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台,是指1969年發展社區天線後,自1970年代[1](19761995年間),台灣民間社區天線業者當時依法成立三家商業電視台之外,私營各種地下電視台統稱。
早期合法化前,主要利用盜版錄影帶、錄影設備、衞星天線、纜線播送。
“第四台”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這些節目老三台陳腔濫調精采鮮,故受到消費者喜愛。


台灣電視廣播自1960年代開始普及化,中華民國政府開始改善大氣電波廣播無線電視,並使家庭電視普及化。
不過,當時台灣只有三家商業電視台,包括台灣省政府與日本資本合營台灣電視公司、中國國民黨經營主力中國電視公司、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教育部經營主力中華電視公司,合稱“老三台”。
老三台官方色彩,節目迎合台灣民眾要求。
初期“第四台”主要播放台灣鄰近國家(日本)衞星電視節目,有一些電影錄影帶、股市資訊、摔角,有色情片、六合彩資訊。
“第四台”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這些節目老三台陳腔濫調精采鮮,故受到消費者喜愛。
1990年代中期,第四台總數有幾百家,訂户估計超過300萬,滲透率達70%以上。
1993年第四台總數達400家,1998年縮減到只剩100家左右。
“第四台”出現,令各式各樣電視台林立,這些“地下電視台”理念各有不同。
當中有些電視台稱為“民主電視台”或“民主有線電視台”,簡稱“民主台”,第四台地下廣播方式廣播,而且其政治理念傾當時反對黨民主黨。
不過,立法院三讀通過《有線電視法》後,市場競爭壓力下,有些民主台改名,自稱民主台;例如“基隆民主有線電視台”賣東森媒體集團並改名為“基隆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但於2001年結束營業。
要成當代包租公,擁有套房滿租「秘密武器」,跟上時代腳步,提升設備和「省到錢」感覺,能讓房客賴著不想搬家了!國內有線電視收視費標準是每月 480~600 元,一年 5,760~7,200 元上下,如果是分租套房,第四台業者規定要「間計價」。


延伸閱讀…
許多人一打開電視機,第1台一路轉到200多台,有線電視(俗稱第四台)提供我們許多頻道選擇,不過即使種類多元,我們習慣收看是某幾台,每個月所繳第四台費用和實際觀看頻道不符合比例。
未來編這次要告訴大家,如何透過訂閲制觀看你需要頻道,看多少付多少會造成浪費。
收看電視方式,古早屋頂天線接收訊號,到利用電纜線接收訊號,而隨著政府大力推動有線電視數位化,再演變成每個人家中會有一台有線電視機上盒,我們習慣一打開電視有熟悉第四台頻道,第1台一路轉到200多台有節目可看,不過這產生了一個情況「我們需要那麼多頻道嗎?」不過電視是許多人不可或缺一部分,讓家人關係,即使沒有收看節目,但會一起坐在客廳看電視;加上台灣屬於高齡化社會,許多老年人是透過電視來接收資訊,遙控器排解。
以下介紹3種看電視選擇,讓你可以需求訂閲,會減少過往和家人一起看電視,能實踐多少買多少生活態度:現代競爭租屋市場中,房東要花心思租屋空間佈置、傢俱、擺設上,要符合年租屋族多面向需求,才能精準地抓住房客心。
要成當代包租公,擁有套房滿租「秘密武器」,跟上時代腳步,提升設備和「省到錢」感覺,能讓房客賴著不想搬家了!國內有線電視收視費標準是每月 480~600 元,一年 5,760~7,200 元上下,如果是分租套房,第四台業者規定要「間計價」。
延伸閱讀…
過去沒有無線電視競爭時,房東面第四台業者地起價,只能選擇忍氣吞聲,有業者逼迫房東升級數位電視,直接將類比訊號斷訊。
現今房東於電視選擇性多了,讓市場能夠保有良性競爭,價格可以合理。
如果有優惠活動,例如 MOD 推出家庭套餐、電影199 及戲劇199 ,加上總計四台 MOD機上盒,總費用 800 元以下,每台 MOD 費用落每月 200 元左右。
但要注意是,四台 MOD機上盒需共用同一密碼,所以鎖碼頻道和個別付費節目無法控管,房東要維護自身權益,需和房客定。
智慧型數位機上盒來説,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功能小異,只要選用安全合法品牌,挑選新款電視盒,基本上房東不用過於擔心功能差異。
智慧型數位機上盒可以觀看 HD電視節目、能進行多媒體播放,熱門機上盒像是 OVO、BANDOTT 鴻海、安博盒子、PX大通…,房東可自身需求如:價格、手機投影、遙控器功能,或是否內建頻道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