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落葉亂為堆】一笑罷休閑處坐 |丟掉去妄念的心 |掃盡還來千百 |

【秋風落葉亂為堆】一笑罷休閑處坐 |丟掉去妄念的心 |掃盡還來千百 |

如何制心?如何去妄想?如何雜念?我説我可憐,我兩天話説了,你們聽話不留心,其理不明。

世界上學佛學道人想除忘想,我不是告訴你們,妄想不要你去除它呀!你去除它幹什麼?我以前作了一首詩,講人學佛學道去妄想事情,現在想起來了,這首詩怎麼説呢?秋風落葉亂堆,掃盡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妄想好像秋風落葉,掃了一次,來一次,而且是秋風裏掃,掃越多。

老子得掃了,哈哈一笑,算了,去掃它。

落葉掉下來,會變成灰,掉了,你去掃它幹什麼?任它着地自成灰。

這些道理我説過了,妄念不要去除它,你去除妄念那個心,是妄念。

妄念本來是,本來,所以叫妄念。

你它幹什麼?我叫你們去體會“那個能知道妄念來去心”,那個心不是妄念,那個並沒有動過。

你既然知道是妄念,妄念跑了。

你想辦法去除妄念,那不是吃飽飯沒事幹嗎?生生死死是現象變化,我們那不生不死我,並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這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注意,我們那不生不死道,“非作故無”,不是造出來,不是修出來。

你説我敲了好多木魚,打了好多坐,唸了好多咒語,可以成佛了吧?哈!那是你妄想!觀自菩薩《心經》中不是告訴我們:“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增不減”。

」喝一杯遠離世味清茶,看一道賞心風景,邂逅一段宛若初見情緣,這便是世間人。

秋風落葉亂為堆 Play

空本來空,不是你修出來。

你們打坐覺得空空,唷!!!我見到了空性!不要自欺欺人,那是你自己身心造出來一種感覺。

,有人跑到我這裏來説:“老師,糟了!掉了!”我説:“什麼掉了?”“那個空空洞洞掉了!”你們説好不好笑?空不是你修出來,不是你不修,他不用你修,本來。

我講,不要去空妄想,怎麼那麼多事?是妄想來你啊!妄想本來是空,你想留他留不住,用不着你去他,所謂:秋風落葉亂堆,一笑罷休閒處坐,懂了這個道理,可以開始修行了,這是如來地。

我此話會騙你們,講錯了,下地獄,到地藏王菩薩那裏第四層地下室,地獄本來十八層,現在時代進步了,加了四層地下室。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任何時間,不起幻想,此心那麼好了。

假如能做到了,這菩薩道,再念什麼咒,或是觀想、拜佛。

這時如蒼雪大師説:“南台靜坐一爐,萬慮亡,不是息心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什麼是佛呢?心即是佛。

什麼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如何呢?加任何方法。

“不是息心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這是觀心法門,修行路,這禪,如來禪標榜法門。

但是,你説我做不到,還是有妄想怎麼辦?“於諸妄心,不息滅”,妄想來了讓它來嘛!妄想自己會走,用不着急急忙忙拿個掃去趕走他,他自去。

我《楞嚴大義今釋》上寫了十七首詩,透露了用功方法,其中一首:秋風落葉亂堆,掃盡來千百回。
秋風落葉亂為堆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我們妄念像秋天落葉,飄,到處落,想要去他,想要去掃他,那了。

你第一個妄念去掉了,第二個妄念來了,你樹葉掃乾了,樹葉掉下來,這樣你一天到晚忙完。

“一笑罷休閒處坐”,不如我掃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

妄想用不着你去他,他掉了。

唐代詩人杜甫有兩句詩,可以拿來形容妄想自性空:自去來粱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佛告訴我們第二步,“於諸妄心,不息滅”,什麼道理呢?因為你坐在那裏,妄想來時,自己知道。

既然知道了,此時,妄想跑掉了。

你能夠知道妄想那個“知”,他有動過,他是“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我有一本書叫《楞嚴大義今釋》,佛經,配合西方思想哲學科學道理,翻成白話講出來。

書裏講到我們靜坐時候,心性雜亂,知覺感覺去掉,我有一首詩,文學境界來表達:秋風落葉亂堆,掃盡來千百回。

南懷瑾有一首詩説:「秋風落葉亂堆,掃盡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閒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喝一杯遠離世味清茶,看一道賞心風景,邂逅一段宛若初見情緣,這便是世間人。

