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火龍果】火龍果種籽盆栽 |火龍果栽培 |怎麼種火龍果 |

【種火龍果】火龍果種籽盆栽 |火龍果栽培 |怎麼種火龍果 |

想要自己取火龍果種籽來種嗎?聽身旁盆栽達人説「這個啦!挖一挖、種一種啦!」聽起來好像,實際操作下來,仍有些技巧可以大家分享,跟著我們圖文超詳細步驟教學,一起在家DIY種植綠油油、有生命力火龍果種籽盆栽,如果你知道,多肉植物界中,叫他「鑽」是可以喔!火龍果原產於墨西哥地,火龍果英文是「Dragon Fruit」有人稱它草莓梨「Strawberry pear」,若墨西哥,會稱它「Pitaya」。

日文話是「どらごんふるーつ」,是一種仙人掌。

火龍果裝進絲襪裡,有沒有使用過可以,重點是不要有破洞。

因為絲襪束口滿緊,如果你是一人作業話,要一隻手撐絲襪、一隻手火龍果裝進去困,有個訣竅是絲襪套手上,抓取部分火龍果果肉,絲襪內外交換,絲襪裝了一些果肉後,剩餘的果肉放入了。

一隻絲襪裝半顆火龍果份量,不用裝太多洗,這樣容量,裝好後頂端打個結,確保種籽可以裡面會掉出來喔!若要種火龍果盆栽,可以拿白色火龍果好了喔!選擇龍果⋯⋯挖肉、塞到絲襪裡、泡水,手會染得紅紅,洗掉,隔一天取籽時要搓洗,是另一場紅色戰爭啊!聽過來人話,直接拿白色火龍果省事啊,接著拿個大碗裝水,泡個整整一天,全部果肉要浸到,讓果肉泡到明天處理喔!看到泡了一天火龍果了嗎?看起來軟爛爛,接著「洗」他了,雖説是瘋,但代表要大力啦,只是這步驟會花時間複做同一個動作,沖水洗洗洗,果肉洗乾,讓絲襪裡剩下果肉。

而這一包果肉,我們花了 20 分鐘左右,看到我們洗火龍果同事説「洗愛玉」好像,是啊!動作像,只是我們是不要果肉,種籽才是重點啊!這步驟並不是要做,目的只是要讓果肉,種籽乾,若是你洗得乾,這步驟可以省略喔!不過要洗得乾不是件事,即使我們過篩了是可以看到一些火龍果肉(想吃),剩下一些些關係,曬乾後。

洗種籽放到一隻平盤上,讓種籽分開,接著放置陰涼通風處,兩天時間風乾,接著可以來種囉!(上圖是風乾後樣子)底層我們會放大盆器五分之一發泡煉石,發泡煉石稱矽石,是一種粘土和水後, 1,100℃ 高温下燒製成,呈褐色膨鬆石礫狀產品,是水耕栽培最佳介質。

具有無數獨立氣孔,表面可吸附多量水份,而內部保有空氣雙重構造,使其兼具保水性通氣性。

含生物且無菌,圓弧,質地硬粉碎特性,使用也不會變質損壞。

若沒有發泡煉石,多肉植物混合土適用喔!接著主要土我們泥炭土,因為種籽要發芽需要多水分,選擇保水性夠「土」會「石頭、沙」來得適合。

將土填至9 分滿後,種籽倒進盆內囉,種籽排越,這樣後會有空隙,滿滿一盆可愛!是讓種籽一層全部蓋過土,這樣出來會美喔!將火龍果籽鋪完後,要準備澆水囉!因為種籽鋪上,如果你一股腦兒澆水,種籽會浮起來同一處集中,所以我們建議可以噴水器噴表土,保持表土濕潤,不用噴太多水。

有提到種籽要發芽需要有多濕氣,我們可以盆上包住一層保鮮膜,不用擔心會悶著種籽而爛掉,保持一個通風且環境,不要直射陽光,不要是風環境。

你們看!三天時間,火龍果發芽了啊!直到全部出新芽後保鮮膜完全掀開,黑色一點一點不是蟲、是火龍果種籽殼喔,種子外殼會陸掉落,火龍果苗會多,芽有朝氣模樣看起來是有成就感呢!第二張照片是種植一星期後,得高了呢~有發現他歪一邊嗎?因為我們他擺窗邊,他有向光性,著光方向生長啦!想讓他回來盆轉個向可以囉。

