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秘境|看山看水療癒之旅 | 週末小旅行:看山看水放空去 | 看山看水!台灣5條絕美步道

週末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山看水,遠離城市的喧囂。台灣雖然不大,但從北到南處處都是美景,隨便找個郊區走走,都能讓心情整個放鬆下來。特別是現在夏天,往山上跑最舒服,涼爽的空氣配上滿眼綠意,比待在冷氣房裡健康多了。

說到看山看水的好去處,這邊整理幾個台灣人最愛的景點給大家參考:

地區 推薦景點 特色 最佳季節
北部 陽明山國家公園 火山地形、溫泉、花季 春秋季
中部 合歡山 高山杜鵑、星空、雪景 四季皆宜
南部 墾丁國家公園 珊瑚礁、海景、夕陽 秋冬春
東部 太魯閣峽谷 峽谷地形、清水斷崖 避開颱風季

現在很多人會把看山看水的過程拍成影片上傳到影音平台,不僅能記錄當下的感動,還能分享給更多人。記得有次在YouTube上看到一位阿伯拍的合歡山縮時攝影,從清晨的雲海到夜晚的銀河,配上台灣老歌當背景音樂,整個超有feel的!這種在地的內容反而比那些專業製作的旅遊節目更打動人心。

帶著手機或相機出門時,建議可以下載一些實用的APP。像是登山用的離線地圖、辨識植物的軟體,或是能即時查天氣狀況的工具。有時候在山上訊號不好,事先下載好YouTube上的登山攻略影片也很重要,特別是那種在地嚮導分享的私房路線和注意事項,真的會幫上大忙。不過記得要準備行動電源,免得拍到一半沒電就可惜了。

看山看水

1. 誰最適合去看山看水?台灣人放鬆身心的最佳選擇,其實就是那些被都市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上班族、需要轉換心情的學生,或是單純想遠離塵囂的你我。台灣這塊寶島雖然不大,但從北到南都有讓人驚豔的自然景觀,而且交通方便,就算是週末小旅行也能說走就走。

說到台灣的山水景點,真的多到數不完。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有硫磺谷和擎天崗,中部的合歡山四季都有不同風情,南部的阿里山雲海和日出更是經典。東部的太魯閣峽谷壯闊得讓人屏息,這些地方不只風景美,空氣也特別清新,走一趟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地區 推薦景點 適合族群 最佳季節
北部 陽明山國家公園 想短暫逃離都市的人 春秋季
中部 合歡山 喜歡挑戰自我的登山客 夏季避暑
南部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全家出遊的親子檔 春季賞櫻
東部 太魯閣國家公園 熱愛壯闊景觀的攝影愛好者 秋冬少雨時

現在這個季節(7月底)其實很適合往中高海拔的山區跑,像是溪頭、杉林溪這些地方,氣溫比平地低個5-10度,走在林蔭步道上超級舒服。特別是平日去的話,人潮不會太多,可以真正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記得要帶件薄外套,山區天氣變化快,午後容易起霧或下雨,準備齊全才能玩得盡興。

如果是完全沒時間規劃行程的忙碌上班族,其實台灣很多旅行社都有推出”免自駕”的一日遊行程,從台北出發的陽明山小油坑+冷水坑路線就很熱門,連交通和午餐都幫你安排好,只要人出現就能享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這種輕鬆的行程特別適合想放空、不想動腦規劃的人。

2. 什麼時候去爬山看海最舒服?避開人潮的私房時段

台灣的山海美景真的超療癒,但假日人擠人根本享受不到那份悠閒感。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才知道的黃金時段,讓你獨享整片風景不用人擠人!首先要把握「平日的清晨」,特別是週二到週四的早上5-7點,這時候晨運的阿伯阿姨都還沒出門,整條步道幾乎被你包場,空氣又特別清新。

如果想看海的話,推薦「午後雷陣雨剛停」的時段。夏天下午3-4點常會下場大雨,但雨後半小時天空超乾淨,陽光也不會太毒辣,重點是沙灘上的人都跑光了!我上週三去北海岸就是這樣,整個白沙灣只有零星幾組人,隨便拍都是網美照。

活動類型 最佳時段 推薦地點 優點
爬山 平日清晨5-7點 陽明山二子坪步道 涼爽、人少、動物活躍
看日出 週間凌晨4-5點 合歡山武嶺 停車位多、雲海清晰
看海 雨後下午4-5點 墾丁白沙灣 遊客少、水溫適中
夜爬 平日晚上8-10點 象山親山步道 夜景美、避開日曬

秋天的平日早上也是絕佳選擇,特別是9-10月的工作日上午,暑氣退了但還不會太冷。上個月我去爬七星山,選在週三上午9點出發,整條路上遇到的登山客不到10組,慢慢走還能停下來觀察台灣藍鵲。海邊的話,冬季非假日的午後特別舒服,雖然不能下水,但坐在礁石上聽浪聲超解壓,尤其東北角一帶的咖啡廳平日根本不用排隊。

記得避開連假前後的週末,那些時段連在地人都懶得出門。我有次傻傻在清明連假後的第一個週日去九份,整條老街擠到寸步難行,完全破壞了看海的興致。如果只能假日去,建議選「週日傍晚」,這時候大部分人都準備回家了,像淡水漁人碼頭這時候反而有種安靜的美。

看山看水

3. 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看山看水?在地人的真心話,這個問題其實藏著台灣人骨子裡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我們這座島嶼雖然不大,但從海拔0到3952公尺的玉山,開車不用半天就能體驗截然不同的風景,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週末衝山上」變成台灣人的日常儀式。

先說看山這件事,台灣人對山的感情很特別。早期原住民文化就與山共生,現在大家則是迷戀那種「暫時逃離都市」的感覺。像陽明山硫磺煙霧繚繞的步道、合歡山凌晨三點裹著棉被等日出的車潮,或是阿里山小火車穿過雲海的瞬間,這些都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點。更不用說山裡藏著的溫泉、野菜餐廳和民宿,根本是都市人的療癒套餐。

至於看水,從東海岸的清水斷崖到墾丁的珊瑚礁潮間帶,台灣人玩水的方式超多元。我阿嬤那輩人會說「看到海心情就開」,現在年輕人則是追藍眼淚、拍網美照。特別要提的是,台灣人對「秘境」有種執著,FB社團裡總有人分享某個沒人的海灘或瀑布,然後下週就變打卡熱點(笑)。

台灣人愛去的山水景點類型 代表地點 受歡迎原因
輕鬆到達的郊山 象山、虎山 下班就能去,夜景無敵
中級山野溪溫泉 八煙野溪、栗松溫泉 探險感+天然SPA
海景咖啡廳 北海岸、花東沿岸 吹海風配下午茶
季節限定景觀 奧萬大楓紅、合歡山雪季 朋友圈炫耀必備

其實啊,台灣人愛山水還跟生活壓力有關。當你被工作追著跑的時候,開車1小時就能看到太平洋的浪,或是站在稜線上被雲海包圍,那種「啊~這就是活著的感覺」的瞬間,真的會上癮。而且我們很幸運,多數景點不用花大錢,帶個茶葉蛋和保溫瓶就能享受一整天,這種小確幸誰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