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五行是十二時辰中的一個時段,指的是下午三點到五點。根據陰陽學説和五行理論,申代表金屬屬性,具有陽性能量。申是地支中的第九位,前面是未,後面是酉。申月在農曆七月,從立秋開始到白露前一天結束。
在古代,每個時辰都與五行對應,申時也不例外。古人用十二個字來表示十二個時辰,申時在其中佔據一個時辰的位置。時辰與五行的對應關係在古代非常重要,有助於人們瞭解時間的影響和運勢的變化。


申與十二時辰的對應關係
申是地支之一,通常當為地支的第九位,它對應的時辰是申時,即15:00至17:00。在五行中,申代表金,並且在陰陽學説中,申為陽。根據古代十二時辰的劃分,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申時位於日落之前,因此也稱為哺時或夕食。
申與時辰的關聯
申,地支之一,為地支的第九位,前接未時,後接酉時。申月從立秋(公曆8月8日左右)開始,到白露(公曆9月8日左右)結束,大致上對應農曆的七月。而申時則是指每天的15:00至17:00,在方位上指的是西南偏西。根據五行劃分,申屬金,在陰陽學中則屬陽。
在古代,每個時辰代表著兩個小時,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字來表示。其中,子時是指凌晨23:00至01:00,以此類推,申時則是指15:00-17:00。那麼,時辰與五行之間有什麼樣的對應關係呢?
十二時辰與五行的對照表
時辰 | 對應的五行 |
---|---|
子時 | 水 |
醜時 | 土 |
寅時 | 木 |
卯時 | 木 |
辰時 | 土 |
巳時 | 火 |
午時 | 火 |
未時 | 土 |
申時 | 金 |
酉時 | 金 |
戌時 | 土 |
亥時 | 水 |
時辰與五行的對應,遵循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同時又有相剋的關係,如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因此,根據不同的時辰選擇相應的五行屬性,可以達到平衡和協調的效果。
在運用五行原理進行命理、風水等活動時,瞭解十二時辰與五行的對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合理地利用這種對應關係,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順利和吉祥。
兩儀與四象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兩儀指的是陰陽,四象指的是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在運行五行陣的時候,首先需要根據當前月份的天干地支來確定陰陽,從而確定走入陣中的方位。
具體來説,從初一到十五(包含十五)是陰,十五之後是陽。在進入五行陣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時辰的屬性來選擇行進的方位。例如,在午時進入太陽陣,在酉時進入少陽陣,在子時進入太陰陣,在卯時進入少陰陣。
總而言之,理解申時與五行、兩儀、四象的關聯,不僅有助於我們把握自然節律,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決策。
申時是農曆中的一個時辰,相信有關五行學説的人都不陌生。
申時屬於金行,代表著清晨的時刻,蕭索的寒氣隱約彌漫在空氣中。
根據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説,每個時辰都與一個特定的五行屬性相關聯,這些五行是金、木、水、火和土。每個五行都代表了不同的性質和特徵。
在申時這個時間段,金行的能量特別活躍。金行通常被描述為剛硬、堅固和無情的,這也反映在申時的特性中。
申時五行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厚的影響力,也被應用在風水學、命理學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中。
根據五行學説,每個時辰的五行屬性都會對人們的運勢和命運產生影響。對於研究五行學説的人來説,瞭解不同的五行屬性和它們在不同時間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
申時五行主要強調金行的特點,金行被認為是一種有力且掌控力強的元素。金行的能量與財富、事業和力量等因素相關聯。
五行學説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在中國文化中,五行學説與風水學、中醫學等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而廣泛的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