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神疑鬼意思」是一個形容內心多疑的成語,在魯迅的《準風月談 前記》中被用來形容一些只依靠嗅覺而非視覺閲讀文字的文學家。這些文學家因為這樣反而更加懷疑,不斷猜測著其中的意義。正如《玉佛緣.第一回》中所描述的,人們容易陷入這樣的疑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充滿著疑心和懷疑。這種疑心讓人感到困惑,彷彿疑神疑鬼,經常懷疑著自己的判斷和其他人的意圖。」
疑神疑鬼
從此以後,一些自稱「文學家」的人開始對文字產生了質疑,他們不再用眼睛去閲讀,而是依靠嗅覺來感受文字的味道。這種行為讓旁觀者感到疑惑不解,就像是有人對空氣中的氣味產生了幻想,認為其中隱藏著神秘的訊息一樣。(改編自魯迅《準風月談 前記》)


發音技巧
「疑」在這個成語中不能讀作「yì」,而是要發「yí」的音。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多疑,對周圍的事物總是懷疑不已。例如,在《玉佛緣.第一回》中描述周氏夫人因為過度懷疑而找來女巫和和尚進行各種祭祀活動,但最終並沒有任何效果。這個成語也可以寫作「疑鬼疑神」或「疑人疑鬼」。
英文翻譯
英語翻譯為 “to suspect everyone, overly suspicious”。
法文翻譯
法文翻譯為 “littéralement : suspecter dieux et démons, se méfier de tout le monde, être paranoïaque”。
參考文獻
- [1] 《現代漢語成語大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 [2] 《中華成語大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成語 | 出處 | 含義 |
---|---|---|
疑神疑鬼 | 明代徐光啓《欽奉明旨條畫屯田疏》 | 形容人心神不定,反應過度,胡亂猜測 |
然而這麼一來,卻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視覺,專靠嗅覺的“文學家”疑神疑鬼。(魯迅《準風月談 前記》)
「疑神疑鬼意思」是一個用來形容人對事情持懷疑態度或多疑的短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人對於某些事情抱持疑神疑鬼的態度。
這種態度往往源於對於未知或不可預測的事物的恐懼。某些人過於保護自己,不願意冒險或接受新的挑戰。他們可能會懷疑周圍人的動機,懷疑某些計劃或建議的可靠性。這種疑神疑鬼的態度往往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壓力和不信任。
然而,我們也不能一味地批評這些懷疑主義者。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懷疑是有根據的,可以幫助他們避免一些潛在的風險或危險。在這個多變的世界中,保持警惕性和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然而,過度的疑神疑鬼往往會束縛人們的行動。他們可能會錯過一些機會,無法體驗新的事物,或者與他人建立信任和合作的關係。這種態度也可能導致工作上的困難,阻礙團隊合作和創新。
因此,我們需要在疑神疑鬼和信任之間找到平衡。我們可以保持懷疑的精神,同時給予他人機會證明他們的價值和誠意。我們可以利用事實和資訊來對待我們的疑慮,並適時地尋求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總結來説,疑神疑鬼的態度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但過度懷疑將限制我們的成長和發展。我們需要學會平衡這種態度,從而能夠更好地面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延伸閲讀…
疑神疑鬼的成語意思及歇後語
疑神疑鬼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