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地名 | 石敢當習俗 | 石敢當別稱 | 石敢當功能 | 傳説故事 |
---|---|---|---|---|---|
不詳 | 福建 | 唐代石敢當實物出土 | 無 | 鎮宅、治水 | 無 |
宋代左右 | 福建 | 福州市於山碑廊保存北宋石敢當 | 無 | 未知 | 未知 |
不詳 | 山東 | 山東境內石敢當大多在明清時期 | 「泰山石敢當」 | 擋煞、化煞 | 未知 |
宋代 | 浙江、江蘇 | 流行石敢當習俗 | 無 | 避煞破邪 | 未知 |
宋代 | 福建、浙江 | 普遍流行石敢當習俗 | 無 | 鎮壓不祥之氣 | 未知 |
隋唐時期 | 不詳 | 「石敢當」文字出現 | 無 | 無 | 未知 |
不詳 | 中國各地 | 設置泰山石敢當石頭辟邪 | 「吞口」、「石大夫」 | 驅魔、除煞 | 未知 |
不詳 | 不詳 | 石敢當崇拜可能與靈石崇拜和泰山崇拜有關 | 無 | 防火、鎮災 | 未知 |
現在 | 台灣 | 澎湖石敢當知名 | 姜太公、「泰山石敢當」 | 安定家宅、添福 | 姜太公封神榜 |
石敢當功能
在傳統民俗中,石敢當是一種常見的辟邪物,具有化煞擋災的功用。它多半安置於道路、巷弄、屋前或寺廟周圍,以保護建築或行人免受邪煞侵擾。


石敢當的起源與意義
石敢當一詞源自於中國古代,相傳西晉時期的將軍石崇因功勞卓著,皇帝特封他為「敢當將軍」。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將軍的武勇,便設立石碑或石塊刻上「石敢當」字樣,作為驅邪避煞之用。
石敢當的種類與形制
石敢當的形制多樣,常見的類型有:
類型 | 形狀 | 材質 | 特色 |
---|---|---|---|
立碑式 | 方柱形或圓柱形 | 石材、磚塊、混凝土 | 刻有「石敢當」字樣,立於地面 |
石墩式 | 方形或圓形 | 石材 | 表面光滑或雕刻圖案,放置於路口或巷弄 |
抱鼓石 | 半球形或柱狀 | 石材 | 表面常雕刻動物或吉祥圖案,安置於屋前或寺廟門口 |
石敢當的功能與作用
石敢當的主要功能包括:
- 鎮宅避煞:安置於屋前或建築物周圍,可防止邪煞、惡靈入侵,保護住宅或住户平安。
- 驅邪化煞:設置於路口、巷弄或廟宇等煞氣較重的地方,能化解煞氣,維護周遭環境的安定。
- 增強氣場:石敢當本身具有陽剛之氣,安置適當能改善房屋或環境的氣場,帶來吉祥運勢。
- 阻擋煞氣:豎立於煞氣來源的方向,例如對角巷弄、高樓電線桿等,可有效阻擋煞氣進入建築物內。
石敢當的安置方式
安置石敢當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 選擇吉位:根據陰陽宅風水學,應選擇陽氣充沛的方位進行安置,通常選在朝陽的地方。
- 大小與數量:石敢當的大小數量需適中,根據環境及煞氣強度來決定。一般而言,立碑式較高大,石墩式較小巧,抱鼓石可成對擺放。
- 字跡清晰:石敢當上的「石敢當」字樣必須清晰可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 固定牢固:安置時必須確保石敢當穩固,不可輕易移動或破損。
石敢當的相關禁忌
除了安置方式之外,還有一些與石敢當相關的禁忌需要遵守:
- 不要跨越:行人或車輛不可跨越石敢當,以免沖煞其靈驗。
- 不要破壞:石敢當具有驅邪避煞的象徵意義,故不得隨意破壞或搬移。
- 不要作為坐墊:不可將石敢當當作坐墊或腳踏,以免對其不敬。
- 定期清潔:應定期清潔石敢當,保持其潔淨,才能持續發揮其功效。
延伸閲讀…
石敢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