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必及家人】「反禍必及家人」 ── 解開家族的命運連結,保護您所愛的人

【禍必及家人】「反禍必及家人」 ── 解開家族的命運連結,保護您所愛的人

「禍必及家人」,這句話不僅是黑暴時期對警察及支持警察的人的報應,如今卻在一個被認為是文明之地的哈佛大學重演。美國《紐約郵報》最近報導了一個與當年黑暴相似的事件,一輛廣告大卡車在哈佛大學校門口巡遊,最終停在一位哈佛女學生家門口,大卡車上的超大LED螢幕上展示著她的照片和名字,並寫著「哈佛大學反猶太領軍者」。這位遭到批鬥的女學生是一位反對以色列轟炸加沙的學生領袖,她帶領34名哈佛大學學生組織發表聲明」。

哈佛校門外的起底批鬥:當代版的禍及妻兒?

在美國哈佛大學外,一場起底批鬥的行動鬧得沸沸揚揚。日前,一輛掛著巨大LED屏幕的廣告卡車在哈佛校門外及波士頓街頭巡遊,屏幕上顯示著一名20歲哈佛女學生的照片和名字,並標註為「哈佛大學反猶太領軍者」。這名學生因在巴以衝突中支持巴勒斯坦而成為目標。她的個人資料被公之於眾,家人也受到警告和威脅。這一事件讓人不禁想起香港黑暴時期對警察和撐政府人士的回報手段。

禍必及家人 Play

如同當年黑暴一樣,禍必及家人。對於大卡車在家門、校門的騷擾,事主報警求助,但警方卻説,大卡車沒違反交通規例,它有權停靠在任何可泊車的地方。起底欺凌之後,還有沒完沒了的打壓。華爾街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兼億萬富豪阿克曼(Bill Ackman)及多名商界領袖,要求哈佛大學校方公開聯署學生的姓名,以便全美各大企業把這些學生列入永不錄用黑名單。《紐約時報》亦報道,一些政治團體、有影響力的哈佛校友及一直給哈佛大學進行大額捐款的金主,正向學校管理層施壓,要求嚴懲這批學生,其中一個億萬富豪更撤回已捐贈的獎學金。一位參與反對活動的學生説:「大家對生活被毀,職業生涯被毀,獎學金被撤,不能不作出應對,他們要求我們噤聲的手段真的起了作用。」

禍必及家人

這起事件讓人聯想到蘇聯時期史太林實行的連坐政策,以及當代仍在上演的類似事件,如土庫曼、敍利亞、伊朗和緬甸等地。這些手段雖然古老,卻仍在對人們的生活和職業生涯造成嚴重影響。

「禍必及家人」,這是一個古老的諺語,警醒著人們要謹慎行事,因為自己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到身邊的親人。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或誤入歧途時,往往不僅自己遭受後果,更可能牽連到家人的禍事。

首80個字內必須出現2次「禍必及家人」關鍵詞:

「禍必及家人」是一個警句,提醒人們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了家人。這不僅是個警世之言,也是我們生活中每個人應該認識到的一個重要事實。

無論是我們在工作上出問題,還是在人際關係上犯了錯誤,這些錯誤可能會帶來一連串的負面影響。同樣,這些影響也會從我們自己延伸到家人身上。

儘管我們期望為家人帶來快樂和幸福,但是當我們的行為給家人帶來困擾時,這種期望往往無法實現。無論是因為經濟上的負擔、因為道德上的困惑,還是因為與他人的關係引發的糾紛,這些問題都會牽連到家庭、親人的困境中。

所以,我們不僅在行為上應該謹慎,也在思想上要有清晰的界線。要記住,我們的選擇不僅關乎自己的一生,也影響到與我們最關心的人的生活。以「禍必及家人」為鑑,我們應該時刻警惕自己的行為,避免給家人帶來不幸和困擾。

在塑造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時,我們應該思考這個警句的智慧。學會審視自己的行動,問問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家人?」在做出決定之前,我們應該考慮後果,避免輕率行事。

總結而言,「禍必及家人」這句話提醒我們,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我們必須謹慎行事,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我們最親愛的家人。以這種智慧為指導,我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困境,營造幸福和和諧的家庭氛圍。

延伸閲讀…

光復香港Free Hong Kong (禍必及家人, 全球追蹤三代)

【特稿】私隱遭「起底」 憂禍及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