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迎來信:
節掃墓,選擇環保葬該如何追思、掃墓呢?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多人選擇環保葬讓生命回歸。
在台灣有5種環保葬,包含:樹葬、植存、花葬、海葬、灑葬,於土葬及火葬,環保葬遺骸火化成骨灰後,另做設施、放納骨塔、立碑不造墳。
本篇帶您瞭解5種環保葬、收費標準以及追思方式。
1. 樹葬骨灰研磨處理後,裝入可分解棉布袋或紙內,另立墓碑記姓名,並存放於樹木根部,與合而為一。
《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第十一款,樹葬:指於公墓內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安葬方式。
2. 植存於樹葬,植存需在「公墓外」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新北三芝櫻花生命園區。
其中,北市殯葬管理處推出「多元環保葬鼓勵金」,塔位遷出改為環保葬,有12萬元鼓勵金。


3. 花葬樹葬,公墓內,裝入可分解棉布袋或紙內,唯一逝者「化作春泥更護花」,種植上面是花,不是樹。
而現在台灣目前多屬於樹葬,提供花葬地點。
台灣提供花葬地點,全台有9處,雙北各有一處,陽明山第一公墓臻善園及新店區公所四十份公墓。
冬瓜行旅》指出,海葬是亡者骨灰研磨處理後,「環保棉紙袋」盛裝,放於「安息盒」中,乘船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海域,家屬先向先行者告別,「安息盒」 伴隨鮮花和花瓣拋灑大海,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於每年5月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縣聯合辦理「北北桃三縣市聯合海葬」,官方代辦海葬之外,有人選擇透過殯葬業者代為規劃及安排。
5. 灑葬公墓區內,處理後骨灰拋撒,讓骨灰歸於土地,循環。
《晶品禮儀公司》指出,樹葬、花葬、植存及灑葬有以下缺點,:1. 骨灰分解疑慮過去有部分殯葬業者反應,翻土複使用環保葬地區時,土質關係見結塊骨灰掘出地面,以及有骨灰翻至表面上骨灰翻攪,一起使家屬有所疑慮。
2. 傳統觀念衝突環保葬記名、立碑、不立墳,無法慎追,且傳統觀念上,有祖先墳墓風水影響後代子孫運勢一説。
3. 沒有反悔餘地環保葬進行無後悔餘地,骨灰覆水難收,撒出後找回。
乘船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海域,家屬先向先行者告別,「安息盒」 伴隨鮮花和花瓣拋灑大海,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台北市政府鼓勵民眾參與海葬、樹葬及花葬環境保護概念治喪儀程,訂定《台北市多元環保葬鼓勵金發放作業要點》。
其中,北市殯葬管理處推出「多元環保葬鼓勵金」,塔位遷出改為環保葬,有12萬元鼓勵金。
1.本處經管骨灰(骸)存放設施領回寄存骨灰(骸)者,於領回次日起2個月內,於環保葬區域完成多元環保葬,得申請多元環保葬鼓勵金。
※環保葬鼓勵金之申請人原則上骨(灰)骸存放設施寄存遷出證明所示之原申請人;但骨灰(骸)代理人代為遷出者,鼓勵金之申請人應晉塔之原申請人。
國民阿嬤陳淑芳日前同學會上表示,死後要環保葬,於喜歡花,骨灰想要灑陽明山。
環保葬是什麼?有哪些方式?想環保葬該怎麼做?2020年三金影帝吳朋奉中風驟逝,後事低調,他經紀公司表示,吳朋奉生前倡導環保,因此家屬商量後樹葬方式安葬他。
近年來,多人接受離世後完全回歸方式,採取海葬、樹葬環保葬禮。
內政部統計,近10年來國人採取環保葬增加了15倍;日本流行「零葬」,火化後骨灰不領回。
作家薇薇夫人説,她希望身後能夠「零葬」。
現今社會於死亡觀念開放,許多人年時決定自己未來身後事方式過程,讓自己或家人能提早準備,沒有。
而地球發展、環境保護,選擇「環保葬」作為自己下葬方式人多。
幾年,不論是國外是國內,生態環境發展,政府及環保團體推行「環保葬」,於土葬或靈骨塔方式,指是:遺骸火化,研磨處理後,政府規劃地區內下葬,並且立碑、設墳、不記亡者姓名。