早期因枝條取得,只能利用實生苗大量繁殖進行栽植,目前扦插苗繁殖普遍,將枝條剪下直接定植於田間。

紅龍果枝條帶有氣生根,定植1~2個月後長根。

若為育苗,插枝長度應取30公分以上,並選取生長勢強、、向陽、無病蟲害、1~2年生肉質莖枝條,枝條基部削尖或斜切,置於蔭涼處讓傷口乾燥癒合後,沾少許發根劑或殺菌劑,斜插於疏鬆培養土,加快發根速率減少切口,如能颳去少許肉質莖露出中心維管束扦插更佳。

龍果栽培技術否,會直接反映外觀。

此為越南紅龍果,在外觀上即轉色,果皮無法完全轉紅、鱗片偏長且。

剪下肉質莖可乾數天,待傷口癒合後再行扦插,可預防基部(基腐病)。

亦可將剪下枝條直接定植,但深度超過3公分,基部周邊覆滿土,初期水分供應多,否則傷口,但2個月長根後,水分供應要,加速新芽抽生速度。

利用扦插繁殖為目前種苗培育方法,且能保有原母株特性,全年可進行。

從種植上講主要是看種紅肉是白肉。

種火龍果 Play

依氣候環境及枝條生長情形選擇嫁接方法,成活率可8成以上。

切接或嵌接繁殖時,砧木選擇多年生,不帶芽體肉質枝條,砧木30公分長,高温期嫁接加紙袋保護以防接穗失水萎凋;梢接及芽接多氣候初春進行,嫁接後芽體若抽長枝條90公分以上,氣候環境適合時隔年開花。

紅龍果一年四季栽植,但以春秋兩季季節,可減少枝條水分散失。

定植後抽出新枝10~14個月後可現花苞,原母株可能當年即會萌花,但母株與過於新枝不留花果,培育枝條原則,定植後隔年開始少量留果。

紅龍果換種方法 一,穗砧中心維管束須密 切接合。

紅龍果多年生攀附性肉質植物,主枝須攀附牆壁或支撐架,使其依附生長,興趣栽植者可籬笆、圍牆支撐物旁種植,大面積商業栽培時則搭建攀附設施,顧及與耐久性。

支撐架型式影響日後管理作業,包括修剪、套袋、採收作業方便性,並且影響單位面積產能燈照處理成本,因此評估,才能降低生產成本。

10多年前大多利用葡萄棚進行水平式栽植、籬壁式攀爬、單株放任栽植、架設塑膠管生產模式,但前述方法多淘汰不用。

商業生產大多採下列所述2種方式搭架,行株距支架型式而異,行距2.8~3.2公尺,株距單樁式2~2.5公尺,A字型45~60公分,支撐架高度1.2~1.8公尺。

中美洲及越南大多採用此種方式,豎立材料包括水泥柱、耐腐樹幹、塑膠管(錏管)內灌水泥、錏管或組合防銹鐵條、竹節鋼成塔型。

此法管理作業,亦可試分2~3層栽培(支柱高度架),可提高產量。

水泥柱(全長180~210公分)而言,可設計架設為入土深度60公分,地上部約120~150公分,柱子大小直徑10~12公分,柱內含2支4分鋼筋,柱形方形主。

其搭建成本雖貴,但,載重力,單柱中可使用材質。

(見表一)種植法柱四邊選擇種植2~ 3株苗,人工塑膠繩(布條)捆縛,日後氣生根出後亦可於柱面上,使枝條沿柱上攀至頂,伸長後依附鐵圈上遷往四周使其散佈下垂,只有下垂枝讓它抽蕾開花,主幹側芽剪除。

因偶有枝條會自水泥柱頂端斷裂,為避免此情形發生,應以鐵線綁縛或於頂端加支撐環狀物如廢輪胎、鐵架或拉鋼索,以免附著部位温度過或折斷。

利用木樁來栽植常因木頭或載重過量而全株倒伏,建議採用。

單樁式種植獨立栽培,考慮種植方向,並且通風透光性,可以降低病害為害蔓延速率,枝條管理上應使下垂枝條向四周分佈勻(人工輔助),以免傾斜。

錏管焊接圓形鐵架成本,但考量 枝條重力,以防倒伏。

錏管、鍍鋅管、鐵條、塑膠管或竹桿材料交叉架成A字形,叉點加以水平置放材料或另埋地樁拉鋼索加強支撐枝條生長,生長藤蔓牽引至水平架上,並使其平均分佈,此法採收管理屬,設置成本稍低於單樁水泥柱式。