人生不是比賽,和需要。

若能做到一切隨他去,那便是世間人。

只要能認清這一點,會知道:和是能接納自己和肯定自己,讓一切……歲月腳步停歇,如水容顏終去,而心智應。

也好,磨也罷,生活,隨緣。

保持一份,靜聽時光唱低吟,獲取一份灑脱,笑看天邊雲捲雲舒。

1、人生取捨間進行抉擇,學會了舍,才能得到。

2、想要走,請獨行;要想走,請結伴而行!3、生命一系列選擇過程,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去承受自己選擇後果。

4、做人要有自己脾氣,放高姿態,所謂,不過是看用誰身上。

單身理由是因為甘心,覺得自己還配不上自己想要感情。

請你不要冒然評價我愛情,你知道我名字,知道我故事。

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麼,知道我經歷過什麼。

喝一杯遠離世味清茶,看一道賞心風景,邂逅一段宛若初見情緣。

雖然時光,總是,但有過感動,我們會記得。
秋風落葉亂為堆

做人要有自己脾氣,放高姿態,所謂,不過是看用誰身上。

喝一杯遠離世味清茶,看一道賞心風景,邂逅一段宛若初見情緣。

黑暗中尋找自己光,有一天我會心底微笑。

1、人生取捨間進行抉擇,學會了舍,才能得到。

2、想要走,請獨行;要想走,請結伴而行!3、生命一系列選擇過程,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去承受自己選擇後果。

4、做人要有自己脾氣,放高姿態,所謂,不過是看用誰身上。

佛講用功方法,而且是成佛,方法。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不息滅;住妄想境,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

”這一段是大乘道平時修持法門。

修持這個法門之前,認定“心即是佛”。

人學佛修道希求一個東西,向心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個毛病--承認“此心佛”,這是眾生大病所在。

人總是佛、菩薩境界幻想成不可及,不可測,所謂“推聖境”。

人受幻想或回憶牽制,不願面眼前現實。

,才是。

秋風落葉亂為堆 Play

延伸閱讀…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 …

杜忠誥-七絕詩-國美典藏

假如能做到了,這菩薩道,再念什麼咒,或是觀想、拜佛。

這時如蒼雪大師説:“南台靜坐一爐,萬慮亡,不是息心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什麼是佛呢?心即是佛。

什麼是道?平常心即是道。

如何呢?加任何方法。

“不是息心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這是觀心法門,修行路,這禪,如來禪標榜法門。

但是,你説我做不到,還是有妄想怎麼辦?“於諸妄心,不息滅”,妄想來了讓它來嘛!妄想自己會走,用不着急急忙忙拿個掃去趕走他,他自去。

我《楞嚴大義今釋》上寫了十七首詩,透露了用功方法,其中一首:秋風落葉亂堆,一笑罷休閒處坐,我們妄念像秋天落葉,飄,到處落,想要去他,想要去掃他,那了。

你第一個妄念去掉了,第二個妄念來了,你樹葉掃乾了,樹葉掉下來,這樣你一天到晚忙完。

“一笑罷休閒處坐”,不如我掃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

妄想用不着你去他,他掉了。

唐代詩人杜甫有兩句詩,可以拿來形容妄想自性空:自去來粱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佛告訴我們第二步,“於諸妄心,不息滅”,什麼道理呢?因為你坐在那裏,妄想來時,自己知道。

既然知道了,此時,妄想跑掉了。
秋風落葉亂為堆

你能夠知道妄想那個“知”,他有動過,他是“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接下來,佛告訴我們第三步,“住妄想境,加了知”。

我們學佛人往往認為妄想,妄想來,我看住他,沒有妄想才是道。

佛説你錯了,例如我現在講話是不是妄想?是妄想。

不要怕妄想,妄想妄想。

妄想來時候,不要去研究這是無明啊!因緣啊!業力啊!“加了知”。

第四步,“於無了知,不辯。

”你傻乎乎地坐在那裏,聽聽到了,看看到了,很,,坦然而住,這樣好了。

你不要去分辨這是不是境界?這是不是空?這樣曉得?那麼,應該不是吧?自己騙起自己來了。

什麼是佛?心即是佛;什麼是道?平常心道;這麼。

一切眾生何以不能明白?因為不肯。

一個了不起人,是。

,才是。

延伸閱讀…

#南懷瑾:丟掉去妄念的心——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 …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去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閒處坐

