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鐵門被拆?住户全傻眼 | 逃生鐵門變違建!該怎麼辦 | 管委會要拆鐵門 住户氣炸

社區鐵門的那些事兒

每次回家看到社區鐵門,總覺得它像個盡責的守衛,默默守護著大家的安全。但你知道嗎?這道鐵門背後其實藏著不少故事跟爭議,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鐵門的兩難處境

最近很多社區都在為鐵門的事情煩惱,一方面是安全考量,一方面又要符合法規。像有些社區因為鐵門外開擋到逃生通道,被政府要求拆除,住戶收到通知時還以為是詐騙勒!這種情況真的讓人很頭痛,畢竟裝鐵門的初衷就是要防盜啊。

鐵門類型 優點 缺點
外開式 防盜效果好 可能阻礙逃生
內開式 符合消防法規 防盜性較差
電動推拉式 方便進出 維修成本高

管委會的難處

有些社區的鐵門問題一拖就是十幾年,像東森新聞報導的那個案例,逃生空間被鐵門擋住還堆滿雜物,住戶抱怨管委會都不處理。其實管委會也很為難啦,要協調住戶意見、要符合法規、還要考慮預算,真的不是簡單的事。

住戶間的衝突

Tvbs之前報導過一個超誇張的案例,有人因為覺得鐵門擋路,居然開車去撞門!這種極端行為當然不對,但也反映出鐵門確實可能造成住戶間的不便跟摩擦。有些老人家會抱怨鐵門太重推不動,年輕住戶又覺得安全比較重要,雙方常常僵持不下。

法規與安全的平衡

現在政府對社區鐵門的規定越來越嚴格,主要是為了消防安全。像Mobile01上就有網友在問,收到要拆鐵門的通知該怎麼辦。其實與其抗拒,不如找專業人士來評估,看怎麼改裝才能既符合法規又不影響安全。畢竟萬一真的發生火災,鐵門擋住逃生路線就麻煩大了。

社區鐵門

社區鐵門為什麼要定期保養?3個你不可不知的原因

住過社區大樓的都知道,那個每天進進出出的鐵門真的是我們生活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但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社區的鐵門用久了就會開始發出怪聲、開關不順,甚至突然壞掉卡住?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沒有好好保養啦!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為什麼社區鐵門一定要定期保養,這三個原因真的超重要。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安全問題,鐵門用久了難免會有些零件磨損,像是門軸、鎖頭這些地方。如果沒有定期上油檢查,哪天突然故障打不開或關不起來,遇到緊急狀況時真的會急死人。特別是颱風天或是半夜有陌生人想闖入的時候,一扇運作正常的鐵門真的能給住戶滿滿的安全感。

再來是使用壽命的問題,你知道嗎?一扇鐵門如果好好保養,可以用超過15年都沒問題。但很多社區為了省小錢不保養,結果鐵門才用5、6年就開始生鏽、變形,最後只能花大錢整個換掉。這樣算下來反而更不划算,還不如每年花點小錢請專業師傅來保養。

最後一個原因是噪音問題,這個真的超有感!我們社區之前就是鐵門沒保養,每次開關都會發出「嘎吱嘎吱」的刺耳聲音,特別是半夜住戶回家時,那個聲音真的會吵醒整棟樓的人。後來請師傅來上油調整後,整個安靜到像新的一樣,鄰居們都超感謝的。

保養項目 建議頻率 大概費用
門軸潤滑 每3個月 NT$500-800
鎖頭檢查 每半年 NT$1,000-1,500
整體檢修 每年1次 NT$2,000-3,000

說到保養的細節,其實很多社區管委會都會忽略一些小地方。像是鐵門底部的滑軌最容易卡灰塵和砂石,如果不清乾淨就會加速磨損。還有電子鎖的電池也要定期更換,不然哪天突然沒電就尷尬了。這些都是我們社區實際遇到過的狀況,現在學乖了都會排定期保養行程。

有些住戶可能會覺得「鐵門看起來好好的幹嘛要保養」,但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累積出來的。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平常就要保養,等到真的出問題才處理通常都來不及了。特別是現在夏天到了,高溫潮濕的天氣更容易讓鐵門零件生鏽卡住,這時候保養就顯得更重要啦!

管委會何時該檢查社區鐵門?這些時間點要注意!住在社區大樓的住戶都知道,鐵門是守護家園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但常常要等到壞了才發現問題。其實管委會只要掌握幾個關鍵時機定期檢查,就能避免鐵門突然罷工的窘境。

首先颱風季節前後絕對是重點時段,台灣每年7到9月颱風多,強風豪雨容易讓鐵門軌道積水或零件鏽蝕。建議管委會在颱風警報發布時先檢查門扇是否牢固,過後再查看有無受損。另外梅雨季也要特別注意,連續潮濕會讓電子鎖接觸不良,我們社區就遇過住戶被關在門外的狀況。

日常檢查也不能馬虎,最好固定每月一次。這裡整理幾個檢查重點給管委會參考:

檢查項目 建議頻率 注意細節
軌道清潔 每週 清除砂石、落葉避免卡門
電子鎖測試 每月 確認遙控器感應靈敏度
鉸鏈潤滑 每季 用WD-40保養防止異音
馬達運轉 每半年 聽聲音是否平順,避免燒壞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時間點是連假前,像春節、端午這種長假,很多住戶會返鄉或出遊。管委會最好提前一週測試鐵門,免得假期間發生故障找不到人修理。去年我們社區過年時鐵門馬達壞掉,臨時叫修還被加收急件費用,真的虧大了!

社區鐵門

誰該負責社區鐵門的維修?住户權益一次搞懂

最近好多社區群組都在討論鐵門壞掉該找誰處理的問題,真的超困擾!其實這跟社區的管理型態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如果是公寓大廈有管委會的話,維修費用通常會從管理基金支出;但如果是老舊公寓沒管委會,就要看住戶當初怎麼約定的啦。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清楚,免得權益受損還傻傻不知道。

首先,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看你們社區有沒有成立管委會。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公共設施的維護本來就是管委會的責任範圍。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人為破壞導致鐵門損壞,管委會可能會先墊錢修理,再向肇事者求償喔!這邊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情況:

社區類型 維修負責單位 費用來源 注意事項
有管委會大樓 管理委員會 公共基金或臨時分攤 重大修繕需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通過
無管委會公寓 全體住戶 住戶協商分攤 建議簽訂書面協議避免糾紛
租賃住戶 房東 房東負擔 除非契約另有約定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很多老社區的鐵門都已經用十幾二十年了,這種老舊損壞的情況最常發生糾紛。建議住戶們平時就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早點處理,才不會等到完全壞掉要花大錢。如果遇到不願意分攤的鄰居,可以請里長或調解委員會幫忙協調,真的不行再走法律途徑。

說到費用分攤,其實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像是有些社區會區分「日常維護」和「重大修繕」,這兩種的決議方式和分攤比例可能不一樣。日常維護通常管委會就能決定,但如果是整個鐵門要換新這種大工程,可能就要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來表決了。所以平時參加住戶會議真的很重要,不要覺得不關自己的事就都不出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