(見表二)枝條可利用株間空間,結果面多,單位面積產量,並且有利於燈照產調處理。

但此法須注意排向受光強度(南北向主)受風面(預防倒伏)。
種火龍果

缺點為因密集栽培,通風性,枝條披覆複雜,不易控制枝條數量。

人工採果修剪作業刺傷。

A字型排架栽植法高密度種植,罹病即會蔓延,於病蟲害預防。

紅龍果可讓其攀附牆、咕咾石、活樹樁上,於電線桿上。

棚架(利用葡萄棚)做為支附物,此法讓紅龍果枝條棚架表面葡萄藤生長,因向水平伸展莖蔓多分枝而抽蕾開花,結果面大都棚架上採收,多年後棚頂上枝條密密麻麻修剪。

紅龍下垂枝條開花結果,水平枝條雖受光面積多抽長新芽,結果量反而。

每年春季,枝條上刺易抽生新芽,主幹上及主枝上芽體(刺),宜香蕉刀全部割除,若為結果母枝可於上方位置選留1~2顆芽培養成結果枝。

結果枝達60~90公分以上時宜摘心或截短,避免繼續生長觸及地面或畦溝,並促進枝條,提早開花結果。

龍果根系淺,且為肉質莖,使用年年春系統性除草劑除草,應採用機械除草或鋪覆稻殼、抑草蓆防治雜草。

另外,進行草生栽培可具有保水、保肥、增加地温、防土壤沖刷、減少土壤養分流失效果,紅龍果根羣生有所助益,但有些病蟲可能會因此有增多趨勢,如螞蟻、椿象及蝸牛,多加注意防範。

使用絞碎枝條用機械,有利於清除田間 枝條。

紅龍果萌梢期肉質莖生長過於,有使支架倒塌慮,因此修剪為每年控制枝條量作業。

而整枝方式會影響修剪作業,並間接影響人力管理成本,因此建園當時即應考慮支柱高度,進行修剪作業。

每年修剪於產期結束後進行,當年生枝條進行疏刪,後配合灌溉及肥培,促使萌生新枝,選擇培養此新枝作為明年結果枝。

另外修剪量應考量植株整體營養狀況。

【希望聲2020年12月2日】(編輯:趙子馨) 現在美國有很多亞洲人種植紅龍果,是因為它營養價值?還是因為好吃?這兩方面原因有,紅龍五、六月份時令水果,它,肉多汁多。

它排毒解毒抗衰老、養顏補血降血脂,應季而生,可解決因而帶來一些問題。

除此之外,人們喜歡種它有一個原因,因為它好種,種。

紅龍果人們説火龍果,正確名稱叫仙人掌果、量天尺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或蛇鞭柱屬植物。

龍果品種很多,果皮顏色分,有紅果、黃果、果肉顏色分,分紅色、白色。

後形成所謂白肉紅果、紅肉紅果、白肉黃果。

從種植上講主要是看種紅肉是白肉。

紅龍果是一種多肉植物,它生長過程中是要攀爬,但它不是爬。

人們種植時是它作一棵樹養植,如插一根棍子或柱子,它會棍子或柱子爬到上面垂下來,好像傘垂下來。

可以它們搭支撐架,讓它們去攀爬,成樹去養護它。

紅龍果是一條一條垂下來。

如果要種二三棵以上種植之前要準備支架,支架可以採用木頭、水泥或者鋼管,鋼管導熱性烈日照射下發燙,為防止燙傷需要覆蓋一些纖維,支架要做結實有承重力,供給紅龍果生長中做攀爬。

