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還邀】玉帶還邀,化解反弓煞,風水之道藏玄機

【玉帶還邀】玉帶還邀,化解反弓煞,風水之道藏玄機

玉帶攬腰之風水格局

風水學上,「玉帶環腰」指河流或道路呈弧形包圍建築,猶如古代高級官員腰間玉帶,謂之「富貴安居」。而與其相反的「反弓煞」,則象徵兇險。

水凝藏財,風生聚氣

中國傳統認為「水聚財旺」,拐彎處的河流內測擁肥沃土地,受水氣滋養,利於聚財。反之,拐彎外側受水流侵蝕,易發洪水。故古人喜建宅於水抱之地,以藏風聚氣,招致財運。

城市玉帶,藏靈聚吉

玉帶還邀 Play

當今城市,天然水抱之地難尋,然而道路亦具水象,可視作假水。環抱型的道路若將住宅包圍,則形成「玉帶攬腰」格局,利於藏生氣,令宅第聚財旺運。

好風水,擇居之要

風水講究陰陽調和,靈氣匯聚。水代表能量,環抱住宅的生氣不散,聚於其中,形成福地。因此,住宅周邊有環形道路,即為「玉帶攬腰」格局,極利風水。

科技尋風水,簡易又便當

玉帶還邀

現代科技可協助尋覓風水寶地。利用 Google 地圖,可搜尋 U 型內側地區,即為「玉帶環腰」,風水上較為旺盛。U 型外側則為「反弓煞」,應避開。

山環水抱,龍穴尋秘

「龍虎環抱」指兩山環抱,中間為「龍穴」。「龍長虎短」乃絕佳風水,富貴人家祖墳多取此格局。在城市中,可用 Google 地圖搜尋 U 型山環,中間區域即為龍虎環抱,例如台北象山。

明台開闊,一望無際

陽宅以明台寬闊為佳。城市中選房,宜尋前方為公園者,一望無際,藏風聚氣,明台開闊乃風水所求。

公園傍身,地氣豐沛

公園未經開發,地氣充沛。公園第一排住宅,一望無際,風水極佳。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周邊房價居高不下,住户非富即貴。

近山遠山,官職顯達

近山稱「案山」,遠山如「官帽」。近山有樹,遠山朦朧,風水上視為「大官之像」。有近山遠山之宅,氣勢恢宏,利於升官。

山高低,宜視而定

近山的頂點高度,應「高不過眉,低不過胸」。過高過矮皆不吉。

引言

「玉帶還邀」一詞出自唐詩人王昌齡的《長信秋詞》,描繪了唐玄宗專寵楊貴妃,將自己腰間的玉帶相贈相邀的畫面。玉帶在古代中國,不僅是彰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製作工藝。本文將探討玉帶的歷史演變,從漢朝到明朝不同朝代的玉帶文化。

漢朝:玉帶的起源與興盛

漢朝時期,玉帶作為腰飾物之用。據《後漢書》記載,漢武帝規定,只有品秩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員才能佩戴玉帶。漢代玉帶以質地細膩、晶瑩剔透的和田玉為主,常見的紋飾有螭紋、鳳紋、雲紋等。

魏晉南北朝:玉帶的簡化與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帶的佩戴逐漸普及,不再僅限於王公貴族。這一時期的玉帶製作趨於簡化,以素面玉帶為主流,紋飾也較為簡潔。除此之外,還出現了鑲嵌寶石或玉墜的玉帶。

唐朝:玉帶的極致繁榮

唐朝是玉帶文化發展的頂峯時期。唐代的玉帶製作極為精良,紋飾豐富多樣,其中包括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等。玉帶的佩戴也成為對官員品級和身份的嚴格劃分。

宋朝:玉帶的延續與創新

宋代玉帶承襲了唐代的繁榮,但也有所創新。宋代玉帶的紋飾更為細膩,出現了更多的花卉、人物和山水畫像。此外,宋代還流行佩戴帶有綬環的玉帶,用於懸掛飾物或符節。

元朝:玉帶的質樸與實用

元代玉帶的製作工藝較為質樸,紋飾也相對簡化。這一時期的玉帶注重實用性,以保護腰部為主。此外,元代還出現了「膽瓶形」玉帶,其形狀寬闊,類似於膽瓶。

明朝:玉帶的成熟與規制

明代玉帶的製作技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代玉帶的紋飾多為花卉、如意、雲紋等,線條流暢,雕刻精細。此外,明代還對玉帶的佩戴制定了嚴格的規制,以顯示不同等級官員的身份差異。

明朝玉帶的等級制度

等級 玉帶材質 玉帶紋飾
一品 青玉 龍, 鸞鳳, 麒麟
二品 翠玉 白鶴, 鷺鷥, 花蝶
三品 黃玉 仙人, 龜鶴, 獅子
四品 青白玉 鳳凰, 花卉, 魚藻
五品 藍田玉 蝙蝠, 蓮花, 扇面
六品以下 白玉 素面或簡單花紋

結語

從漢朝到明朝,玉帶的歷史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玉文化的發展和變遷。玉帶不僅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製作工藝。隨著時代的變遷,玉帶的佩戴風尚和等級制度也在不斷調整,但其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仍舊閃耀著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