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牌位是漢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歷代先祖牌位,閩、粵語中稱公媽牌或神主牌,造型主要有神龕式和立碑式兩種,祖先牌位供奉家中祖龕和祠堂之內,有家中不便設置祖先牌位無祠堂者祖先牌位安置寺廟或納骨塔之內。
有些位牌只是單面書寫上文字牌位,有紙書寫文字裱框,有些是可以打開盒子,例如台灣閩南人公媽牌,裡面裝有多代祖先諱名和生卒日期。
同房兄弟分家後,祖先牌位分香(閩南語稱「割火」、「刈火」),繼續供奉。
祖先牌位有多種類型,有些是供奉歷代祖先,有些是個人或夫婦單位,形式有單一神主牌、眾祖先公媽牌、日式神龕公媽牌、太子樓式公媽牌多種款式,應地域、宗教、文化認知而各有其。
[2][3][4]
有些祖先牌位是包括宗族歷代祖先,牌位上並會獨書寫個人姓名,而是「歷代祖先」、「歷代祖考妣」代表。


供奉列代祖先箱型牌位是可以打開「回出位牌」,外面木牌寫著「某某家歷代祖先靈位」(○○家先祖代々霊位),裡面有8-10塊寫著祖先名諱木牌。
而有些個人牌位是可以打開,裡面有該先人生卒日期,有些有生平簡介。
神道供奉祖先神具稱為「靈璽」、「靈璽簿」或「御靈代」,意義佛教位牌。
牌位琉球語沖繩方言中稱為「トートーメー」(羅馬字:tōtōmē),它是隨著儒家思想傳入琉球王國,有「沖繩位牌」、「唐位牌」和「和位牌」幾種樣式,傳統上嫡長子繼承。
[1]
傳説祖先牌位起於東漢,有位名叫丁蘭農夫,父親,母親撫養,常因脾氣而母親惡言相向。
有日,丁蘭像一樣到田裡,看見路邊小羊跪著吸食母羊羊乳,覺得;隨後牧羊老人傳授他「羔羊跪乳」道理,丁蘭自己平日所為不起母親,因而。
當天,丁蘭母親因事延誤送飯時間,心懷畏懼且匆忙地趕去田裡,丁蘭田裡看見母親到來,心懷懺悔地他母親跑去,他母親丁蘭發怒而逃跑失足跌入急流。
丁蘭急流中遍尋獲母親的蹤跡,撿回一塊木頭;他後,木頭帶回家中刻上母親名字奉祀正廳,逢事擲筊跪求母親意見。
從此後大家仿效他舉止,木牌做「神主牌」來奉祀,傳揚孝親感恩傳統美德。
[2][3][4]
有些祖先牌位是包括宗族歷代祖先,牌位上並會獨書寫個人姓名,而是「歷代祖先」、「歷代祖考妣」代表。
祖先不但包括自己直系祖先,還包括無後旁系長輩、祖先(叔伯、叔公、伯公未婚過世男性,台灣話稱為倒房)。
但包括家族中未婚女性先人(稱為姑婆),閩南人所謂「姑不入龕」,但性別平權今天顯得不近人情,但有部份家庭會未婚女性親人死亡後,擲筊詢問祖先可否讓該者「合爐」,進入祖先牌位,接受後代子孫奉祀。
[5]。
台灣閩南人「公媽龕」分成「外牌」和「內牌」,「外牌」書寫「某姓歷代祖考妣神位」,有些會寫上堂號,「內牌」書寫祖先諱名和生卒日期,木片數量,有七塊、八塊、九塊者,一片寫一代(夫妻倆);外觀上是無法看見內裡內牌。
若是獨子祭拜公媽龕,奉祀歷代直系祖先之外,供奉無後旁系長輩、祖先(叔伯、叔公、伯公未婚過世男性,台灣話稱為倒房),若是父母雙亡,兄弟們祖先牌位各自請出祭拜,子需供奉早期祖先(祖公祖媽)與其他無後旁系長輩,至於次子、三子,則可以寫直系三代主。
[6]。
廣東、香港寫法「某門堂上歷代祖先」,台灣寫法「堂上某氏歷代祖考妣神位」,日本寫法「某某家先祖代代靈位」(○○家先祖代々霊位)。
九玄七祖位是越南歷代祖先牌位,上書「九玄七祖」(cửu huyền thất tổ)字樣,奉請「父、祖、、、、玄、顯」和「子、孫、、玄、來、昆、仍、雲、耳」歷代祖先子孫領受香火。