人學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

各位看看學佛人忙哦!這裏拜佛,那裏聽;是供養,是磕頭;是放生,是捐款;忙得自己家人不顧。

結果,什麼沒有,沒有,因為忙了,了。

“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名為隨順覺性。

”佛説假如將來眾生聽到我講這個法門,信,相信“心即是佛”、“平常心道”;解,理解到了;受,接受;持,照這樣修持。

你説我有時做不到,忙時,開車時,做生意時,辦公時,要精神,動妄想,怎麼辦?此時如何修持?“住妄想境,加了知。

”這是入世修持。

事情辦完了,則“居一切時,不起妄念。

”好了,出世法與入世法講了。

你能如此“信解受持,不生驚畏。

”這樣有資格學佛了,“是名為隨順覺性”,順入菩提覺性。

“善男子,知幻即離,作,離幻即覺,無。

”注意!這一段,此是禪宗心印,是密宗大手印,普賢如來、金剛薩埵心法。

我們現在眼睛閉起來體會,一切思想感覺是,這些來來往往妄念是。

你會發覺心中有妄念,可是你發覺時候,妄念跑掉了。

“知幻即離”,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去除妄想,個什麼方法去除他,“作”,另外方法了,所謂唸佛、唸咒是多加,唸佛是生滅法,是夢幻空花,這些不用。

“離幻即覺”,離開了妄念幻想,知道現在了,這如來覺性。

例如我現在講話,各位閉着眼睛聽,耳朵聽到了聲音,這個聲音是幻,沒有了,用不着個方法去掉聲音,它掉了。

但是,知道聲音知性,本來,“無”,不管你修不修,他是聽到,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初地二地三地……十地,沒有什麼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來一切眾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淨土。

有些人跑來告訴我,老師,那個道理我懂,不過,要修。

這些人,我怎麼辦呢?我説你講得,完全對,修,修到天邊海角,總歸有一天修到啊!因為他沒有氣派,説到了到了嘛,對自己有信心到了呀!信什麼?信我這個我,圓覺,天上天下我獨尊,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下來,佛法説完了。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此修行,如是乃能離諸幻。

”佛吩咐,告訴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要修行,要懂得“知幻即離,作,離幻即覺,無”這四句話,這樣才能顛倒妄想夢幻空花。

記住!圓覺路是沒有後,“知幻即離,作;離幻即覺,無。

”這是如來禪頓悟法門,大家記得嗎?很喔!假如話,它背下來,咒子念,總有一天念通。

注意《圓覺經》十二位菩薩報告修行經驗,中間有兩段,是大家得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不息滅;住妄想境,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

”看過吧?(答:看過)記得嗎?(答:記得)去體會。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不起,不起妄想,“於諸妄心,不息滅”,但是妄想起來,不要壓制,不要切斷,它本空嘛,它自己會跑掉,誰能一個妄念留住啊?留不住。

“住妄想境,加了知”,增不減,妄想過了它本空,沒有了。

本空那個心境界,不要懷疑,“哎!這個沒有?”這完了,這妄想;所以不要再起妄想,清清楚楚。

如此用心,加上修禪定,會到家了。

《圓覺經》上有個句子,關於妄想問題,佛經告訴我們了。

“知幻即離,作;離幻即覺,無”,妄想一起來,你知道是妄想,妄想跑掉了,還要你去滅它嗎?需要借用另外一個方法。

“離幻即覺”,沒有妄想,自己本來見聞覺知清清,“無”,這個裏頭沒有什麼次第。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不息滅;住妄想境,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能這樣。

“知幻即離,作;離幻即覺,無”,當下圓成,“圓成實性”。

修行不是一天兩天,如何這個父母所生身體,修證成果,那是一步一步工夫了。

那是四禪八定路線,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路了。

《楞嚴經》上兩句話:“有多門”,方法很多;“歸元無二路”,回家只有這一條路。

如何對付自己妄念?如何制心?如何去妄想?如何雜念?世界上學佛學道人想除忘想,我不是告訴你們,妄想不要你去除它呀!你去除它幹什麼?我以前作了一首詩,講人學佛學道去妄想事情,現在想起來了,這首詩怎麼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