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春(1973年—),化名常麗麗(Lily Chang),女,天津市人,中國前總理温家寶之女。温如春在南京國際關係學院(現國防科技大學)和美國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畢業,並曾在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任職。同時,她也持有多家俬營公司的股份。
2013年11月14日,《紐約時報》的報道揭露了温家寶家族的醜聞,而這次報道的對象是温如春。《紐約時報》的報道據稱基於機密文件、中國的公開記錄以及知情人士的資訊。


温如春
温如春是一個富有情感的詞語,意味著柔和、温暖,如同春天般令人心情愉快。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日常生活中,温如春都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常用來描述美好的事物。
温如春每每出現,往往帶來一種宜人的感覺。
無論是走在綠草如茵的公園裡,還是感受柔和的陽光灑落在臉頰上,温如春都能夠帶給我們愉悦的感受。在春天裡,大自然呈現的一切都彷彿經過柔光的染繪,讓人心境開朗,感到舒暢。温如春讓人們對生活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希望。
温如春總是給人以温暖和感動。
在與親朋好友的交往中,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温如春的存在。當我們遭遇困難和挫折時,親友的關心和支持無疑是一種温暖的力量,能夠給我們鼓勵和動力。他們像春風般撫慰著我們受傷的心靈,帶給我們寬慰和力量。就如同春天讓萬物復蘇一樣,温如春也能讓我們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和動力。
温如春也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
文藝作品通常以詩詞、歌賦等形式來表達温如春這種情感。詩詞中經常出現形容春天的詞語,如春風、春日、春意等,這些詞語代表著生機勃勃、温暖宜人的春天。透過詩詞的修辭手法來描繪春天的美好,將温如春這種情感通過文字傳達給讀者,使人們在閲讀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總之,温如春是一種極富詩意和情感的詞彙。
無論是自然界中的春天,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關懷,温如春都是表達美好、表達關懷的一種方式。温如春的存在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光明,帶給人們慰藉和希望。不論是在詩詞歌賦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温如春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美好。
温如春簡介
温如春,女,出生於1973年,天津市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温家寶之女。她曾就讀於南京國際關係學院,後進入美國特拉華大學深造,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在職業生涯中,温如春曾在雷曼兄弟公司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工作。此外,她還持有多傢俬營公司的股份。[1] 2013年11月14日,《紐約時報》再次報道與温家寶家族相關的醜聞,這次的主角是温如春。該報道由《紐約時報》駐中國記者張大衞與該報在紐約的兩名記者共同完成,依據包括機密文件、中國的公開記錄以及與知情人士的訪談。[2]
家庭背景
温如春的父親是前中國總理温家寶,母親張培莉曾任中國珠寶協會副主席、中國寶玉石鑑定委員會主任以及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她有一個哥哥温雲松,曾擔任中國衞星通信集團董事長。丈夫為劉春航,曾經擔任中國銀監會的局長。
摩根大通與温如春的關係
2013年11月14日,《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摩根大通銀行曾秘密僱用前中國總理温家寶的女兒温如春。當時,温家寶擔任中國總理,而温如春則使用化名“Lily Chang”。據報道,從2006年至2008年期間,摩根大通向温如春掌管的企業支付了約180萬美元。[1] 摩根大通的一名駐香港高管知曉温如春的真實身份,且似乎從中獲得了大量商業機會和信息。摩根大通至今未被指控有任何不當行為,並且拒絕就《紐約時報》的報道發表評論。中國和美國政府也沒有對該報道做出回應。該報道是基於一些機密文件、中國的公開記錄以及對知情官員的訪談撰寫的。[1]
“太子黨”的僱傭
據瞭解,跨國公司歷來經常僱用中國的“太子黨”,即高官子女,因為他們能夠提供從其他渠道無法獲得的商業機會和信息。然而,自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摩根大通展開調查以來,這種做法受到了更嚴密的審查。温如春在特拉華大學畢業後,曾在多家知名銀行工作,包括雷曼兄弟公司,而該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已經倒閉。温如春以政府批准的化名經營總部位於北京的福怡顧問有限公司,除了温如春之外,該公司似乎只僱用一名員工,這名員工是温家的多年朋友。[1]
延伸閲讀…
《紐約時報》再次爆料温家寶家族 – DW
温如春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