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拉丁學名:Punicagranatum),俗名若榴木、丹若,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石榴所開花,榴科石榴屬植物。
[1]石榴花單葉對生或簇生,矩圓形或倒卵形,葉嫩綠或古銅色。
花朵數朵生於枝頂或葉腋,花萼鐘形,肉質,先端6裂,表面具臘質,橙紅色,宿存。
花瓣5到7枚紅色或白色,單瓣或重瓣。
原產巴爾幹半島伊朗及其鄰近地區。
原產突尼西亞共和國,1986年,中國大陸送了6棵國寶級石榴苗,馴種中國大陸各地種植。


葉對生或近簇生,矩圓形或倒卵形,長2-8釐米,1-2釐米,中枝脈枝叉處凸起;葉柄長5-7毫米。
花1數朵生於枝頂或腋生,雌雄同體,有梗;花萼呈鐘形,紅色,質地,長2-3釐米,頂端5-7個裂片,裂片外面有乳頭狀突起;花瓣與萼片同數,生長,生長於萼筒內,呈倒卵形,稍高出花萼裂片,呈紅色,少有白色;雄蕊多,花絲;上部有6個花室,側膜胎座,下部有3個花室,中軸胎座。
漿果近球形,果皮,頂端有宿存花萼,直徑6釐米。
外種皮肉質,呈鮮紅、淡紅或白色,多汁,而帶酸,即為可食用部分;內種皮角質,有退化變,即軟籽石榴。
原產亞洲中部。
中國南北各省區有栽培。
安石榴全株可入藥,性温;果可食用,味酸、澀;果皮及、花藥,有收斂止瀉、止血、殺蟲用途[1]。
性喜温暖濕潤。
原產於伊朗及其周邊地區[2],中國各地有栽培[2]。
原產突尼西亞共和國,1986年,中國大陸送了6棵國寶級石榴苗,馴種中國大陸各地種植。
中國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裏籽石榴現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明嘉靖年間大夫吳夢騫《隋年》記,“裏石榴顏色,氣味芬芳,粒大籽軟,汁甘而濃……”。
清代作為宮廷貢品,全國果品之一。
1958年安徽省林業廳鑑定全省石榴佳品並選送國務院,2001年2011年多次評為全國主要石榴產區優質產品。
“2007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交易會”中受到省、市各級領導和農業專家評。
裏籽石榴具有健脾益胃,生津化食、止咳化痰、補鈣功效,是助消化果中佳品。
現存明清石榴園2000多畝,經歷年改良擴植,目前種植規模達萬畝,主要品種有:裏籽一號、二號、冰糖籽、瑪瑙籽、青皮糙、珍珠十幾個品種。
中國安徽省懷遠縣石榴品種白花玉石籽核,甜度,花朵潔白,淡綠,籽粒明如翠玉而。
石榴相傳是西漢時張騫引入中國,唐代類書《藝文類聚》引陸機《弟雲書》:“張騫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熟榴。
”同樣引文《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中則作安石榴。
古人石榴稱作“丹若”,取自石榴花顏色。


延伸閱讀…
花石榴(拉丁學名:PunicagranatumL.),別名石榴、丹若、月季石榴,是千屈菜科石榴屬落葉灌木或喬木。
[1][2]看形態特徵 行走初夏早上,盡是雨後和氤濕綠意,令人神清氣爽。
清晨,小區健身廊道跑步鍛鍊時,瞥見路邊花園裏有幾株石榴樹開花了。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開。
”看,石榴樹上開滿許多小喇叭花朵,紅紅,綴叢裏,燦若煙霞。
我停下腳步,走近柵欄,來到石榴樹下,仔細端詳。
昨夜下了一陣小雨,空氣是那樣,石榴樹枝葉上有一層水滴。
綠葉紅花,點綴滴滴露水,石榴花顯得、、嬌豔。
漫步於石榴樹下蜿蜒小徑,我讀懂了蘇軾口中“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此時,恰是石榴花開時節寫照。
古人石榴稱作“丹若”,取自石榴花顏色。
延伸閱讀…
據《羣芳譜》記載:“石榴,一名丹若,本草雲,若木乃扶桑名,榴花丹頰似,故有丹若之稱……”説起來石榴算是外來物種,漢朝時傳入我國。
皇家苑囿中栽種,後來時代變遷,飛入百姓家。
紅紅石榴花,一樹樹,一簇簇,一團團,抓人眼球,張力,灼熱,爛漫,飛揚,充滿了蓬勃生命感,成為初夏時節一道風景線。
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時滿樹石榴果,我思緒飄飛到老家那棵石榴樹身上。
記不是哪一年,母親院子裏栽下了一棵石榴樹。
聽母親説,那棵石榴樹是二姨家移栽過來。
栽種時候,它只有大拇指,我怎麼關注過它。
直到幾年後,石榴樹枝繁葉茂,石榴花怒放,秋後累累,讓兒時我有了大快朵頤美味,那棵石榴樹才走進我記憶裏。
零食匱乏年代,那棵石榴樹結出的,汁液飽滿,甜而不酸,入口,讓我滿口生津,成為我童年味蕾一份留戀。
石榴樹培植,母親每年通過壓枝生根方法培育幼苗,有需要左鄰右舍,母親總是幼苗相贈。
石榴樹成長少不了母親精心呵護,幾十年生長,石榴樹軀幹已有碗口那麼,扭轉着樹幹攀援着,斑斑駁駁,疙疙瘩瘩,彷彿寫了歲月的滄桑。
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樹,我眼前總會浮現出母親勞作身影。
母親一雙佈繭手,操持着農活和家務,日復一日地家庭付出,無怨言。
石榴樹品格,正像我母親嗎?沒有外表,,甘於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