、園博園,其中中心公園號稱800米綠化帶;園博園稱為“五星級”公園[184][185]。
深圳是廣東省交通樞紐城市之一,是華南交通中心之一,其地位於廣州。
深圳毗鄰香港,設有中國數量出入境口岸、出入境人員和車流量屬中國第一[186]。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第一個實現海、陸、空聯運和採用過境運輸方式現代化國際空港,中國最機場之一,共有35家國內及國外航空公司進駐,開設航線130條,闢有澳門直升機航線。
2018年,機場旅客吞吐量4934.9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1.85萬噸;旅客吞吐量位居中國內地第五,貨郵吞吐量位居第四[187]。
鹽田港、赤灣港、蛇口港是深圳海運港口,截至2018年10月,深圳共有港口泊位155個,萬噸級及集裝箱泊位達78個和51個[188]。
蛇口郵輪中心、深圳機場碼頭是深圳客運港口。
蛇口郵輪中心於2016年10月31日啓,承擔原蛇口客運碼頭所有客貨運業務。
蛇口郵輪中心隸屬於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蛇口,是招商蛇口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核心組成部分[189],目前開通有往返珠海九洲、澳門外港/氹仔、香港機場、香港港澳客運渡輪航線以及日本(沖繩、八重山羣島)、菲律賓(馬尼拉)、越南(峴港)郵輪航線。
而深圳機場碼頭開通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香港機場、屯門、澳門外港/氹仔、中山港及珠海九洲客運渡輪航線,同時經營香港及國內各水上航線貨運(含集裝箱)業務,提供裝卸、倉儲及陸路聯運服務[190]。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倡導設立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
中國南海之濱小鎮,到一座與香港合作打造世界級大都會現代化城市,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精彩縮影。
深圳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
位於北迴歸線以南,東經113°46′114°37′,北緯22°27′22°52′。
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聯;北部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
海域連接南海及太平洋。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
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水溝“圳”或“湧”。
深圳因其水澤佈,村落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稱鵬城。
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史不到30年,但有着6700多年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郡縣史、600多年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客家人移民史。
1979年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成立深圳市。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市設置經濟特區。
這座具有文化根基創新時尚城市,發生着滄海桑田變化。
深圳市土地總面積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經濟特區395.8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60餘條,分屬東江、海灣和珠江口水系。
現有水庫24座,總庫容5.25億立方米。
位於市區東部深圳水庫,總庫容4000多萬立方米,是深圳與香港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來源。
深圳海岸線全長230公里,海洋資源,有優良海灣港口,通海條件。
境內山脈綿延,風景,峯943.7米。
天然旅遊資源,東部有小梅沙、大鵬半島郊野森林黃金海岸線風光,西部有紅樹林、內島保護區及海上田園風光景區。
深圳是中國廣東省省轄市,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
深圳經濟特區其轄區內。
深圳下轄6個行政區和光明新區。
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位於經濟特區內,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地處經濟特區外。
全市有55個街道辦事處。
深圳南宋末年有移民落腳,建市後人口增長迅速。
2007年末常住人口861.55萬人,其中户籍人口212.38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24.7%;非户籍人口649.17萬人,佔比重75.3%。
深圳有少數民族36萬多人,是繼北京後全國第二個聚56個民族成分大城市。
作為改革開放窗口和新興移民城市,加之地緣和人文環境,造就了深圳文化開放性、包容性、創新性,是適宜海內外英才創業拓展活力。
近年來,深圳有關機構評選中國“具經濟活力城市”、“受農民工歡迎城市”。
深圳普通話主流地方語言。
公共服務機構、專業人士和工商業界能英語提供服務,大多數青少年能講英語。
全市正在開展“百萬市民講外語”多種形式學習外語活動,提高公共服務外語普及率,提高市民外語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