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有幾種?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是答案可能會讓你驚訝。除了我們熟悉的陸龜和水龜之外,烏龜還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從生活在深海中的海龜到微小的濱龜,烏龜的種類多達上百種。每種烏龜都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和棲息環境,從熱帶雨林到沙漠,從淡水到海洋,都能找到她們的身影。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烏龜的種類、分佈和生態習性,以及為什麼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能夠在地球上生存數千萬年。
生態與習性
- 棲息地:烏龜的棲息地多樣化,包括陸地、淡水和海洋環境。
- 攝食習慣:它們是雜食性動物,食物種類包括植物、小型動物、藻類和漁獲的食腐物。
- 移動方式:一些烏龜有蹄狀的四足,擅長在陸地上移動;而另一些則具有鰭狀肢,更適合在水中遊泳。
- 繁殖:烏龜通常在夏季
世界上許多地區的人們飼養烏龜(包含陸龜和澤龜)作為寵物。在18世紀,英國自然學者吉爾伯·懷特(Gilbert White)牧師筆下的Timothy可能是最知名的,它是一隻雌性陸龜。因此,許多英國人將他們的陸龜寵物命名為“Timothy”。另一種常見的寵物陸龜是蘇卡達象龜,它可以在歐美的寵物店購得,但商家經常不告知顧客這種陸龜成年後可重達68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陸龜與澤龜最大的不同點是,澤龜在陸地上甲殼朝上時可以自行翻轉,而陸龜則無法做到。
在購買任何陸龜或澤龜作為寵物前,應該先做功課、收集相關資訊。許多寵物龜被從野外捕捉並出售,這導致自然棲息地的龜類族羣數量不斷減少。許多龜類在運輸過程中處於不當的環境,導致它們生病甚至死亡。許多寵物商店缺乏專業的飼養人員,無法及時發現烏龜生病。不知情的顧客常常購買已經生病的烏龜,直到病情惡化才意識到問題。許多野生的個體無法適應人工飼養的環境,最終失去健康。
與普遍認為的不同,龜類並不容易飼養。即使是作為孩童的寵物,也需要成人的監督和提供基本的飼養環境。在適當的照料下,澤龜可以存活30到40年,而陸龜和箱龜可以存活60年到100年,甚至更久。因此,飼養一隻烏龜必須經過深思熟慮。
在知乎上逛了很久,發現許多知友都在詢問自己飼養的是什麼品種的母草龜體色穩定,體型較雄龜略大。飼養不難,但要求較佳水質。因是本地龜,適應性較強。是市面常見品種。
物種 背甲長度 飼養温度 飼料 密西西比圖龜 15-25cm 22-30℃ 螺、小蝦、小魚、雞肉、動物肝 西部錦龜 4-10英寸(10-25 cm) 温暖水質 雜食性 東錦龜 4-10英寸(10-25 cm) 温暖水質 雜食性 火焰龜 腹甲黃色,帶紅色或黑色圖案 22-30℃ 瘦豬肉、動物內臟、小魚蝦、蚯蚓、西瓜、菜葉、香蕉等 鷹嘴龜,大頭龜,鷹龜等,背甲長12~18cm,呈棕黃、褐色、黑色、墨綠等色,與產地、環境、水質有關。尾長幾乎與體長相等。趾間有半蹼,適應陸地爬行和水中游泳。飼養簡單,但需提防其攻擊性和擅長爬牆的特性。
