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歲月中,墓碑從實用性逐漸演變為一種文化藝術品。當代公墓中,墓碑上通常會記載墓主姓名、生卒年月、立碑人以及立碑時間。
表:墓碑刻文


內容 | 位置 |
---|---|
姓名 | 中心部位 |
生卒年月日 | 中榜兩旁 |
立碑人 | 右邊 |
墓碑對聯字的大小往往遵循吉祥數字,例如大字為 10 釐米或 10.5 釐米,小字為 3 釐米或 4 釐米。其中 10 釐米寓意進寶,10.5 釐米寓意納福,3 釐米寓意財旺,4 釐米寓意登科。
承襲古人的尊師重道精神,墓碑對聯寄託着對逝者緬懷和追憶之情。儘管逝者已仙逝,其教誨與風範永遠流傳於世,激勵着後人奮發圖強。
後世學子緬懷師長的豐功偉績,在漫漫求學路中倍感師恩如山。斯人已逝,但其精神與風采永遠銘刻在弟子心中。
古語有云:「龍旺穴真發富貴;砂青水秀子孫興。」此外,墓碑上也常刻有「福廕子孫」、「恩澤後代」等字句,以寄託對後世的祝福,期盼宗族繁榮昌盛。
浩瀚歷史長河中,名師傳道授業的「絳帳春風」與學子恭敬求學的「程門立雪」佳話延續至今,成為傳頌千古的佳話。
塔endsection
當年幸立程門學:朱熹與程門理學的傳承
引言
「當年幸立程門學,一脈相承綿不斷。」這句出自朱熹《答楊種直書》的詩句,道出了朱熹與程門理學的深厚淵源。作為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程門理學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促成了理學的蓬勃發展和廣泛傳播。
朱熹與程門理學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羣書,尤精於《易經》、《論語》、《中庸》等儒家經典。
朱熹早年就學於著名理學家李侗門下,李侗師承二程兄弟,傳授程門理學。年輕的朱熹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深受李侗賞識。在李侗的影響下,朱熹對程門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潛心研習程頤和程顥的學説。
程門理學的繼承
程門理學,又稱二程理學或洛學,是宋代理學的重要流派。其創始人是程顥和程頤兄弟,主張「道即理」,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理,而理的具體表現則是「氣」。程門理學重視倫理道德,強調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主張「存天理,滅人慾」。
朱熹繼承了程門理學的思想精髓,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系統化。他主張「理一分殊」,認為理既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具體存在的;既是超越於物,又寓於物中。朱熹把程門理學中形而上學的「理」和形而下學的「氣」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
理學的傳播
朱熹的理學思想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崇,成為南宋官方提倡的正統思想。他一生講學不輟,門徒眾多,影響深遠。其中著名的有呂祖謙、陸九淵、張栻等。朱熹還著述了大量理學著作,如《四書章句集註》、《易傳》、《近思錄》等,這些著作對理學的傳播和發揚做出了重大貢獻。
朱熹的理學思想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傳播到了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理學成為東亞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東亞各國的社會、文化和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熹對程門理學的發展
朱熹對程門理學的繼承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方面 | 朱熹發展 |
---|---|
理氣關係 | 提出「理一分殊」説,統一程頤的「理先氣後」和程顥的「理在氣中」 |
心性論 | 強調「致知格物」,主張通過「讀書、窮理、踐履」工夫成聖 |
倫理道德 | 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説,強調克己復禮和格物致知 |
教育思想 | 主張「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五學一思」教學法 |
結論
延伸閲讀…
「當年幸立程門雪,此日空懷馬帳風」之輓聯,適用的對象是
當年幸立程門雪,此日空懷馬帳風 – 咕咕愛囉唆- 痞客邦
「當年幸立程門學」道盡了朱熹與程門理學的傳承與發展。朱熹繼承了程門理學的思想精髓,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系統化和發展,形成了完整而深刻的哲學體系。他的理學思想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東亞地區的思想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朱熹對程門理學的傳承和發展,成為中國哲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