有些牌位是隻書寫一人或男性祖先及其妻子,華人、日本牌位上夫婦男左女右排列,其中左、右是指牌位本身方向而非人拜祭時面向牌位方向。
華人、朝鮮人某些地區或家庭傳統上列出女性名諱,稱某氏。


延伸閱讀…
朝鮮是男右女左。
華人個人、夫婦牌位字數依派有格式,以擇吉避兇而行。
[7] 「三元」地理派有所謂「兩生合一」(稱為「兩生抱一」或「兩生夾一老」)格式,多漳州、客家、廣府籍貫人士採用,是指每行字數應以「生、、病、死、」循環計數,中間一行書寫諱名,應落「」位,既是7、12或17個字數;左右兩行書寫生卒日期,應落「生」位,既是6、11或16個字數。
[8] 此外,有「三合」地理派傳出「興、、衰、微」,或之雷同「興、、死、絕」,多泉州、潮州籍貫人士採用。
有其他籍貫人士採用「天、地、人、富、貴、貧」計算方法。
客家、圍頭人、朝鮮已婚婦女牌位上尊稱孺人,相傳是因為宋朝末年,客家婦女救駕,獲皇帝賜七品命婦「孺人」榮銜。
而圍頭人是移居寶安縣(今深圳、香港)客家人後代,承襲了這一傳統。
而朝鮮可能受到中國習俗影響,已婚婦女牌位上尊稱孺人。
朝鮮牌位會寫上本貫,是女性會列出本貫。
華人、朝鮮人某些地區或家庭傳統上列出女性名諱,稱某氏。
延伸閱讀…
日本佛教牌位上面所寫是祖先戒名,主要宗派有天台宗、真言宗、淨土宗、時宗(日語:時宗)、淨土真宗、臨濟宗、曹洞宗、日蓮宗和日蓮正宗,而牌位上戒名可以看出宗派之間一些差異。
[9]正面會刻製亡者戒名和卒年,背面刻製亡者俗名和行年;[10] 而為死者授戒名是祈求死者能夠超脱俗世,所以死者生前即使是信佛教,會實踐「佈施」來獲得戒名,佈施費可10萬100萬日元以上。
[11][12][13]
日本神道靈璽(日語:霊璽)寫法,男性為「 (姓名)大人命」,女性為「(姓名)刀自之命」。
靈璽背面寫上先人生卒日期。
[14][15]
台灣客家人祖先牌位稱阿公婆牌,中央字體寫上一世祖諱名,兩側字體寫上後世歷代祖先諱名,有「大牌」和「小牌」分,「大牌」是指以「原始祖」或「開基祖」一世祖牌位,「小牌」是分支派各房一世祖及其子孫牌位,無論是大牌和小牌同時擺放是牌位上歷代祖先順序,左尊右卑「昭穆制」順序排列。
[16][17][8][17]
沖繩位牌(ウチナーイフェー)是琉球沖繩本島牌位,一個外架和多個可更換木牌組成,外架分成上下兩排,每排放上多個木牌,木牌紅色作底色,用金漆書寫文字。
上排中央有「歸真」字樣,下排中央書「靈位」二字。
上排歷代男性祖先名,下排為女性祖先名,每塊木牌寫一人名稱,每一男性祖先正下方為其妻名。
左方(面牌位看為右方)一世祖(立口、タチクチ),後代數左右排列。
[18]
☯呂子平® 歡迎您❗【本舘招待預約 0222590911 平日下午1:00 ~ 晚上7:00 假日彈性,外出諮詢 請確認地點時間】供奉祖先牌位 (或遷移需換牌位時)書寫內牌名諱,古例是依「生老病死」五個字數來依序排列,第六字後,則回到生字開始,並且,「生老病死」五字來定,而字數符合「生、」吉,若落於「病、死、」則不合禮儀!須慎且避用。
祖先牌位無論內外牌子寫法,有其規矩格式,建議符合其禮儀達趨吉避兇之效。
故每一塊牌位中心,寫著先人祖先名諱之處,七字或者是十二字,舉例如下。
而中間書寫完成先人名諱後,左右書寫上生者生歿年月日時,名諱左方書寫生辰,右方往生年月日時,「生老病死」「生」字來定,十一字,舉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