如果是盆栽或是單棵種要準備木棍立柱做攀爬支撐。

龍果壤土要沙質壤土,栽種時可以施一點雞糞。

但是雞糞不能碰到它根部。

龍果根,種盆裏或者要種地方,種時候不要,要種,如果種會造成枝幹部分。

只要埋土裡可以了。

其實枝條放在地上倒。

另外紅龍果要種太陽下,根部保持二個巴掌範圍濕潤,但不要積水,土壤要具有排水性,種時候要有面積,保證根系能夠分散展開。

盆栽需盆。

種後一個月之內可以發芽。

紅龍攀爬植物,需要立柱棍子或架子供其攀爬。

可用繩子其到立柱棍子上,或到支架上,它枝條上氣根會同時自己抱綁立柱棍子上。

如果只想養一棵仙人掌不要吃果子,到這一步可以了,如果想吃上自己果子進入剪枝養護階段了。

火龍果沒有開花結果時,開花結果,其栽培方法了,開花結果時候,每一年五月到十月這一段時間是盛產期,倒回去二個月,即三月到四月時要澆水。

施肥料主要是二種,即磷肥和鉀肥,比如有一點氮肥ok,比如5-15-20。

        台灣紅龍果產業民國80年代開始發展,其間88-92年增長期、93-98年盤整改進期及99年蓬勃擴張期三個階段。

早期農民栽培品種白肉種主,後推出需人工授粉優質紅肉品種,開啟了新一波種植熱潮,目前肉種栽培面積超過白肉種。
種火龍果

栽培技術門檻、植株適應力強,全台各地能種植紅龍果,106年栽培面積達到2,846公頃,總產量66,126公噸,短期間量能大增結果,造成國內市場出現供需現象。

  紅龍果果實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營養成分,外觀討喜,因此受消費者歡迎,且面臨氣候變遷衝擊下有產能,實為果樹栽培品項。

促進龍果產業發展及提升市場競爭力,特請本場同仁龍果栽培管理、肥培管理、病害管理、蟲害防治採收後處理技術五大面向撰文闡述,提供栽培業者參考,於紅龍栽培管理上加以運用。

      紅龍果(pitaya、dragon fruit) 稱火龍果、龍珠果或仙蜜果,為仙人掌科三角柱屬多年生半攀緣性肉質植物。

原產於中美洲,目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種植。

台灣地區於 80 年代開始進入龍果產業化生產,106 年栽培面積達 2,846 公頃,產量 66,126 公噸,發展十分迅速果樹品項。

種植區域遍佈全台,但主產區彰化縣、南投縣、屏東縣嘉義縣中南部縣市主。

一、品種      台灣地區紅龍果品種以三角柱屬 (Hylocereus) 主,可分為白肉種 (Hylocereus undatus Britt. & Rose) 紅肉種 (H.polyrhizus (Weber) Britt. & Rose;H. costaricensis (Weber)Britt. & Rose) 兩大類。

白肉種以越南白肉種台灣種植品系代表,紅皮白肉,果形分為橢圓形圓形兩類,花期 5 月 9 月,具自交親合性需人工授粉順利著果。

全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16° Brix,果肉中心可達 18-21° Brix,風味成熟度有關,果果肉肉質帶酸度,果則肉質、酸度、糖度。

果皮色澤易受光線影響,故栽培過程中,多具遮光效果牛皮紙袋資材作為套袋,使果皮呈現亮紅色。

植株受強光危害出現枝條黃化曬傷情形。

紅肉種部分品種多樣,外觀紅皮、果形圓形、圓形或橢圓形,果皮與果肉色澤隨品種差紫紅色有,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於白肉種,中心含量達 19-22° Brix,果肉質地,果肉具香味。

可分為自交親合需人工授粉品種,如蓮花、福龍、帝龍蜜寶種,需要夜間進行人工授粉作業,工序、耗工費時,此類品種淘汰。

另一類自交親合型,需人工授粉產生果 600 公克以上大果,如紅種及紅種,為目前栽培主流。

因此類具自交親合、大果及糖度品種育成,使台灣紅龍果產業發展。

( 一 ) :龍果喜好通氣性及保濕區域生長,田間多分佈於土面下 30 公分以內區域,採橫生長。

龍果根系浸水缺氧、施肥量過及使用堆肥環境中易造成根系死亡。

另紅龍果枝條支柱接觸面會產生不定根纏覆支柱,藉此植株往上攀附生長,而此類根系具有養分吸收能力。

( 二 ) 莖 ( 枝條 ):紅龍果枝條稱肉質莖,外觀蔓藤狀三角柱,外層具有防止水分散失蠟質角質層保護,中間具有葉肉組織是貯藏養分地方,植株樹勢、養分累積時,枝條呈現飽滿狀態,若植株大量留果、樹體養分過度消耗時,會呈現乾狀態。

因此,枝條狀態是樹勢是否判斷指標之一。

4. 另於施肥區間可噴施即溶肥料於紅龍根系,營養生幼果期可噴施200-400 倍氮液肥如台肥即溶 1 號、開花期可噴施 200-400 倍磷液肥如台肥即溶 4 號、轉色期可噴施鉀液肥如台肥即溶 5 號或 6 號肥料。

種火龍果 Play

延伸閱讀…

圖文步驟教學:火龍果種籽盆栽

怎麼種火龍果?

