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的分類 | 特徵 | |
---|---|---|
承重牆 | 支撐上部樓層以及屋頂重量,影響建築物結構的穩定性 | 採用 RC 結構,厚度較大,不易拆除 |
剪力牆 | 抗震作用,主要承受地震時的水平力 | 圍成一圈時形成剪力核,作為建築物的耐震核心 |
隔間牆 | 不具承重功能,用於分隔空間 | 可採用磚牆或輕隔間等方式施工 |
輕隔間 | 採用輕量化材質打造的隔間,重量輕,厚度薄 | 可選用鋼製輕隔間或木作隔間等 |
何謂承重牆
承重牆指的是支撐建築物上部結構重量的牆體。它的重要性在於確保建築物的整體穩定性。承重牆通常採用 RC 結構,厚度在 20 公分以上,具有強度高、不易拆除的特性。


承重牆上可否開門窗
基於承重牆的重要性,對於承重牆上是否能開門窗有嚴格的規範。根據法規,未經許可擅自變動承重牆上的結構可能導致建築物穩定性受損,因此原則上是不允許在承重牆上開門洞的。
承重牆上開門窗的後果
若未經許可在承重牆上開孔裝修,將可能影響地基的穩定性。此舉不僅直接損害承重牆的承載能力,更破壞建築物的整體結構與抗震性能。
如何確認承重牆
辨別承重牆時,首先可以參考建築圖。「藍圖/設計圖」上通常會標示出結構牆的位置。此外,透過以下特徵也可以判斷是否有可能是承重牆:
- 位於建築物的外部牆面:承重牆常位於建築物的外部,用於支撐外牆的重量。
- 連接不同樓層:連接不同樓層的牆體通常是承重牆,提供不同樓層之間的支撐力。
- 牆體較厚實:承重牆的厚度一般較大,約 20 公分以上。
- 牆體上沒有門窗:由於承重牆支撐著建築物的重量,若開門窗將會影響其承載力,因此較少在承重牆上設置門窗。
- 敲擊聲較沉悶:承重牆的結構緊密,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較沉悶。
- 牆體後方沒有管線:承重牆的構造相對單純,一般不會設置管線或插座。
輕隔間牆
與承重牆不同,輕隔間牆主要用於分隔空間,不具有承重功能。輕隔間牆採用輕量化的材質打造,厚度通常在 8-10 公分左右。常見的輕隔間材質包括鋼製輕隔間、白磚牆輕隔間、陶粒牆隔間和木作輕隔間。由於輕隔間牆的重量較輕,在改建或裝潢時較容易拆除或調整。
牆壁開門:打破傳統,探索無限可能性
在建築的世界裡,「牆」一直被視為隔離、阻隔空間的分隔物。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設計師們打破傳統,將牆化身為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門。
表格:牆壁開門類型
類型 | 特色 |
---|---|
開放式拱門 | 去除實體牆,僅留下弧形開口,增加空間通透感和視覺延伸。 |
滑動門 | 通過滑動軌道隱藏在牆壁中,可完全打開牆壁,營造寬敞明亮的氛圍。 |
折疊門 | 可將多扇門片折疊疊加在一起,如同牆壁般收納,開放時能最大化連通性。 |
口袋門 | 將門片滑入牆壁內的凹槽中,靈活且美觀。 |
玻璃牆 | 透明或半透明玻璃門,既隔絕空間,又能保持採光和視線穿透。 |
牆壁開門帶來的優勢
- 擴大空間感:移除實體牆壁,讓空間彼此相連,營造開放通透的感受。
- 優化空間利用:滑動或折疊門可以靈活調整空間格局,提升空間利用率。
- 改善採光與通風:玻璃牆或開放式拱門允許自然光穿透,改善室內明亮度和空氣流通。
- 提升美觀度:牆壁開門可以作為裝飾元素,增加空間的設計感和趣味性。
牆壁開門的應用場景
牆壁開門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從住宅、辦公室到公共建築,皆能帶來獨特的空間體驗。
- 住宅:拆除廚房與餐廳之間的牆壁,形成開放式格局,促進家人互動。
- 辦公室:使用玻璃牆分隔會議室,既能保持隱私又不會阻斷視線。
- 公共建築:在博物館或圖書館中,使用摺疊門創造靈活可變的展覽空間。
結論
打破傳統的牆壁概念,將其化為通往無限可能性的門,是建築設計中的一大創新。牆壁開門的應用為建築空間注入了靈活性、採光和美觀性,開拓了設計的全新篇章。
延伸閲讀…
看我在牆壁上「切」個洞!水切外牆開新窗的注意 … – YouTube
(求助)割牆壁和打牆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