原文章 改寫文章 真鱷龜:又稱為大鱷龜,以區別同科的另一種龜類–鱷龜,生存能力強適應強。 精紋鱷龜:又名巨鱷龜,與其他鱷龜不同,它們生命力極強。 同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龜之一。 它們是水龜中體型碩大的代表。 成年龜甲長0.4-0.7米,體重45-75公斤,最大的可達107公斤,身長在0.75-0.9米,雄性比雌性大。 成熟的個體龜殼長0.4至0.7米,重達45至75公斤,有些甚至超過107公斤,身長約在0.75至0.9米之間,雄性通常較雌性大。 這種大鱷龜看起來像是一隻披甲恐龍。 它們的外表好似披甲的史前生物。 在它們的舌頭上,長有蠕蟲形狀的附屬肢體,可以用來吸引魚類自動遊向它們的嘴中。 它的舌頭上有類似蠕蟲的結構,這些結構能夠吸引魚兒遊向它們的口中。 飼養簡介:鱷龜是龜類中最兇猛的一種。 養殖要點:這些鱷龜品種以兇猛著稱。 成體鱷龜性情暴躁、能主動攻擊人,20~40克的幼體較 黃喉擬水龜
背甲長度約在118至246毫米之間,寬度約在104至178毫米之間,高度約在56至110毫米之間。頭部較小,吻部呈錐形,突出於上顎。鼻孔位置於吻端略微向下處。上顎線條不呈現明顯的勾曲,在中央有一個清晰的缺刻。顎緣呈現細小的鋸齒狀。眼睛大,眼裂呈斜向排列。鼓膜圓形。頭部和頸部光滑,有細小的疣狀突起。
黃喉擬水龜概述
品種名稱 黃喉擬水龜 別名 黃喉水龜、黃頜水龜、小頭金龜、香龜、石龜、山龜 屬 龜科 亞科 水龜亞科 屬 擬水龜屬 黃喉擬水龜體型中等,呈扁橢圓形,背甲有3條縱向稜脊,其中中央稜脊最為明顯。背甲較低平,邊緣整齊,後緣略呈鋸齒狀。腹甲淺黃色,每一盾片的後緣中間有一個方形棕色或黑褐色的斑點,有的斑點不明顯,甚至全為黃色,因此有時稱為象牙板。
3. 鑽紋龜
特徵與食性:這類龜有7個亞種,以軟體動物和招潮蟹為食,偶爾吃小魚。壽命約25到40歲。
雲南閉殼龜
雲南閉殼龜殼長140毫米左右。頭中等,頭背皮膚光滑。上顎不鈎曲。背甲較低,具三稜,脊稜強。腹甲大,前緣圓,後緣凹入。背棕橄欖色或奶慄殼色,邊緣及稜有時為黃白色。腹棕色或淺黃橄欖色,邊緣黃白色,鱗縫暗黑色或腹黃橄欖色,在各腹盾上,有淺紅棕色污斑。
百色閉殼龜
百色閉殼龜背甲長130毫米左右。背甲隆起,中線有一低脊稜;腹甲較大,腹甲
鱷龜類
1. 窄橋麝香龜
飼養提示:這類龜性格兇猛,不適合有小孩的家庭飼養。
2. 白唇泥龜
體型與食性:這類龜的體型在10到15釐米之間,食性較雜,包括動物內臟、小魚小蝦、瓜果蔬菜。
3. 鑽紋龜
特徵與食性:這類龜有7個亞種,以軟體動物和招潮蟹為食,偶爾吃小魚。壽命約25到40歲。
4. 圓澳龜
性情與食性:這類龜性情温順,活潑好動,能與其他温和的水棲龜混養。食性偏向於肉食,以魚肉為主。
5. 菱斑龜
特徵與食性:這類龜有獨特的外貌特徵,包括金剛背和鑽紋。以貝類、蝦、蟹、蝸牛和小魚為食。
-
紅面蛋龜
-
紅面蛋龜一般體型不大,體長在12-17釐米左右,背甲呈橢圓形,且平滑,狀似雞蛋,因而被稱為“蛋龜”。
-
紅面蛋龜擁有奇特的腹甲,可以自由閉合,與箱龜類似,但箱龜只有腹甲的前段可以閉合,而紅面
改寫後的文章
蛇頸龜 體形尺寸30釐米左右,背甲有強壯的龍骨,頭部附近有斑點,雌龜比雄龜大。卵長橢圓形,多餵食含有大量鈣質的食物,但需避免營養失調。飼養簡介:控制温度和冬眠時間,避免在冬眠中或剛出冬眠時患病。雖然不需要常曬背,但應提供適當的飼養環境。 雞龜 任何食物都吃,但長期餵食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可能導致營養失調。需要大量鈣質,應提供適當的飼料。飼養環境需大於邊長60釐米的水槽。飼養簡介:投餵瘦豬肉、雞肉、魚肉等動物性餌料,雖較兇猛,但生性懶惰、膽小,不易接近人,遇驚動則縮頭。 南美漁龜 又叫阿根廷蛇頸龜,有長頸和粗糙不平的龜殼,背甲有強壯的龍骨, 成龜腹甲深棕色,近似棕黑色
幼龜腹甲淡黃色,每條溝呈深棕色,周圍呈淡棕色,腹甲上無韌帶,胸盾溝不在中線相遇。
頭頂、頸背部呈淡灰褐色,散佈深褐色小斑點
眼睛較大,喙呈人字形,頸腹部、喉部乳白色。
延伸閲讀…
烏龜種類有多少種?
