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前256年或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2]),本名季,生於戰國時代沛豐邑中陽裏(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豐縣)[3],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家世)出身的皇帝。秦末漢初的軍事家、政治家,參與西楚為首的反秦行動,成為諸侯之一。在楚漢戰爭中,漢王劉邦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獲勝,統一了自秦朝滅亡後的天下,至此稱帝建立漢朝,進入西漢時期。
其他漢朝皇帝在史書都記有其名字,《史記》與《漢書》只記載其字為季,其長輩皆稱他為劉季,未記載其名。至東漢荀悦《漢記》中才記載其名為邦,顏師古認為臣下為避諱把「邦」這名改稱為「國」[4]。司馬貞引用項岱説法,認為高祖本名劉季,登位後方才改名邦。


漢高祖劉邦簡介
劉邦(前256年或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出生於戰國末期沛縣豐邑中陽裏(今江蘇省豐縣),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在秦末漢初的動盪時代中崛起,參與了反抗秦朝暴政的行動,最終成為諸侯之一。在隨後的楚漢戰爭中,劉邦領導的漢王軍隊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漢朝,開啟了西漢時代。
漢高祖劉邦:
劉邦(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是中國西漢王朝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邦是漢朝的首任皇帝,他的領導才能和智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劉邦出生在公元前247年,他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年輕時,他在農村務農,但他對政治和社會狀況感到不滿。他憤怒於當時的統治者,因為他們對農民的壓迫及不公平。劉邦開始參與反抗統治者的活動,並獲得了一些支持。
劉邦在多次戰鬥中展示出了他的領導能力,他從一個小農民成為了一個受人們景仰的領袖。最終,他成功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公元前202年,他在垓下大戰中擊敗了秦朝的最後一個剩餘勢力,封建制度從此倒塌。
劉邦建立了漢朝,成為了漢高祖。他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改善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狀況。他實行節儉政策,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他推行土地政策,讓人們重新獲得土地的權利。此外,他還加強了中央集權,增加了國家的統一性。
劉邦統治期間,經濟與文化都繁榮起來。他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他還鼓勵人們學習,推動了文化的繁榮。
劉邦在公元前195年去世,他的死引發了漢高祖劉邦的廟號。他在位期間的貢獻和成就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後世君主的榜樣。
延伸閲讀…
劉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邦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