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出零陵縣陽海山,向北流入長江。零陵郡的零陵,兩部志書都有記載。前志在零陵下記載:“陽海山,湘水發源地,向北流經下雋縣西,至巴丘山,然後進入長江。經過兩郡,行程二千五百三十里。”這裡的“過郡二”指的是零陵和長沙。水經注中提到:“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向東北流經下雋縣西,又向北流至巴丘山,然後進入長江。”酈道元解釋説,陽海山就是陽朔山,位於始安縣北,原本是零陵的南部地區。湘水和灕水同源,南邊是灕水,北邊是湘江。現在的廣西桂林府興安縣南九十里,俗稱海陽山,就是陽海山。湘水從這裡流出,向北流經全州進入湖南境內,經過東安縣、零陵縣、祁陽縣、常寧縣、衡陽縣、衡山縣、湘潭縣、善化縣,到達喬口,資水在此匯合。繼續北流經湘陰縣,到磊石山分為兩支,最後合流進入洞庭湖,稱為“湘口”。漢志中記載湘水至酃縣進入長江,但這一點並未得到詳細考證。此外,“離水”原來並不帶“水”旁,是後人加上去的。在許慎的《説文解字》中並未見到這個字。
湘,原指湘江,後成為湖南省的簡稱。湖南省的特徵和物產在文學作品中多有體現,如“湘文”(湘地絲織品的花紋)、“湘雲”(湘地所產的香草)等。
《詩經·召南·採蘋》中有“於以湘之,維錡及釜”的句子,其中的“湘”指的是烹煮。宋蘇軾《元修菜》詩中亦有“烝之復湘之,香色蔚其饛”的描述。
湘説文解字


湘説文解字,是一本關於中文漢字解釋的書籍。它的作者是湘紅,一位著名的漢字學家。這本書獨特之處在於它以簡明易懂的方式解釋漢字的形音義,讓人從中學習漢字的推演和複雜的意義。
湘説文解字以其獨特的方式給予了漢字全新的解釋。它不僅僅解釋字形和音義,還通過引用古籍和典故的方式來闡述漢字的文化背景。這種結合使得這本書更深入、更有趣。
在這本書中,湘紅通過深入的研究,重塑了一些漢字的解釋。他不僅僅追隨傳統的解釋方式,更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和理解。這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加符合當代的漢字學研究需求。
湘説文解字是一本值得所有漢字學習者閲讀的書籍。無論你是對漢字感興趣的初學者,還是對漢字研究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新的收穫。通過閲讀這本書,你將更深入地理解漢字的淵源和意義。
總之,「湘説文解字」是一本關於漢字的經典之作。它以獨特的方式解釋漢字,結合了形、音、義和文化背景的解釋。這本書的作者湘紅在漢字學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並將這些成果融入到這本書中。
無論你是對漢字學習感興趣,還是對漢字有濃厚興趣的人,「湘説文解字」都值得一讀。這本書將帶給你更深入的漢字學習體驗,並讓你對漢字的魅力有更全面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