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狀態(state of matter)稱物態,是指一種物質出現相。
早期來説,物質狀態是它體積性質來分辨。
固態時,物質擁有形狀和容量;而液態時,物質維持容量但形狀會容器形狀而改變;氣態時,物質不論有沒有容量會膨脹進行擴散。
近期,科學家分子之間關係作分類。
固態是指因分子之間因為吸力因而會位置震動。
而液體時候,分子之間距離,分子之間有吸引力,因此只能在範圍中活動。
至於氣態,分子之間距離,因此分子之間吸引力並顯著,所以分子可以活動。
電漿態,是高温之下出現高度離化氣體。
而於之間吸力是離子力,因而出現氣體性質,所以電漿態認為是第四種物質狀態。
[1][2]假如有一種物質狀態不是分子組成而是力所組成,我們會考慮成一種物質狀態。
例如:費米凝聚和夸克-膠子漿。
物質狀態亦可用相轉變來表達。
轉變可以是結構上轉變或者是出現一些性質。
這個定義,每一種可以其他相中透過轉變分離出來。
例如水數種相。
[3]超導電性便是轉變引伸出來,因此有超導電性狀態。
很多無定形體當加熱玻璃轉化温度時會化成液體。


三大基本物質指常壓常温下,自然物質所狀態。
另「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指是流體力學中概念與特性,並非物質狀態。
粒子(包括離子、原子或者分子)是排列。
粒子之間有吸力,所以只能在原位震動。
因而令擁有、形狀和容量特性,只有施力而切斷或打碎時才可改變它形狀。
晶體固體中,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離子)是三維空間結構排列,而同一種物質可以排列成形式晶體結構。
例如鐵攝氏912度下是面心立方,攝氏9121394度之間便是體心立方。
例如冰,世上已知有關冰晶體結構有15種,這15種物質狀態存在於温度和壓力之下。
[4]物質狀態轉變過程中,固體會透過熔化變成液體,相反液體會凝固成固體。
如果直接轉變氣體,例如大氣壓力下二氧化碳,我們稱昇華,反之是凝華。
温度和氣壓是常數情況下,液體容量是。
加熱到熔點之上時,會成為液體。
內分子(內原子或者內離子)之間力不可,但分子有足夠能量,因而可以有運動,結構是流動。
液體形狀是,容器大小來決定。
情況下液體容量會它時要,水(H2O)是一個反例,因為水0-4攝氏下密度上升並達到頂點,參看水分子。
而物質液體存在温度和壓力名為臨界温度和臨界壓力。
[5]
氣態中,分子擁有足夠多動能,因而內分子力影響減少(於理想氣體會是0),分子之間距離。
氣體並沒有限定形狀和容量,但是它會佔整個密封容器。
液體可以透過常壓下加熱到沸點或者常温下減壓而轉變成氣體。
氣體温度低過臨界温度時,這種氣體稱為蒸氣,可以透過加壓而變成液體。
如果氣體壓力等同液體蒸氣壓,兩者可達致,興固體亦然。
一種氣體温度和氣壓超越自身臨界壓力及臨界温度時成為超臨界流體(SCF)。
它擁有氣體特性,同時是一種高密度溶劑,因而工業中有用途。
例如超臨界二氧化碳可用透過超流體抽取法去抽取咖啡因,從而製造出脱咖啡因咖啡。
[6]
液晶擁有液體流動性和有序排列特徵。
例如,列型液晶長形柱狀分子(例如4,4’─二甲氧基氧化偶氮苯)組成,攝氏118-136度是屬於列型形態。
[7]這個狀態下分子擁有液體流動性,但它們(範圍內)只可以指向同一個方向,而且不能夠扭動。
部分液晶科技上有用途,例如液晶顯示器。
其他種類液晶主條目。
無定形體(又名非晶狀體)擁有像液體結構,但於分子間運動,因此納入類別。
見例子有玻璃、聚苯乙烯、合成橡膠或其他聚合物。
很多無定形體當加熱玻璃轉化温度時會化成液體。
此時,分子是流動。
(見右圖)無定形體存在距離排列,但是範圍內,氧原子(O)四面體排列包圍硅(Si)原子。
部分液體屬於非牛頓流體,黏度大小受作用力和剪應力所影響。
因此某一個流動情況之下變成無定形體。
一個示範是玉米粉(室温)水下進行混懸,靜止時候液體狀態,而受力時好像固態情況。
這種性質稱為剪應膨脹。
相反情況名為剪應收縮,水彩有這種特性。
[8]
過渡金屬原子,因為有電子存在於原子軌域而且沒有組成鍵,所以淨自旋不是0情況下擁有淨磁矩。
有一部分,原子磁矩是有規則地排列,因此可以製造成亞鐵磁體、磁鐵和反鐵磁體。
因為超導體擁有零電阻物質,所以可以有導電性。
它處外加磁場中,會磁場產生排斥力,這種現象稱為邁斯納效應或者抗磁性。
超導磁鐵核磁共振成像機中用作電磁鐵。
超導現象是1911年發現,後時間知部分金屬和合金絕對温標30度之下擁有這種特性。
直到1986年,一些陶瓷氧化物中發現一種名為高温超導電性特質,而這種物態出現温度提高到温度164度。
[9]
當接近零度時,部分液體會轉變成另一種名為超流體液體狀態,它特點是黏度值是零(有流動性)。
科學家1937年發現,氦到於lambda温度(2.17K)形成超流體。
此時,氦氣可以容器中流動,並可對抗地心吸力。
[10](見右圖):氦-4找尋自己定位會容器上地流動,時間後,兩個容器水平會是。
而大容器內壁會Rollin膜覆蓋,如果容器不是密封,液體會流出來。
