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要準備什麼】你想皈依佛門嗎?這些準備物品絕對不能錯過!

【皈依要準備什麼】你想皈依佛門嗎?這些準備物品絕對不能錯過!

有的人以為皈依佛、法、僧三寶以前,必須要有一定的學佛基礎,皈依以後就一定要吃素,一定要受五戒,甚至要不苟言笑,一切的言行舉止,乃至於起心動念都要有很高的標準,因此遲遲不敢找到皈依要準備什麼。皈依真的是如此嗎?

慕愚:桃七皈依三寶和出家不一樣,出家眾是發願住持正法,弘範人天的宗教師,你只是去皈依三寶的學佛新鮮人,不會剃你的桃毛,不用怕啦!

皈依要準備什麼 Play


※註1.佛教用語:「出家眾」即出家人
※註2.此動畫為2018年製作,故傳授三皈五戒本師會隨舉辦年度而不同。很多人對於皈依三寶,皈依佛門不太瞭解,以為皈依就是出家,那至於什麼是皈依,什麼樣的人才能皈依?皈依以後會使人失去自由嗎?大多數的宗教都很重視人生皈依處的問題,也希望每個人可以順利掌握到皈依的道路。

皈依三寶的重要性與意義

由桃七動畫案例探討

某些人可能會認為在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前,需要有特定的佛教基礎,而皈依後則必須遵循嚴格的戒律,如吃素、受持五戒,甚至需要保持嚴肅的態度,這讓他們對於皈依感到恐懼。然而,事實上皈依並非如此嚴苛。在動畫《桃七皈依三寶》中,主角慕愚解釋了皈依與出家的不同之處,指出皈依只是成為佛教徒的開始,並不會立即要求剃度或嚴格的行為規範。

皈依要準備什麼

皈依 出家
對佛教的信仰與開始 完全投入佛門,擔負傳播佛法、維護正義的角色
生活上可能沒有即時的顯著變化 生活方式和行為將受到嚴格約束
  •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式佛教徒的第一步,象徵著對佛陀教導的接受和信仰
  • 皈依後並不代表失去自由,而是獲得佛法的引導和支持
  • 皈依者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學習和實踐佛法
  • 即使尚未正式皈依,通過誠心念經唸佛,也能獲得功德

經典中提到,誦經如《金剛經》有無量功德,而誦《阿彌陀經》則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這表明,即使未正式皈依,只要心誠所至,其學佛、念經的行為同樣具有價值。然而,為了成為一名正式的佛教徒,皈依是必要的。

皈依三寶的儀式是為了建立學佛的信仰基礎,使學佛者能夠在佛法的引導下,逐漸提升自己的品格,並最終達到與佛陀一樣的智慧與慈悲。因此,皈依不僅是一種願望的表達,也是對自我身份的一種肯定。它並不是一種束縛,而是提供了一個改過自新、自我完善的機會。

皈依是指信從佛教,成為佛教徒的過程。要正確地皈依,需要做好一些準備工作。

準備身心

首先,需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皈依是一個對佛法的承諾,所以要確定自己真心認同佛教的價值觀和教義。要有一顆虔誠的心,經常修習佛法,並願意遵守佛陀的教導。

此外,也要做好身體上的準備。這包括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態,因為佛法強調身心相互關聯,身體的健康狀態會對修行產生影響。可以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運動和瑜伽等方式來保持健康。

尋找正確的教導

在皈依之前,要確保自己找到正確的佛教教導。可以請教有經驗的佛教教師或尋找可信的佛教學習資源,例如佛經、佛教書籍和網路資源等。正確的教導能夠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修行之路。

儀式和誓言

皈依通常需要進行一個儀式,以表示我們的誠意和承諾。這個儀式包括念誦皈依文、受三皈依和五戒。在儀式中,我們向三寶(佛、法、僧)表達皈依的意願,並立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等五戒。

這些儀式和誓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們象徵著我們對佛教的認同和承諾,並成為我們修行的基礎。

修行和持續學習

皈依只是佛教修行的開始,之後還需要持續學習和修行。修行包括禪定、智慧和慈悲等方面。我們可以參加佛教道場或與其他佛教信眾一起修習,並學習更深入的佛法教義。

同時,也要保持對佛法的持續學習,閲讀佛經、聆聽佛學課程和參考佛教書籍等。透過不斷學習和修習,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佛教教義,並將其應用於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