烏龜的品種分類,這麼多種你見過幾種
- 四肢背部褐色,腹部乳白色,指、趾間具發達蹼,前肢和後肢均為5爪,尾短。
適宜温度在25度左右,懼怕寒冷
水温在20度以下食量減少,長期處於5度左右及以下的環境中,鼻部容易凍傷,鼻孔周圍和口腔內有白色潰爛物。
馬來西亞巨龜
馬來西亞巨龜是一種暗黑色的龜,長着一塊狹長的,無圖案的黑色、褐色或灰色的背甲,腹甲呈灰白色。背甲長可達120釐米,頭較寬,吻部向上傾斜,鼻孔較大,上喙呈鋸齒狀,頭頂後部有鱗,頭頸背部呈黑褐色或淡灰褐色,腹部呈淡黃色或乳白色。背甲扁平呈長卵形,為黑褐色,每塊盾片中央有同心圓紋,背甲後緣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無雜色斑點。甲橋寬大,腋盾、胯盾較長。四肢背面灰黑色,腹面淡黃色,覆有大塊鱗片,趾、指均具強爪,趾指間具豐富蹼,尾適中。飼養簡介:馬來西亞巨龜幼體(體重在3kg以下)性情温順,不主動咬人,膽小,很少在有人的情況下主動吃食;成體(
現時並未發現原產地的黃面蛋龜會捱過嚴冬,而人工飼養的黃面蛋龜在進入冬眠狀態時,部分體質較差的個體可能會不幸死亡。此外,冬眠過程也會讓黃面蛋龜錯過繁殖期,導致無法順利產蛋。值得注意的是,黃面蛋龜實際上也是蠍澤龜的一種。在飼養方式上,黃面蛋龜與其他同類並無顯著差異。
水龜更新
隨著對黃面蛋龜飼養經驗的積累,目前常見品種以及部分稀有品種的飼養方法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然而,自然界中存在的龜種類繁多,本文未能涵蓋所有品種。在本次更新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半水龜的種類及飼養簡介。
地龜
地龜,又稱楓葉龜、黑胸葉龜或十二稜龜,是一種半水棲的龜類。成體背甲長約120毫米,寬約78毫米。其頭部呈淺棕色,頭部較小,背部平滑,上啄鈎曲,眼大且外突,從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為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有三條嵴稜,前後緣均具齒狀,總共有十二枚齒狀,因此得名“十二稜龜”。腹甲為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之間藉助骨縫相連。後肢淺棕色,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有
安布閉殼龜與馬來果龜的飼養特點比較
龜種 特點 安布閉殼龜 - 腹部有黃色斑點
- 每枚盾片的後外緣有一個暗棕色圓形斑
- 性情膽小,易受驚動
- 棲息環境需設置為水陸兩便式
- 適宜温度:25度以上
- 18度左右停食
- 15度左右進入冬眠階段
- 極限温度:10度以上
馬來果龜 - 幼體與成體外觀差異大
- 成體背甲扁平,外觀奇特
- 稚龜背甲黃色至蘋果綠色,非常美麗
- 背甲有6或7塊椎盾(其他淡水龜類有5塊)
- 頭部呈褐色,幼體有2條淺黃色縱紋
- 腹甲有不完全鉸鏈結構
- 腳趾上有全蹼
- 成年雄性尾部較長較粗
- 腹甲稍顯凹陷
由於馬來果龜的稚龜和安布閉殼龜的幼體在背甲顏色上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據這一點來區分兩者。此外,成年雄性的馬來果龜在尾部和腹甲形狀上也有特徵可以辨別。在飼養過程中,需要注意提供合適的水陸環境,並且控制好恆温設施,以確保這些龜種的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