超流體擁有無限大熱傳導率,所以超流體中不能形成温度梯度。
這些特性可以氦-4超流體狀態中轉變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見下段)來解釋。
最近,費米凝聚態超流體可以氦同位素氦-3或者鋰同位素鋰-6低温狀態下轉變而成。
[11]
它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1924年預測出來,稱為第五種物質狀態。
多年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氣體狀態下是一個理論上預測而已。
後,沃爾夫岡·克特勒、埃裏克·康奈爾及卡爾·威曼領導團隊,1995年透過驗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比固態時温度。
當原子有接近或者量子等級(英語:Quantum level)和温度接近零度 0 K(−273.15 °C;−459.67 °F)時會出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物理性質(physical property)簡稱物性,是物質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性質[1],可用來描述物質物理特性;例如質量、熱膨脹量、焓,如流體密度、黏度、可壓縮性是物理性質[2]。
這些性質是能感官感知或利用儀器測知(可觀察量)。
有些物理性質可以數字和單位表示,會稱為物理量。
物理性質可以分類內含及外延性質。
奎師那説:「我處隸屬於我物質能量之中,一次一次地創造眾生。


延伸閱讀…
性質可以其方向性特質加以分類。
各向同性性質是指性質會隨觀測者方向而改變,各向異性會隨觀測者方向而改變。
物質是佔空間東西。
現在,你可能想知道什麼它們看起來那麼
different if they are made of the same thing, but the truth is that EVERYTHING around you
如果它們是同一種東西製成,那麼它們會有所不同,但事實是,你周圍所有東西
is made of matter, just in different shapes and forms. Matter is made of tiny particles
物質是物質構成,只是形狀和形態各異而已。
物質微小顆粒組成
Matter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main states: solid, liquid, or gas. To figure out whichstate of matter something is in, we need to examine its properties. A property is theway that something is, that we can measure.The physical properties we will look at to determinestate of matter are shape, mass, and volume. Mass is the amount of matter in an object.Solids are easy to recognize. Rocks, apples, pencils, and plants are all examples of solid
物體。
實體物體有形狀,移動或放置時會改變。
物體中,它們地擠一起,是不會移動。
固體會發生以下變化
shape only if forced, for instance, if it is broken or smashed.
只有在情況下,例如打破或砸碎時,會出現這種形狀。
If you look around, you can find many examples of solid objects.
環顧四周,你會發現許多物體例子。
Liquid is the next state of matter. Liquids have a definite volume and mass, but they
液體是物質下一種狀態。
液體有體積和品質,但它們
do not have a definite shape. The atoms in liquid are still close together, but unlike
沒有形狀。
液體中原子,但於
the atoms in a solid, they can move around. This allows the matter in a liquid to flow.Because liquids don’t have their own shape, they take their shape from their containers.
