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月是幾月】搜索結果 |申月是幾月份 |

【申月是幾月】搜索結果 |申月是幾月份 |

申是地支之一,地支第九位,其前未、其後酉。

申月立秋(公曆8月8±1日)當日開始到白露(公曆9月8±1日)前一天為止,農曆七月,申時二十四小時制15:0017:00,方向上指西南偏西。

五行裏申代表金,陰陽學説裏申陽。

確定地支後,下來確定天干:若遇甲或己年份,正月是丙寅,二月是丁卯,三月是戊辰,類推;遇上乙或庚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壬寅,戊或癸年正月為甲寅。

正月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六十甲子序推知。

干支紀月以朔日(即數字紀月每月初一日)作為起點,遇閏月上月同一干支紀月,歷代官方採用這種紀月法。

導語:古代,我國月份並像現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而是干支紀月法,包括寅、卯、辰、、午、、申、酉、戌、亥、子、醜。

有歌訣證:
天干地支(Chinese Era [combination of the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簡稱「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

申月是幾月 Play

農曆7月。

干支紀月:正月(寅虎),二月(卯兔),三月(辰龍),四月(蛇),五月(午馬),六月(未羊),七月(申猴),八月(酉雞),九月(戌狗),十月(亥豬),十一月(子鼠),十二月(丑牛)。

古代十二地支紀月,只是朝代每年開始月份。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這個是夏曆(注意,這裏“正月”“二月”“三月”不是指農曆正月之類,是指作一年歲首)。

而商曆是正月建醜,二月建寅,三月建卯。

周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醜,三月建寅。

秦歷是正月建亥,二月建子,三月建醜。
申月是幾月

漢代恢復用夏曆,正月建寅為歲首(武則天改過周正,建子)沿用至今。

唐以後,五代曆書月名開始注干支,北宋時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紀時,年月日時干支註記。

可惜是,古代干支歷的紀年、紀日多陽曆法配合(如目前使用農曆),只在曆書中註記或民間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它曆法上作用未能得到認識。

所以,大多數日曆中有標記干支歷,需要方法來推斷出干支月份。

每年各月地支,只要推算月天干一配行。

五年一循環,週而復始。

有歌訣證:
天干地支(Chinese Era [combination of the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簡稱「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序號,這種「干支紀法」形成一種曆法,叫干支曆。

天干和地支組合成為「甲子」首六十干支循環。

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

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全國推行干支紀年。

有人認為中國漢武帝以前干支紀年。

可是,是類歲紀年,太歲所在位置來紀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分);木星(太歲)11.862年繞天一週,所以太歲86年會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

顓頊曆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歲丙子,太初曆超辰法改變丁丑。
申月是幾月

漢成帝末年,劉歆編訂三統曆太初元年改變丙子,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從乙酉改變丙戌。

而東漢的曆學者超辰法。

所以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太始二年表面一樣。

干支紀年,一個週期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歲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60是10、12公倍數,所以每60年一週期)。

如1644年農曆甲申年,60年後1704年同農曆甲申年,300年後1944年農曆甲申年,所以一代文豪郭沫若寫有《甲申三百祭》;1864年農曆甲子年,60年後1924年同農曆甲子年;1865年農曆乙丑年,1925、1985年同農曆乙丑年,類推。

午月,芒種—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申月是幾月 Play

延伸閱讀…

申(地支)

搜索結果_申月是幾月

例如,1984年是歲次甲子年,但嚴格來講,當時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1985年立春止。

干支紀月時,每個地支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下一個節氣,交節時間決定起始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月底。

許多曆書註某農曆月應某干支,只是而非全等對應。

若遇甲或己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戊或癸年正月為甲寅。

正月干支,其餘月份干支推算。

60個月合5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小寒月份,農曆十一月)“甲子月”。
申月是幾月

有歌訣證:甲己年丙作首,乙庚歲戊為頭;丙辛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追求。

順序:月地支,節氣時間段,中氣,農曆月份,陽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寅月,立春—驚蟄,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卯月,驚蟄—,春分,二月,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

辰月,—立夏,穀雨,三月,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

巳月,立夏—芒種,小滿,四月,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

午月,芒種—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延伸閱讀…

申月是幾月份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哪個申月是農曆幾月

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

申月,立秋—白露,處暑,七月,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

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

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

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

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

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

干支紀日,60日合2個月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復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

確定文獻指出干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為儒曆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4整除,閏年有366日,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60日,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

這説,每80年,干支紀日應的儒略曆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

(公元4年本來應為閏年,但因為公元前45年開始施儒略曆後,“每隔3年”加一次閏日誤為“每3年”加一次閏日,所以羅馬皇帝屋大維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閏修正錯誤置閏。

)因為格里曆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閏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400整除才能認定閏年(這是因為現在計算,四年一閏規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400年會多出3天,如果能400整除年份前面3個百年不算閏年,則),閏年有366日,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60日,公倍數是2921940日,合8000年。

這説,每80年,干支紀日對應格里曆月日日期若沒有遇到能100但非400整除公元年,會反復一次循環,但整體而言,假設未來改格里曆,每8000年,干支紀日對應格里曆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

1912年2月18日,合農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是“甲子日”。

干支記日比起記載某月某日,其優勢是非常容易計算歷史事件日期間隔,以及是否有閏月存在。

因為農曆每個月29或30日(而且有沒有閏月知道),故如果日期跨月,計算會困難。

至於某月某日和干支對應,則可以查萬年曆。

曆來分話,曆十一月子月,十二月為丑月,一月寅月,以下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戌月、十月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