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茂】十二地支 |

【甲乙丙丁茂】十二地支 |

天干[註 1],或稱十干,是中國古代一種文字計序符號,表示“次序”或“第”。

天干共10個文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環使用。

中國漢字文化圈國家古代之來命名、排序、紀時。

天干名來自《白虎通》天干主幹,地支枝葉,稱「甲乙者,榦;子醜者,枝」。

《白虎通》説法來《淮南子》「數甲子,子母相求」、《史記》「十母十二子」,從「母子」義演變而來[1]。

史記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

干支名稱是《呂覽》所稱「甲子」[1]。

《世本》和裏耶秦簡中只取首字稱為甲子[2]。

甲子稱,是因為早時存在一個專用名稱[1]。

另外古文獻中「日」稱天干,「辰」稱地支,並可追溯《左傳》、《國語》、《儀禮》、《周禮》[3]。

古人將干支來推至三皇五帝。

出土龜版中有「甲子表」,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週期,右到左、上下豎行排列[15][16]。

甲乙丙丁茂 Play

東漢經學家鄭玄[6]、蔡邕採信此説,蔡邕謂:「帝命撓探五行情,佔鬥剛建,於是始作甲乙名日,謂幹,作子名月,謂枝,枝幹相配成六旬。

」[4]。

這段話意思是,黃帝命撓探察五行情狀,北斗七星斗柄(粵語:斗柄)(稱為鬥綱、鬥罡、斗杓)所指向十二辰方位[7],來決定現在所在月份(稱為「月建」,斗柄所指為「建」)。

天干紀日,是主幹;地支紀月建辰,作為旁枝。

兩者相配紀日,公倍數六十完成一個循環週期。

《後漢書》[8]、《宋書》[9]、《五行大義》、《晉書》[10]、《尚書正義》、《軒轅黃帝傳》[11]、《資治通鑑外紀》[12],引述、繼承了蔡邕的説法。

宋代命理書《淵海子平》擴大《世本》、《呂覽》説,稱黃帝遇蚩尤神擾亂,於涿鹿野大戰後,血氣瀰漫,無法治其凶煞,「於是齋戒築壇祭天,方丘禮地。

天乃降十干、十二支」,黃帝天干地支象天法地,加以佈置,鎮服,而後撓氏配成六十甲子。

漢代讖緯書《春秋命歷序》是説天皇兄弟十三人「作干支定日月度」[13]。

北宋史書《資治通鑑外紀》繼承這種説法,稱天皇「始制干支名,以定歲之所在」。

不過,漢代後開始干支紀年,所以此説只是後釋[14]。
甲乙丙丁茂

《通鑒外紀》另稱「伏羲作甲曆定歲時 」。

《山墳》稱伏犧氏「命臣潛龍氏作甲曆」。

《路史》小注引陳鳴《曆書序》:「伏羲推策作甲子」。

羅頎《物原》稱「伏羲始造干支甲子」。

這些説法將曆法和干支發明推至黃帝伏羲,不過出自北宋後流傳或編纂書籍。

不管是黃帝、天皇或伏羲,這類説法是古代渺不可知聖王、賢人作為事物制度發明開端[5],後人無考究。

但大體能看出古人將干支發明和天文觀測、曆法制定聯繫一起。

蔡邕的説法顯示十干是紀日、十二地支是紀月建辰[3],兩者應是獨立記數系統。

後其相配,十干紀日,變成六十干支紀日。

目前所能獲得考古資料,天干和地支殷商時期得到普遍運用。

甲骨卜辭占卜日期干支紀日表示,如丙寅卜、癸酉卜類。

出土龜版中有「甲子表」,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週期,右到左、上下豎行排列[15][16]。

商朝君王及王后名號有用天干加以命名慣例,如太乙、盤庚、武丁、母辛,其所祀先王從上甲微主癸,天干名之。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主張天干源自十進位記數法,是殷人創製。

地支源自十二辰,演變巴比倫黃道十二宮。

不過,郭沫若後者如何傳至中國途徑,提出一些猜想,有確切[17]。

吳宇虹反郭外來説,指出郭出的蘇美星名、月名《爾雅》歲名、月名,其讀音配對十分勉強或相差,而且巴比倫和古中國天文學有許多特點,如十二辰和十二宮方向不同,兩者各自起源[18]。

有些學者認為干支創製,進一步追溯商朝以前。

張秉權認為「幹支系統建立,要盤庚遷殷時代,得很多很多」,因為殷商時代熟地運用干支。

而且甲骨文干支紀日,往往只用天干作為省稱,意味者天干紀日應是干支紀日雛型,地支本不紀日。

中國古代十日並出的神話或來自天干紀日法發明,與「旬」觀念十分密切[1]。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中提出「四千多年前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

鄭文光《中國天文學源流》中,將干支產生和羲和、常羲神話聯繫起來,並認為天干產生於漁獵時代原始社會,起自十進位法,地支是夏人創作,起自十二辰。
甲乙丙丁茂

杜石然《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主張夏代已有天干紀日,商代加入地支,形成六十週期紀日法[17]。