( 三 ) 花:龍果花為完全花,具有萼片、花瓣、雄蕊與雌蕊花器構造。

雌蕊位居中央具有約 20 公分花柱及多分叉觸手狀柱頭,周圍有一圈雄蕊包圍。

花柱及柱頭雄蕊羣位置決定龍果是否需要夜間人工授粉關鍵。

當花柱太長、柱頭雄蕊位置時,此品種需要人工授粉才能順利著果,如蓮花或福龍種。

而越南白肉、大紅及紅種其花柱與雄蕊同一平面,開花後花粉可直接散佈柱頭上完成授粉步驟。

( 四 ) :紅龍果果實歸類為大漿果,可分為果皮、果肉種子三部分,果皮外部鱗片狀構造為萼片,發育初期呈綠色,隨果實成熟度轉紅,萼片轉色程度可作採收指標之一。

果肉是胚珠柄發育而來,大小種子數量有關,因此充分授粉花朵,子房內可產生大量種子,順利形成大果。

四、栽培模式( 一 ) 定植:台灣紅龍果栽培需搭配支架,可分為垣籬式及單柱式兩大類,其中以垣籬式普遍。

行株距方面,行距為 2.8-3.2 公尺,垣籬式株距 30-100 公分,單柱式 2-2.5 公尺。

支架高度 1.2-1.8 公尺,配合田間工作人員身高胸口高度,於後續枝條管理作業原則。

單一支柱定植 1-2株種苗,採留單一主幹方式棚架頂端,分留結果母枝及結果枝。

單株結果枝數量需配合株距調整,株距 30 公分,單株留 8-12 枝;株距 100 公分,單株留30-40 枝。

單一結果枝萌芽到後修剪汰除需 2 年時間,待第 3 年冬季修剪時由枝條基部剪除。

( 二 ) 修剪:紅龍果修剪可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於果實產季結束後 (11-3 月 )進行,主要剪除 3 年生以上及受到病蟲危害老化枝條,此類枝條應由枝條基部 ( 即分支位置 ) 完全剪除,不要留存過多短枝,避免梢抽萌過多以及造成爾後植株頂部結果節位上抬病原孳生死角。

第二階段於梢抽萌後選擇位置梢保留作為結果枝,其他過多新梢則儘剪除。

第三階段抹芽處理,於紅龍果生長勢 11 月開始隔年 4 月枝條任何節位可能抽萌新梢,應芽體抽萌初期提早芽,以免養分過度消耗。

( 三 ) 疏花及疏果:紅龍果中部地區於 5月初 ( 紅肉種 ) 及 5 月中旬 ( 白肉種 )開始產生花蕾,進入生殖生長期。

約 15 天產生一批花苞,夏季 7-8月花苞出現週期會縮短 7-10 天,而後一批花期白肉種 9 月中下旬、紅肉種為 10 月上旬。

而龍果每批花苞形成數量會呈現大小批輪產生,因此大批花形成時應提高疏花量,避免留果量多而造成樹勢提早弱化。

留花原則需視植株枝條總數加以調整, 5 個枝條留 1 果且搭配隔批留果,確保每一粒生長過程中均獲得養分。

五、產期調節      紅龍果主要產期 5 月中旬 10 月上旬,有 12 批以上產出,若合理進行產期產量調節,則造成樹勢、果粒變小品質下降問題發生。
種火龍果

因此,龍果果品生產期間進行產期產量調節。

產期調節模式可分為主產季內 5-10 月產量調節非主產季 11-4 月夜間燈照產期調節兩種。

主產季內產期調節分配應先瞭解市場趨勢脈動,目前龍果市場出貨量峯主要落於 7 月,因此減少 7 月市場總生產量,回推至5 月中旬後,龍果開始形成花蕾時減少留花量。

同時提早執行疏花作業,植株狀態調節單株留果量,目前單株留果模式為 5 個枝條留 1 果枝果比例 (5 支留1 果 ),並且搭配隔批留果,即一個月生產一批,可掌控品質,生產 500 公克以上優質果,並避免留果過多而使得果粒變小樹勢弱化。

