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是一部關於絕對世界和相對世界的論述,以「玄而又玄」為關鍵。絕對世界是無名無象的起源,而相對世界則有名有象,二者相互依存。老子稱絕對世界為「道」,而「玄」則體現了「道」的奧妙,藴含著一切相對性的起源。


《道德經》的絕對世界與相對世界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因此,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這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語:
《道德經》中,老子描述了一個絕對世界與相對世界的對立統一。絕對世界有名無象,相對世界有名有象。絕對世界是相對世界的本原,主宰相對世界的一切。老子稱絕對世界為“道”。“玄”則是“道”的一種表現形式,代表正反合一。本章節中,老子首先從名象規則入手,揭示了絕對世界與相對世界的命名差異,然後通過類比法引出“玄”的命名,最後闡述了“玄”是相對世界中各種相對性的源頭。
解釋:
第一個“道”是名詞,指代一切被稱為“道”的稱呼,這些稱呼可能含義各異。第二個“道”用作動詞,意為“説”或“描述”。根據名象命名規則,“可道”即有物象對應,因此可以語言描述;“不可道”則無物象對應,無法用語言描述。第三個“道”引入了“常道”的概念,這是由老子專門用來指代絕對世界的表達方式,以“常”修飾,以區別於相對世界的稱呼。“非”用作動詞,意為“不是”。“常”在這裏不意味永恆,而是特別用來代表絕對世界。
我們需要對“絕對世界”和“相對世界”的概念作些補充説明。老子哲學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從整體角度看待世界,注重探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人們生活在相對世界中,並能感受到某些規律在支配世界。老子認為這些規律就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屬於另一個世界,即“絕對世界”。要理解“相對世界”,必須研究“絕對世界”。絕對世界和相對世界好比一個擴大的對立統一體(這裡只是類比),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它們。這就是老子哲學的基礎框架,研究老子必須以這個整體框架為起點。可惜的是,從《河上公章句》和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開始,人們就未對這個框架給予足夠重視,往往以偏概全,因此始終未能真正理解老子哲學。
玄而又玄,是一個充滿了神秘和深奧的詞語。它來自於老子《道德經》,描述的是宇宙萬物背後深不可測的本質。
這世界充滿了種種謎團,玄而又玄就像一個暗示,告訴我們瞭解事物的真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代表著我們對於世界和宇宙的認識永遠只是皮毛,背後的真相往往更為複雜而深奧。
通過觀察自然界中的現象,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玄而又玄的含義。例如,看著一朵盛開的花朵,我們只能看到它的表面,卻無法理解其中藴含的奧秘。花開花謝的循環,蕊藏於花心的生命力,都是玄而又玄的存在。
生命的誕生和死亡也是玄而又玄的。我們能夠看到人類的出生和死亡,但其中的奧秘和生命的力量究竟從何而來,還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人類的智慧和文明也充滿了玄而又玄。我們通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揭示了許多事物的運作原理,但同時也發現更多問題和謎團。我們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和不可理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總之,玄而又玄是一個提醒我們謙卑和謹慎的詞語。它告訴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和深奧性,我們應該保持一顆探索和學習的心,不斷地探索真相,不斷地超越自己的認知界限。
玄而又玄,永遠成為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動力。
延伸閲讀…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啥意思?
《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