因為液體沒有自己形狀,它們形狀來自容器。
You can find examples of liquids around you, too. Water, milk, and juice are just someThe third state of matter is gas. Gasses have a definite mass, but they do not have a definite
物質第三種狀態是氣體。
氣體有品質,但沒有
shape or volume. Like liquids, gasses take the shape of their containers. Unlike liquids,
形狀或體積。
液體,氣體形狀取決於其容器。
液體、
氣體會擴散開來,完全充滿它們所在容器。
如果氣體沒有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肩膀,遠眺世界。
如何無懼面生死?如何提昇心意識?什麼才是人生長計?怎樣實踐瑜伽道?本書闡述印度經典《薄伽梵歌》核心要義,幫助你瞭解古印度智慧,並運用現代生活中,中找到心靈出路。
奎師那説:「善性、激性、墮性物質能量衍生而出,它們永恆靈體捆綁物質軀體之中。
」(14.5)「物質三重屬性造成人事物迷惑了全世界,……我幻象三重屬性構成,適合眾生享受取樂,超越。
」(7.13-14)「過去開始,眾生就受物質能量、外在事物吸引,他們完全地忘記奎師那。
因此,眾生帶著自己物質軀體,忍受著物質能量(瑪亞)他們各種災難。
」然而,物質能量是幻象(maya),會欺騙你、迷惑你,偷走你「智性」。
「三重屬性」滿布於物質世界之中,深入你心念智性,造成相應意識狀態,促成你行動。
換言之,有你看不到力量捆綁、驅使著你「身心」,你唯一行動者。
「要知道處、激情、屬性所有事物來於我。
並非我他們之中,而是他們我之中。
」(7.12)屬性一詞梵文是guna,它有「繩索」意思。
換言之,屬性造成「傾向」,這樣傾向或慣性有如繩索,人捆縛於物質能量循環之中。
物質,會受以下三種屬性中某種或多種操控:「靈性個體」(你)來於奎師那,有「物質慾望」而投生於物質軀體之中,受制於善性、激性、墮性。
三重屬性掌控是你物質軀體;你因完全認同於物質,強化「我意識」,而受制於三重屬性,受了,或去承受苦樂。
奎師那説:「我處隸屬於我物質能量之中,一次一次地創造眾生。
延伸閱讀…
他們獨立存活,而且受到因過去行動導致物質三重屬性控制。
」(9.8)「物質軀體中靈體認為他是這血肉軀,因而享受著物質三重屬性帶來樂。
這是因為他接觸物質能量所致,而這導致他投生於或或物種(軀體)之中。
」(13.22)「物質能量產生三重屬性,人間或天堂一切眾生受它們控制,無一倖免。
」(18.40)奎師那説:「巴拉塔子孫啊,激性和墮性消退時,善性主導。
激性和善性消退時,墮性主導。
墮性和善性消退時,激性主導。
這是三重屬性運作方式。
」(14.10)掌控三重屬性——善性、激性、墮性是「牛奶之洋維施努、梵天、希瓦」。
所有人、眾生,上天堂,下至地獄,整個物質世界中所有物質軀體(包括身體和體)受三重屬性控制、驅動。
三重屬性覆蓋住物質世界中眾生(靈性個體),並操弄著、捆綁著他們。
三重屬性劃分開來,而是有重疊現象。
但是,受某種屬性操縱多時,會表現出該屬性徵兆。
你事行動,做祭祀、佈施、苦行,獲得行動成果;你追求知識,獲得智性、決心、,是你愛吃食物——這些受三重屬性影響。
因為善性、激性、墮性操弄著你和你行動,行動後會有相應人事物來到你生命之中。
善性帶來知識;激性使人,造成痛苦;墮性使人、無知,沉迷於幻象。
孟子説人性本善,荀子説人性本;其實,這取決於你過去行動,讓你今生一出世受某種屬性控制,而趨向於善或惡。
想朝向善性需要努力,但是要掉入墮性不費吹灰之力。
決定一個人是否上天堂(heavenly planets),不是宗教名分,而是「善性意識」。
善性之人會獲得「知識」;善性活動使人。
善性人、悟性,接近有益事物(14.6, 14.16),專注力、警覺心,會受物質利益誘惑而行事。
他地接受靈性知識,避免錯誤行動,因而免於罪行、惡報。
他於瞭解什麼是正確行動,願意苦行,求功德、福報。
(17.17)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該害怕什麼,需害怕什麼;知道什麼會造成束縛,什麼有助於解脱。
(18.30)他盡自己職責,但勞;他有決心和熱情,不會因或失敗動搖。
(18.26)他出於盡義務而行動,而且執著於成果。
(18.9)什麼無法粉碎他決心。
修練瑜伽時專注。
他能控制自己心念、生命氣(呼吸),和感官行動。
(18.33)善性人,尊敬老師、長輩、智者。
(17.14)傷害別人或擾亂人心,待人。
(17.14-16)他道德準則和規範行事,執著於成果,沒有。
(18.23)他人生觀是:雖然眾生有軀體(物種),但他能眾生中看到全然靈性本質。
(18.20)處於善性智者,去除疑惑,實踐真棄絕,既不憎惡令他職責行動,因為依戀捨。
(18.10)善性之人,初時毒藥(因為要約束感官、心念),後來如甘露,能喚醒人覺悟自我。
(18.37)他知足,享受著幸福感,或知識學問帶來優越感。
但他受「知識、」捆綁制,因而生死輪迴。
(14.6)受善性主導人,死後去高等星球(如天堂)。
(14.18)激性會使人有多「慾望」,變得「」。
(14.17)中庸之道或心態是「貪求」、「要知足」。
只取自己所需一份,吃喝、累積過多錢財、貪圖世俗成就、貪戀感情。
但是,激性會產生慾望、,而且會讓你「自然而然地」為自己貪吃、貪杯、貪玩、貪心、貪戀、貪,找到各種冠冕堂皇理由!這些行動總和會帶來相應意識狀態,讓激性人得到相應軀體。
其實,這是成全了他願望。
但受激性強力驅使人執著於「經濟發展」和「感官享樂」,即使事宗教活動,是要獲得預期果報。
(18.34)慾望,心力去做,在意所得到成果。
(18.24)他依戀妻小、家庭,滿足他們而努力工作,會無所不用其。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