       冬季與春季非主要產期調節方面,龍果為長日植物日於 12 時以上可進行花芽分化,在台灣春分秋分之間龍果花芽分化期。

產期 6 月 12 月上旬,而生產 12-2月冬季產調果或 5 月春季產調果,可利用夜間燈照方式進行期中斷或延長日長時間進行產期調節。

      紅龍果因怕浸水,漥地或水田轉作,應做畦栽培外,若土壤有犁底層,於種植前需以機械打破犁底層,地下水位高者或鄰田水田者,應於田區四週圍開深溝,搭配抽水設備,避免田區積水,影響紅龍果生長。

龍果若種植於酸性土壤,其土壤鈣鎂含量偏低,因此建議需以石灰石粉或苦土石灰施用於土壤並耕犁入土,改善土壤酸鹼度,提高土壤鈣鎂含量與作物養分利用率。

紅龍果因根系淺,施肥管理應著重有機質肥料補充,其中堆肥具有保肥力及改良土質效果,土壤過於重者,施用堆肥可增加土壤疏鬆性,避免土壤乾,限制根系生長。

施用堆肥可誘使根系順利生並生育期施用化學肥料保留於表層土壤中,避免肥分下滲至底層土壤,導致龍果根系吸收不到養分,因此,建議應於紅龍果後一批採收後,於枝條修剪期,施用堆肥,提高後施用化學肥料功效。

堆肥可選肥料品目編號 5-09 或 5-10 堆肥。

    紅龍果因留果,施肥宜少量多次,一次大量且密集施用化學肥料,以免過量施肥導致土壤鹽害,影響植株生長,龍果重肥,許多農友過量肥,直到植株,無法生產時,其土壤EC 值,此時,使其回復生,不僅影響紅龍果生產,造成土壤劣化、浪費施肥成本及增加環境負擔缺點。

紅龍果追肥時應使土壤濕潤後,條施於畦面上,施肥位置與施用堆肥位置一樣,畦溝內 20-30 公分處。

龍果可進行草生栽培,選留田間矮性草種,或種植單一草種可,草種可選多年生豆科植物,其根系生長,可增加土壤孔隙,有助於雨季水分排除,提高土壤氧氣通透性,此外,豆科伴有根瘤菌其根系共生,競爭主作物養分,而底土層養草種根系吸收後,迴流植體,植體死亡後,分解釋放養分,可供龍果根系吸收,且草種殘體分解過程有助於維持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土壤有機質累積。

草生栽培畦面覆蓋草種,具調節土温與土壤水分變化功能,有助於品質提升。

紅龍果施肥建議如下 :1. 紅龍果施基肥前應檢測土壤肥力特性,採土位置畦溝畦面20-30公分處,若土壤 pH<5.0 者建議可施用石灰資材改良土壤,於冬季修剪枝條時期並於施基肥前 20 天,土壤鎂含量,選擇施用石灰石粉或苦土石灰,每公頃施用 1,000-2,000 公斤並土壤混合或覆土,藉以調整土壤酸鹼度並補充鈣鎂。

2. 紅龍果根系且分佈廣,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利保肥促進根系生長,有機質含量於 2%,每公頃 30-40 噸堆肥;有機質含量介於 2-3% 者,每公頃 10-15 噸堆肥;有機質含量於 3%,每公頃 6,000-8,000 公斤堆肥。

堆肥可選擇氮含量 2% 左右且 pH 與土壤互補者。

於冬季枝條修剪期施用後土壤混合或覆土。

3. 肥料三要素用量為 N-P2O5-K2O=220(280)-160(220)-240(320),肥料分配率與要素施用量如下表一表二所示,單質肥料施用量如表三所示,複合肥料施用量如表四,其中複合肥料種類,可土壤肥力及植株生育狀況調整,如 4 號複合肥料 (11-5.5-22) 輪用,並非一成不變施用 43 號複合肥料(15-15-15)。

4. 另於施肥區間可噴施即溶肥料於紅龍根系,營養生幼果期可噴施200-400 倍氮液肥如台肥即溶 1 號、開花期可噴施 200-400 倍磷液肥如台肥即溶 4 號、轉色期可噴施鉀液肥如台肥即溶 5 號或 6 號肥料。

延伸閱讀…

火龍果栽培

紅龍果怎栽培?透過栽植技術,取得成本與產量間的平衡

噴施肥料否可視植株生育狀況作調整。

龍果生產期,可月初施用粒狀肥料,月中施用液體肥料,如此交替施用。

一、紅龍果病害介紹( 一 ) 莖潰瘍病 (Stem Canker)     莖潰瘍病子囊真菌 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所引起,可危害植株肉質莖及果實,造成莖部,並重影響果實外觀。

