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見它説是仁,智者見它説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憤怒有百害而無一利相反,它只會增添個人的憂慮。一個人憤怒時,心臟泵出的血比平常要多,因此容易導致高血壓,還可能導致心臟病。」


樂樂成語詞典:提供成語「百害而無一利」的詳細解釋
「百害而無一利」的解釋與讀音
- 百害而無一利:比喻有很多壞處而沒有任何好處。
- 讀音: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
「百害而無一利」的成語典故
據《漢書·董仲舒傳》記載,董仲舒曾上書給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他在書中提到:“(聖王)不任一長,不取一節,則事業不成,功利不立。是以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廣求眾才,以成其大業。”這裡的“不任一長”指的是不偏袒某一種才能或意見,“不取一節”指的是不單獨採取某一種做法或措施。這句話強調的是聖明的君王在治理天下時,必須廣泛地徵求各種人才和建議,不能只偏聽某一方面的意見。因此,“百害而無一利”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做法或情況對事情的成功和利益的建立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帶來許多害處。
「百害而無一利相反」,這個詞語真可謂形容恰如其分。它用來描述一個現象或行為,表示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了任何正面效果。正如這個詞語本身所暗示的,無論是在個人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這種影響都是極其嚴重且無益的。
在個人層面,許多不良習慣常常被認為是「百害而無一利相反」的例子。吸煙就是其中一個極端的例子。吸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已經被廣泛證實,它導致了許多致命性的疾病,例如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等。此外,吸煙也給個人的外貌帶來嚴重的影響,例如黃牙、老化的肌膚等等。無論從健康還是美觀的角度來看,吸煙都只帶來了無益的後果。
在社會層面,「百害而無一利相反」的現象也時有所聞。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腐敗行為。腐敗行為在政府機構、商業機構以及其他組織中都存在。這種行為會導致公共資金的濫用、不公平的資源分配、法治的破壞等等一系列負面影響。這不僅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性和正義感,還削弱了公眾對政府和企業的信任。例如,當政府官員將資金用於個人利益,而不是用於改善公共服務,這不僅失去了資金的效益,也影響了人們對政府的信心。
「百害而無一利相反」這個詞語應該被視為一個警示,提醒人們在行為和決策中應該更加謹慎。無論是在個人還是社會層面,我們都應該避免那些帶來負面後果的事情。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和智慧來做出選擇,以確保我們的行為能夠給我們帶來益處,而不是傷害。這樣不僅可以改善我們個人的生活,也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積極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