綜合這些看法,可以認為「天干」發明是商朝,時代,可能是來於人類十進位記數法計算事物普遍習慣。

十個「文字符號」依序表示十個日數(一開始可能是原始雛形文字(英語:Proto-writing),後來發展語素文字),十日一個週期循環(甲日癸日)成了天干。

地支紀十二辰記數系統後來加入,原本十日一個週期擴大六十日一個週期(甲子日癸亥日)。

天干十個文字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序標示十個日數,這些文字符號本義大都無法知悉。

裘錫圭指出原始社會晚期記號裏可以找到形狀或相似例子,天干可能是這種記號裏吸取過來[19]。

張秉權認為古時代人們懂紀日,後來才用某些事物作為代表某一日符號,形成了十干紀日方法。

干支各字本義序數並不相干,原義後人遺忘[1]。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為何作為紀年方式?各個文字進行起源進行考究後,結合當時農業水平和地理位置因素。

綜合考量後,天干十個字講小麥“種子、發芽、分櫱、成長、抽穗、、收割、脱粒、選種、晾曬”十個階段,:③丙是指麥苗分櫱出垂直杆子,可參考“柄”字;④丁是指麥苗長成高了,可參考“壯丁”、“男丁”;⑤戊是指麥苗開花樣子,即抽穗,可參考“”;⑥己是指肚子,是指小麥灌漿,大肚子;⑧辛是指用刀片麥粒刮下來,辛是奴隸或苦工身上刻字刀,所以有“”一説;⑨壬是挑選顆粒麥子,用來做來年種子,可參考“妊”字;⑩癸是指太陽晾曬,曬乾脱水,可參考“向日葵”。

所以,天干記錄是一年小麥過程,故天干作為紀年方法成章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

甲乙丙丁茂 Play

延伸閱讀…

天干_百度百科

天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甲是拆意思, 指萬物剖符而出.乙是軋意思, 指萬物出生, 抽軋而出.丙是炳意思, 指萬物炳然著見.丁是意思, 指萬物丁壯.戊是茂意思, 指萬物.己是紀意思, 指萬物有形可紀識.庚是意思, 指萬物收斂.辛是意思, 指萬物收成.壬是任意思, 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癸是揆意思, 指萬物可揆度.接下來,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來解讀天干:甲骨文字形作「」,林義光《文源》説:「甲者,皮開裂,十、象其裂文。

」指「甲」字像草木萌芽時,外皮坼開形。

《説文解字》:甲,天干之中,甲代表最東邊方位,陽氣萌發,運行於萬物之間,字形像草木初生時頭戴甲殼樣子。

《説文解字》:乙,象初春草木彎彎曲曲出地面,這時大地陰氣,草木只能地破土冒出。

古人“乙”表示草木出地面,這構思“|”表示引而。

天干順序中,“乙”承續着“甲”;字形看,“乙”像人脛脖。

甲骨文作,虛中線條呈現,像插旗幟磐石。

上像磐石表面,下體挖空,於搬移。

《説文解字》:丙,天干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夏天,這時萬物長成,一派光明樣子。

陰氣初起,陽氣虧。

字形採用“一、入、冂”三形會義。
甲乙丙丁茂

這裏“一”,表示陽氣。

丙承乙,象人肩。

甲骨文作,像人頭頂樣子。

刀刻甲骨,運作不便,圓形物體多以方形直筆呈現。

《説文解字》:丁,夏日萬物。

是象形字。

天干順序中,丁承續丙,字形像人心。

古人稱持斧開鑿者“父”,稱帶着筐刀具者“匠”,稱事建築勞役者“丁”。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源自道教星宿崇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

延伸閱讀…

十天干、十二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 …

説文解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_ …

天干地支中國古代主要於紀日,此外來紀月、紀年、紀時。

道教認為,天干承載是天道,地支承載是地道。

天成象,地成形,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着人道,故設天干地支契天地人事運。

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世界。

乾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於地上,但是萬物榮盛興衰離不開天道。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道。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應十二生肖: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古人有云:“天干,猶木幹,而為陽;支,猶木枝,而為陰。

”可見稱為干支原始用意。

於天干地支意義來於樹木,所以他們原始字義人們賦予了生動的説法。

幹者猶樹幹: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內而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屈曲。

.
丙:炳,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炳燃着,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好比人成丁。

戊:,象徵大地草木。

己:起,紀,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萬物更改,秀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猶樹之枝: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

寅:演,津,寒土中屈曲草木,迎着春陽地面伸展。

卯:,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伸,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髮過半。

巳:巳,陽氣畢布矣。

午:仵,萬物,陰陽交相愕而仵,陽氣,陰氣開始萌生。

:眛,日中昃,陽向幽。

申:伸束以成,萬物體成。

酉:,萬物。

戌:滅,萬物滅盡。

亥:核,萬物收藏,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