初期病徵枝條或果呈現黃色病斑,中間有一個針頭紅點,隨著病斑擴展成紅褐色潰瘍斑點,褐斑中央開始產生柄子殼,癒合成褐斑;病斑到後期會破裂、穿孔,乾孔內緣密生柄子殼。

罹病枝條或果於高温環境下,會使肉莖軟爛,時可腐壞剩中心維管束。

罹病末期組織上產生穿孔破裂斑內,含有大量柄子殼可做田間二次傳播源,於高温多時期,如梅雨颱風季節,可藉雨水飛濺傳播,罹病枝條傳播花器、上。

( 三 ) 基腐病 (Basal Rot)    本病害其主要感染植株根基部,下雨過後、田區現後植株基部開始出現水浸狀並蔓延,基部切開呈現枝條肉質部分褐化。

本菌卵孢子型態殘存於土壤中,濕度環境下,透過釋放遊走孢子進行傳播。

本病夏季發生,且植株傷口產生十分相關,若遇颱風侵襲、田區積水或除草後下雨情形,則病害迅速發生及蔓延。

( 四 ) 濕腐病 (Wet Rot)   本病害採收後罹病花柱或果梗切口處入侵,果肉方向產生水浸狀軟腐,發生十分迅速,2-3 天果完全水浸狀腐敗,且果皮鱗片易剝落。

濕腐病若感染於幼果,造成果皮與果肉內部褐化,果皮出現紅綠相間顏色。

若花苞染病則產生水浸狀潰爛情形。

此病原菌藉風雨傳播,孢囊孢子為主要感染源,可能殘存於果園空氣、落花、落果與土壤表面,於降雨環境下,傷口或組織侵入,迅速導致腐敗;濕度時於病組織上產生黑色柄孢囊,成為田間二次感染源。

發病後,可於 2-3 天內造成濕腐病徵。

( 二 ) 避免於下雨天或陰雨天搶收或除草:濕腐病基腐病於下雨後於濕度狀況下透過傷口入侵,並且侵染速度。

因此建議避免於下雨天或陰雨天搶收或除草。

若必需這樣氣候狀況下收穫或除草,應注意植株傷口消毒。

目前並沒有濕腐病或基腐病登記藥劑,但可以利用 4-4 式波爾多液於下雨前後進行防治,避開花期使用。

( 三 ) 嚴格清園:許多病原菌可組織病斑上殘存,果園受害時即應嚴格實施清園。

若肉質莖上潰瘍病斑出現黑色小點或者出現炭疽病褐色斑,應剪除並移出果園銷毀;若枝條出現少數病斑,可用乾刀具將病斑挖除,可減少病原菌傳播,使用後刀具可用 0.5% 漂白水浸泡 5 分鐘殺菌,避免病原菌藉由刀具傳播。

另花器是腐病、炭疽病及潰瘍病菌殘存構造,因此謝花後修剪殘花病移除田間,避免殘花上病原菌成為田間二次感染源。

( 五 ) 栽培管理:選擇通風、日照田區種植,並修剪枝條,避免昆蟲、蝸牛及螞蟻取食降低傷口形成,可減少枝條碰觸產生傷口,減少病原菌傳播,可減低病害發生。

紀錄,有多種蛾類幼蟲會取食紅龍果植株,包括莖幹、花器與果實,其中見斜紋夜蛾與毒蛾類。

斜紋夜蛾為十分常見害蟲,食性而雜,危害各式果樹、蔬菜、花卉。

雌蛾交配後飛田間,產下內含數上百顆卵粒卵塊,外覆黃褐細毛。

其幼蟲外皮,呈墨綠暗褐色且具黑斑,啃食紅龍果植株,並向外擴散。

幼蟲有「晝伏夜出」習性,並於土壤縫隙內化蛹,待羽化後交配、產卵,造成危害。

毒蛾類是植株產下卵塊,其幼蟲顏色豔,體覆細毛,可以手觸碰壓,以免細毛內毒液造成皮膚紅腫、發炎。

防治重點:於這些蛾類食性廣,可以雜草維生,其危害發生於欠缺管理或草生栽培之果園,因此首要重點即是控制田間雜草密度與高度,草生栽培地被超過 15 公分,以免孳生蟲害。

