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溝穴】發現犁溝穴的秘密,解除腳底痠痛大作戰!

【犁溝穴】發現犁溝穴的秘密,解除腳底痠痛大作戰!

足厥陰肝經蠡溝穴

蠡溝穴,又稱交儀,位於小腿內側,距足內踝尖5寸,脛骨內側中點。屬足厥陰肝經,為該經絡穴。其解剖構造包含隱神經分支和隱靜脈。

功效:
– 改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 緩解疝氣、小便不利
– 鎮痛睾丸卒痛、遺精
– 減輕足脛痠痛

犁溝穴 Play

取穴:
正坐或仰卧,取小腿內側,距足內踝尖5寸,脛骨內側中點處。

施術:
– 針刺:沿皮刺入0.3-0.5寸
– 艾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犁溝穴

對應疾病:
| 疾病 | 症狀 |
|—|—|
| 脛部痠痛 | 足脛痠痛 |
| 月經不調 | 月經週期異常 |
| 陰癢 | 外陰瘙癢 |
| 陰挺 | 外陰疼痛、腫脹 |
| 疝氣 | 腹股溝或陰囊腫脹 |
| 睾丸腫痛 | 睾丸疼痛、腫大 |
| 子宮內膜炎 | 子宮內膜發炎 |
| 子宮脱垂 | 子宮位置下降 |

犁溝穴:穴位的經絡、主治與相關應用

犁溝穴,位於人體手太陰肺經上,是大腸經的絡穴,也是肺經的合穴。合穴指經氣彙聚的穴位,具有調整臟腑功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重要作用。

解剖位置

犁溝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 2 寸,橈側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

犁溝穴主治以下症狀:

症狀 治療作用 補充説明
咳嗽、氣喘 宣肺平喘 可搭配肺俞、太淵等穴位
胸痛、胸悶 舒肝理氣 可搭配膻中、內關等穴位
喉嚨痛、口乾 清熱利咽 可搭配太淵、列缺等穴位
鼻塞、流涕 通竅宣肺 可搭配迎香、合谷等穴位
便秘、腹脹 寬腸通便 可搭配天樞、足三里等穴位

操作注意事項

  • 手法:直刺,深度 0.5~1 寸,局部酸脹感。
  • 取穴:屈肘,取前臂掌側腕橫紋上 2 寸,橈側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 配伍:
    • 咳嗽氣喘:肺俞、太淵
    • 胸痛胸悶:膻中、內關
    • 喉嚨痛、口乾:太淵、列缺
    • 鼻塞流涕:迎香、合谷
    • 便秘腹脹:天樞、足三里

相關應用

犁溝穴除了針灸治療外,還可以用於以下保健方式:

  • 按摩:用拇指點按或揉按犁溝穴,可緩解咳嗽、氣喘、喉嚨痛等症狀。
  • 艾灸:在犁溝穴施灸,有温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拔罐:在犁溝穴拔罐,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氣滯血瘀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

禁忌

孕婦不建議刺激犁溝穴。

延伸閲讀…

蠡溝穴

神奇的蠡溝穴,同時保健肝膽二經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