環保葬有幾種,「樹葬」、「花葬」、「灑葬」、「植存」、「海葬」。
過程中,家屬可以花瓣代替冥紙,既環保。


延伸閱讀…
儀式過程當中著對生者敬愛重視,雖然看似沒有生者留下任何屬於他居所,但體現了「回歸大地」想法。
而來説,環保葬我們及後代留下是長存地球,能讓我們未來掃墓時,抱著家人相聚、出門郊遊心情,而不是沉浸失去摯愛痛苦當中。
讓大家地瞭解各種環保葬之間,下面將一一您介紹台灣現今施行環保葬種類,説未來,能夠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或家人生前所希望方式進行。
樹葬是指骨灰者骨灰研磨處理後,放入可分解袋子或盒子中,埋入公墓內,並上面種植樹木。
如此,腐化、分解,能夠「入土安」,對會造成或汙染。
花葬樹葬,公墓內,埋入可分解骨灰袋或骨灰罈裝著骨灰,唯一於亡者將「化作春泥更護花」,種植上面是花,不是樹。
而現在台灣目前多屬於樹葬,提供花葬地點。
灑葬是公墓內,處理後骨灰拋灑,或是直接放入土中,於上方種植樹木或花草。
避免風吹過塵土飛揚,造成空氣汙染問題,現在大部分是挖洞後,將骨灰直接放入或埋入土中。
另外,現在許多人家裡寵物,許多人希望自己寵物過世後,可以施行環保葬,因此,某些地區開設了寵物專屬「秘密花園」,提供寵物灑葬服務。
植存是指公墓外,且屬於政府規劃地區內埋葬或拋灑骨灰,若選擇埋入土裡,需要將骨灰放入環保袋後,才能埋入土裡。
過程中,家屬可以花瓣代替冥紙,既環保。
延伸閱讀…
於目前只有兩處提供植存服務,而且每天接受名額並多,所以如果想選擇植存,可能需要等待時間。
樹葬植存屬於環保葬,台灣近年來,多人選擇回歸環保葬法。
不過你知道樹葬和植存有什麼嗎?該如何申請及費用怎麼計算?下葬流程會複雜嗎?它們有哪些點呢?冬瓜行旅一次告訴您!樹葬及植存,兩種是屬於環保葬,環保葬起源主要是因為台灣地,土地入不敷出,眼光,即使是土葬或是增建靈骨塔可能會造成土地負擔,因此近年來政府推廣環保葬。
其實環保葬火化遺體前處理傳統葬禮沒有,差異是「遺骨存放方式」:做留存設施,放進靈骨塔。
説,人死亡後立碑、不造墳,可以採用樹葬、植存、灑葬、海葬、花葬方式安置遺體,本文樹葬植存細節加以説。
樹葬簡單説將火化後骨灰研磨處理,裝入可分解紙或棉布袋內,不立墓碑,記亡者姓名,存放於樹木根部或拋灑區域花園或草坪上,讓人死後合而為一。
樹葬佔用土地空間,有助於環境綠化,這樣殯葬處理方式一些進國家風行。
在台灣樹葬有廣義及狹義定義,《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第十款,「樹葬」定義:指於公墓內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安葬方式。
此一對樹葬定義所指稱樹葬,即是廣義「樹葬」。
狹義「樹葬」是於「花葬」、「草葬」…詞彙,即骨灰拋灑或植存地點周圍環境,而各有不同稱呼。
周圍環境種植有樹木/喬木者,如松樹、楓木或櫻花,會稱為「樹葬」。
植存是指屬於「政府劃定綠化地點」拋灑或是埋葬骨灰,灑葬(樹葬、花葬)差異地點差別,植存需在「公墓外」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地。
過程中,家屬可以花瓣代替冥紙,上喪葬模式環保許多。
目前全台灣只有以下列表四個地方提供植存服務,而且每天接受名額並多,所以如果家屬有考慮要選擇植存,可能需要等待時間!非本鄉$5,000/位審核通過後,接著會辦理骨灰植存作業。
殯儀館聯繫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法鼓山﹚、三芝櫻花生命園區確認可進行植存日期,並通知家屬於當日自行將骨粉攜至園區進行植存。
樹葬植存這種環保葬,「環境面」來説,需要額外墓地不造墓碑,可讓土地持續循環利用,會造成死人活人搶地窘境,環境來説是。
「經濟面」來説,因為政府目前大力推廣,目前費用有些地方是免費,而留下來親屬來説,是減輕他們經濟負擔,對著花朵樹木緬懷過世親友,是一種感念!「文化面」來説,火化之前傳統禮俗是可以繼續遵循,只差後續祭拜家屬可以選擇使用線上祭拜去簡化相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