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縱火案(德語:Der Reichstagsbrand)是德國建立納粹黨一黨專政獨裁政權關鍵事件,發生1933年2月27日,柏林消防隊於晚上9時14分開始接到德國國會大樓火警報告。
同時幾個地點發生火災,但當消防隊到達時,主要議會大廳發生爆炸,燃起大火。
警察搜索現場時,發現了失業荷蘭籍建築工人馬裏努斯·範·德·盧貝。
他是共產主義者,不久前才到德國。
總統興登堡簽署《保護人民和國家帝國總統令》。
納粹黨首腦宣稱這起事件是第三共產國際策劃,逮捕了三名駐共產國際保加利亞人: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當時警察並知道季米特洛夫是共產國際負責人,萊比錫審判時,季米特洛夫自己辯護,宣佈無罪釋放。
1932年11月德國國會選舉後,經歷政局動盪總統興登堡希望建立一個基於議會但排斥社會民主黨人和共產黨人內閣。
前總理帕彭1933年1月4日會談(德語:Treffen Papens mit Hitler im Haus des Bankiers Schröder)達成合意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得到説服興登堡選為接替庫爾特·馮·施萊謝爾德國總理,但他領導納粹黨議會584席中佔有34%席位(196席)。
他希望通過魏瑪共和國憲法規定《授權法》,授權法規定總理可以通過議會自行制訂規章代替法律。
震驚國際2019年日本「京阿尼縱火案」,造成36人死亡兇手青葉真司,今天2024年1月25日京都地方法院審判:被告青葉真司當初犯行時並沒有精神喪失,具有完全責任能力和判斷力,且縱火殺人犯行殘虐,判處青葉真司死刑。


當時左翼德國社會民主黨是議會中第二大黨,佔有20%席位(121席),第三大黨德國共產黨佔有17%席位(100席),兩黨堅決反對通過《授權法》。
因此希特勒合法取得總理職位後,要求總統解散議會,定於1933年3月5日選舉。
希特勒要想佔有議會需要三分之二多數,壓制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
2月4日,總統興登堡簽署了《保護德意志人民帝國總統令(德語:Verordnung des Reichspräsidenten zum Schutze des Deutschen Volkes)》。
1933年2月27日,國會大廈縱火事件發生後,納粹黨宣稱這是共產黨發動革命信號,大力宣傳德國處於共產黨發動革命關鍵時刻,只有通過《授權法》才能制止共產黨發動革命,否則德國會處於共產黨統治中。
1933年2月28日《國會縱火法令》發布,德國共產黨列為非法。
3月5日,選舉結果647席中,納粹黨贏得了288席,社會民主黨取得120席,共產黨雖然列非法,仍取得81席;納粹黨加中央黨(73席)席次雖過半數,但沒有能達到2/3不足以修憲。
取消德國共產黨席位,且缺失席位並選舉;同時德國社會民主黨成員進行恐嚇和人身威脅,社會民主黨人26人棄權,有94人;由此終於獲得議會需要三分之二多數贊同通過《授權法》。
範·德·盧貝審訊後,承認是他反對納粹黨而縱火。
歷史學家共識是他參與了國會縱火,但是否有共犯、是否德國共產黨指使有分歧。
[1]《國會縱火案法令》和德國共產黨領袖同時進行審訊,當局3月1日宣佈產黨意圖暴動,因此為非法。
第二天,納粹衝鋒隊佔領全國所有共產黨黨部。
共產黨領袖被捕,衝鋒隊禁止共產黨員參加選舉。
