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骨灰塚」,是深埋地底百餘年的橋頭「六班長清莊事件」的真實見證。昨天,我們終於開挖了這座紀念碑般的塚,上百具遺骨完整地保存其中,堆疊成一幅殘酷的畫面。焦黑的衣服、血濺的布料、清晰可見的牙齒,都見證著那場歷史深深的烙印。這是我們追尋歷史真相的重要一步。
「六班長清莊事件」百人塚骨骸開挖
經過一百多年的沉寂,位於橋頭區三德里一帶的「六班長清莊事件」百人塚終於在昨天重見天日。在這場悲劇中,上百名無辜的村民被日軍集體屠殺,其後被匆匆掩埋。在昨天的挖掘行動中,大量保存完好的遺骨被發現,包括堆疊的骨骸和被焚燒的衣物殘骸,以及清晰可見的牙齒,這些都見證了當年的慘烈場面。


事件的回聲
橋頭區三德里舊稱為「六班長」,追溯至1898年日治初期,當時的日本憲兵隊因為未能捉拿藏匿在該地的土匪,便以清查户口為名,將年齡15歲以上的百名男性村民集中起來,經過簡短的訊問後,所有人都被砍殺,並被集體焚燒,就地掩埋。這起事件被當地人稱為「六班長清莊事件」。
尋找歷史的烙印
受害者遺骨所在的土地在當時是私人農地,由於地主不願捐獻或出售,這些遺骨在被埋葬後的一百多年裡一直靜卧地下。後來,在橋頭區公所、三德里三山國王廟的幫助下,為了紀念這段歷史並供後人緬懷,「三德村11.14紀念公園」於三年前興建完成,公園所在地正是當年慘劇發生的地方。
遲來的正義
本報在去年的10月獨家報導了「六班長清莊事件」,揭露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並詳述了百人塚遺骨被遺忘的困境。這篇報導引起了遇難者後人和廣大讀者的強烈反響。三德里長柯明泉在「市長與民有約」活動中向市長陳菊請求協助遷葬事宜,陳菊對此表示高度重視,立即指示文化局和研考會提供協助。
百人骨灰塚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百人骨灰塚代表著過去的悲傷和犧牲,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歷史。這個百人骨灰塚是一個紀念碑,建在一個寧靜的山坡上,遠離喧囂和騷動的城市。
百人骨灰塚是為了紀念在那個嚴酷的戰爭時期喪生的無辜人民。這個地方是個常客,忍受著恐怖和痛苦,這些人像百花齊放的花朵一樣,有著不同的命運和故事。他們中的許多人永遠都無法回家,只能留在這個百人骨灰塚永遠地眠著。
每當我來到這裡,我被這些骨灰塚深深地觸動著。我會停下來,在靜謐的氛圍中回想著那些英勇的人們,他們為了我們的自由和平安而犧牲。無論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總是應該記得他們,尊重他們的奉獻精神。
百人骨灰塚不僅僅是一個紀念碑,它還有一個更深刻的意義。它提醒著我們所有人,不論種族、背景或國籍,對和平的渴望和追求應該是共同的。我們應該珍惜和平,並為了保護它而努力。
百人骨灰塚:歷史的見證者
百人骨灰塚見證了歷史的痛苦和悲劇。它是一個沒有聲音的警鐘,提醒著我們過去的錯誤和可怕的後果。這個百人骨灰塚站在這裡,對我們説著故事。它讓我們明白,如果我們不學習歷史,就註定要重蹈覆轍。
悼念和尊重
每一次造訪百人骨灰塚,我們都應該懷著悼念和尊重之心。這裡藴含了太多無辜的生命,他們犧牲了自己,為了我們的未來。他們的付出應該得到我們的敬意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