田間發現卵塊應隨手摘除並攜出丟棄或徹底揉碎,不可放任不管或棄置於地面,以免幼蟲孵化、擴散後造成危害。

建議可吊掛斜紋夜蛾性費洛蒙誘引器,藉此降低田區害蟲密度,亦可偵測蟲害發生情形。

性費洛蒙誘引器需遵照建議吊掛密度設置 ( 約 10-8 個 / 公頃 ),陷阱間過密,並應定期更換誘引藥劑。

害蟲發生時應及時推薦藥劑或非農藥資材進行防治,以免危害加劇。

 (二 ) 蠅類:「蠅」與「瓜實蠅」喜好作物有所不同,但龍果上可同時發現這兩種害蟲。

瓜、蠅雌蟲會產卵管戳刺紅龍後產卵,並造成果表傷疤。

若卵孵化,蛆蟲會果肉間鑽食,並造成腐敗而失去商品價值。

蛆蟲會鑽出,彈跳地面,於土壤縫隙間化蛹。

成蠅平時可棲息於周遭雜木林休息、覓食,待需產卵時前往果園危害。

防治重點:於瓜、果實蠅同時可危害紅龍果,故應同時防治,且這類害蟲藥劑噴灑防治效果,應改以「誘引」與「隔絕」為主要管理模式。

「克蠅香」是瓜、蠅所設計的複合式誘引劑,可大量且降低田間雄蠅密度,適合運用紅龍果園區,吊掛時注意保持適當間距。

另外,亦可利用酵母球誘引陷阱,同時誘殺雌、雄蠅。

黃色黏紙或噴膠能同時誘殺雌、雄蟲,但因為是利用害蟲視覺反應引發誘殺效果,應設於明顯位置,並定期換,維持效果。

( 三 ) 金龜子:白點花金龜屬金龜子會受龍果吸引,飛來並停棲於植株上。

金龜子可能會取食紅龍果莖幹,造成傷口並引發感染;其鈎爪於爬行時會造成幼果果表損傷,致使商品價值下降。

金龜子幼蟲居住於土壤內,即俗稱「雞母蟲」,植質 ( 有機質 ) 食,幼蟲於土中做蛹室,羽化成蟲後爬出土面活動、覓食。

防治重點:,噴灑藥劑防治金龜子效果,應以其他防治策略降低危害。

於金龜子幼蟲植質生,故園內應合理施用有機質;過多有機質會使金龜子於田間孳生,會吸引其前來產卵。

白點花金龜類喜食水果,可至菜市場索取淘汰果品 ( 鳳梨皮、香蕉效果最佳 ),放入臉盆容器後,置於田間誘殺。

此類金龜日行性,趨光性,建議燈光誘集來防治。

草生栽培或欠缺管理之果園發生椿象危害,常見的類羣有椿象科椿科昆蟲。

椿象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其口針小型害蟲,植物本身造成直接。

當花苞、幼果遭椿象吸食後,會產生點狀傷疤,會發展成顆粒狀突起,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防治重點:椿象廣食性害蟲,平時喜歡棲息於雜草、灌木叢間,紅龍果產生花苞、幼果時前來吸食危害。

因此,草生栽培時應妥善控管田區地被高度,若無暇修剪,建議舖上雜草抑制蓆,以免孳生椿象害蟲。

椿象可以植保手冊推薦型藥劑進行防治,但因體型,目前無適合誘引劑或有機防治資材。

苦楝油皂素可能有些許防治、趨避功效,或可提早套袋,阻隔椿象取食。

( 六 ) 薊馬類:薊馬食性小型害蟲,取食各式作物、路樹雜草。

正如小型害蟲,薊馬於高温乾燥時繁殖速度快,半個月內完成生活史。

薊馬取食植物組織,體型且喜歡躲藏於植株縫隙中,故危害初期察覺。

受害植物組織產生會痊癒傷疤,影響植物後續生長,會降低作物產品價值。

防治重點:於薊馬危害查覺,建議於受害風險期提前進行預防。

當温度、氣候乾燥,且植株正在發育花苞幼果組織時期,應以推薦藥劑或非農藥資材薊馬進行防治,並加強花苞、果梗、鱗片縫隙處施藥,以免薊馬躲藏危害。

平時應做好田間雜草管理,且受害而淘汰花穗、幼果不可棄至於田間,以免薊馬轉移至植株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