後3月5日議會選舉中,納粹黨贏得了44%席位(288席),但沒有能達到2/3成為多數黨;共產黨雖然列非法,仍取得81席。
其中德國國家人民黨支持希特勒,兩黨佔52%席位。
後納粹黨通過《授權法》,國家人民黨及天主教中間黨支持法案,其中只有社民黨沒有投贊成票。
《授權法》通過後,希特勒一個月內取締所有非納粹黨派。
而國家人民黨解散,併入納粹黨。
震驚國際2019年日本「京阿尼縱火案」,造成36人死亡兇手青葉真司,今天2024年1月25日京都地方法院審判:被告青葉真司當初犯行時並沒有精神喪失,具有完全責任能力和判斷力,且縱火殺人犯行殘虐,判處青葉真司死刑。
京阿尼縱火慘案發生於2019年7月18日,當時41歲青葉真司,前往位於京都伏見區「京都動畫」(Kyoto Animation,俗稱「京阿尼」/ 京アニ)第一工作室,侵入工作室後傾倒汽油縱火引發爆炸;這起稱為「平成以來縱火」慘案,後造成36人死亡、35人傷,無言震驚悲劇,讓日本和世界各地動畫迷們。
日本戰後死難者殺人事件──36死32傷「京都動畫縱火案」(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簡稱「京阿尼」)──5年,京都地方法院(京都地方裁判所)日本時間2024年1月25日一審宣判,聲稱因小説抄襲而犯案、有妄想症狀被告青葉真司(45歲),被判處死刑。
台灣日本文化、經濟社會層面密切,司法領域2023年起高度嵌合──台灣開始實施「國民法官」,仿照日本2009年上路「裁判員制度」,由3位職業法官抽選出來6位公民,殺人重罪合審合判,解放過侷限業菁英司法領域,朝向「國民參與審判」境地。
京阿尼案中,被告精神狀態刑事責任能力成為爭點;而過往刑事案件上路國民法官,台灣司法審判遭遇「病人或是罪犯」問題。
《報導者》整理自2023年9月橫跨京都地方法院法庭紀錄今日判決現場,這場世紀大審審判過程中,提供思考借鏡。
犯下錯青葉真司,當場遭火舌吞噬,全身90%三度灼傷。
儘管搶救後恢復意識,但後青葉真司身體狀況無法交代案情,4個月後開始接受偵訊,調查因此多次延宕,全案直到4年後2023年才於開始審理。
宣判當日,法官和裁判員希望被告可以專心聆聽,理解遭判刑理由,打破慣例,先念出主文判決結果,而是判決理由開始説,説達1時多,一度休庭完成宣判。
審判長表示,儘管本案被告身心狀況是審判重點,但判決後認定,青葉真司犯案之前計畫、研究行兇手法,到京阿尼工作室現場勘查,犯案之前有躊躇十多分鐘紀錄,這些行為顯示被告行兇時具備行為能力、並非處於精神失常或耗弱狀態,因此不符合減刑條件。
《NHK》傳回法庭旁述,審判長發表死刑判決後,法庭內的倖存者、遺族旁聽民眾,許多人地掩面啜泣。
被告青葉真司確認審判死刑判決後,輪椅上深深一鞠躬,接著一言不發地退庭。
判決出爐後,京阿尼案慣例,派出4名裁判員2名補充裁判員出席判決記者會。
日本新聞協會規定,媒體可以記者會上提問,但不得揭露任何足以辨識裁判員身分消息。
「我希望這樣悲劇,不要重演,」一名40多歲男性上班族裁判員,記者問及判決心情時表示,於京阿尼案審判時間、案件情節,因此裁判員們情緒壓力繃、法庭中哭泣,「我們很努力要保持,但聽見證詞故事,卻往往忍不住落淚,這難。
」30多歲女性上班族裁判員表示:過程中,裁判員感謝每一位願意訴説歷證人,中感受到生命重量。
另一方面,儘管京都檢方、京阿尼社長八田英明以及絕大多數被害者家屬,一審結果感到,少數受害者遺族於青葉真司死刑判決感到疑慮。
「我認同死刑決定,」一名逝世動畫師父親,判決後私下對《朝日新聞》表達自己複雜情緒。
事件中痛失愛女他強調,雖然自己能理解其他遺族被告死刑訴求,但他自己這樣結果,是否是女兒希望,「我感覺京阿尼案適合死刑結局,因為京阿尼製作動畫總是調人性。
