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納音,是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干支紀年法延伸而出的概念,意指甲午年的五行納音。甲午年,每六十年為一甲子,而甲午恰好為干支紀年的第五個年頭。在五行納音中,甲午年屬於“沙中金”,具有剛強、鋒利之特性。由於甲午年具有特殊的歷史和文化意義,歷史上多有大事發生,因此甲午納音常常被用來研究和推測國運民生。在這段引言中,我們將探討甲午納音的含義及其在歷史上的應用,以期對當代有所啟示。
甲午納音
甲午納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方式,源自於干支紀年法和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甲午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年份,因為它包含著天干中的“甲”和地支中的“午”。根據五行學説,甲屬木,午屬火,所以甲午年又被稱為“木火混融之年”。
甲午納音的計算方法如下:首先,將天干和地支分別按照其五行屬性進行劃分。天干中的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中的寅、卯屬木,巳、午屬火,辰、戌、醜、未屬土,申、酉屬金,亥、子屬水。然後,將天干和地支按照每年的順序進行組合,形成一個六十年的循環。甲午年就是由甲木和午火組合而成的年份。
在風水學中,甲午納音被廣泛應用於擇吉和命理推算。例如,在選擇開業、婚嫁和動土等重要活動的日期時,會根據甲午納音來排除不吉的日子。此外,甲午納音也被用於命名和房地產風水佈置中,以期達到趨吉避兇的效果。
總之,甲午納音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獨特而繁複的系統,它源於古代的數術研究,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砂中金命與五行生剋之關係
甲午年、乙未年出生者 | 屬白馬或白羊 |
納音五行屬金 | 需火鍛煉而成器 |
火旺則金衰 | 但火衰敗反使金冠帶 |
遇爐火鍛煉為上 | 喜靜水相生,忌急流、大海水 |
砂中金命之人,其金藏於土石之中,需經淘洗方能顯露其金之本色。此金性強悍,喜火練而成器,但忌丁卯爐中火、丁酉山下火、及戊子霹靂火之剋制。《五行要論》雲:甲午金為進神之魁,冬夏生者多吉,春秋季者多兇。入貴格者,主科場稱魁,沙場建功。若逢破敗,則見寡恩少義,貧賤短壽。燭神經雲:甲午金傷強悍,遇火侵則潛沉。李虛中雲:甲午金傷強悍,壬子木失柔,若能配相合,則有靈丹之妙。




延伸閲讀…
八字納音五行解析——砂中金
納音解析:甲午、乙未沙中金,需要精煉淘洗方能成器
延伸閲讀…
六十甲子納音算命:甲午乙未沙中金,沙中金命是什麼意思?
甲午日的五行屬性、納音與甲午日柱解析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