而青葉真司鑑定結論有什麼想法?「死刑無其他可能,我希望能結束,」青葉真司表示。


延伸閱讀…
橫跨3個月開庭過程中,青葉真司人生風景浮現,讓人一窺「作小説京都動畫剽竊」妄想,是如何性格與精神疾病中交織誕生,並數十年人生起伏中強化,後生成扭曲殺意。
到開庭當下,經歷了4年治療青葉真司,仍未能完全脱出妄想世界。
當被害人家屬律師被告犯案前「是否和受苛責」進行詢問時,面律師詢問「你考慮過被害人立場嗎?」青葉真司反唇相譏「我才想問你,我抄襲時,京阿尼作何感想?」而辯方律師詢問,「如果我説,青葉先生您看到事實和其他人看到事實,你會怎麼想?」青葉真司愣住,表示明白問題意思,後來回答:「看到現實?這可能吧。
」10月底京都地院法庭,進入整個審理關鍵「深水區」──青葉真司精神狀態犯案動機關聯,這牽涉是否能減輕他刑事責任,從死刑改判無期或有期徒刑關鍵。
我國《刑法》第19條,精神障礙者犯罪行為設立無罪或減刑要件,日本《刑法》第39條規定:「1. 心神喪失者之行, 不罰。
2. 心神耗弱者之行,減輕其刑。
」而決定此一法律要件前提,是被告精神鑑定。
此一階段共計3次庭審中,即傳喚起訴前/後被告做精神鑑定兩位醫學專家,説他們判斷。
台灣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下刑事案件,鑑定或判決結果出現爭議。
台灣精神鑑定法官裁準,每個審級委託一鑑定位;而京阿尼案程序可發現,日本裁判員制度允許檢辯雙方各自委託鑑定人,公開法庭上辯證迥然不同結論,裁判員則矛盾證言中,做出抉擇。
和田央具體歸納出青葉真司性格四大特徵:是端怪罪他人傾向,從被告原生家庭背景,到校園職場際遇,他心裡印證「為何只有我這麼?」包括童年時父親虐待,裸身站外面;明明獲得柔道賽亞軍,父親要他燒掉獎牌,哭燒了它;中學轉學後適應輟學;超商打工時,認真工作偷同事告狀,因此辭職;哥哥談到被告「一切事情歸咎於別人」、「我認為這是因為父母離婚造成」。
第三是壓抑不住自己不情願時,會轉變攻擊性態度:童年忍受酗酒父親虐待,開始其萌生殺意;超商打工時期,覺得同事偷懶玩樂,自己工作認真,累積很多,後來藉故讓一些同事辭職,於被告提到這段經歷時情緒變得,使和田央印象;哥哥談到他「自己逼到牆角時,憤怒會爆發,進而蔓延到周圍人」。
後是有了想法改變,哥哥提到他「從協自己意見,無法控制地做自己想做事」。
和田央綜合分析,青葉妄想特徵主要呈現現實世界感領域,妄想內容是受他行為性格決定,「投稿説落選」使他感到人生一無所有,此一「現實世界事件」才是犯罪動機,反映出被告、誇大自我人格傾向;至於「説抄襲」「妄想世界事件」,於犯罪動機影響程度。
岡田幸鑑定青葉真司時間2021年9月3起訴後2022年2月28日,總計12次、每次3時(總計36時),被告之外,訪談被告母親和哥哥,並綜合京都地院、京都地檢和辯護律師資料,鑑定妄想性障礙(Delusional disorder),與和田央鑑定雖然措辭相似、日文有「妄想」二字,但英文原始診斷名稱有根本性:和田央檢方鑑定是執妄想「性格」特質(Paranoid personality);岡田幸之辯方鑑定是受到妄想世界(Delusion)控制影響「疾病」,反映出兩位鑑定人於妄想影響犯罪看法截然不同。
岡田幸解釋被告精神障礙犯罪之間關係,公安警察以及黑暗世界2號人物監視妄想而孤立。
青葉認為自己説落選、點子京阿尼抄襲拿去賺錢後,即萌生「無選擇只能(犯罪)結束這個局面」念頭。
因此青葉犯行,可以説他「妄想世界中成為受害者挫敗感有關」,所以辯方鑑定判斷:「妄想是犯罪動機」。
而青葉真司鑑定結論有什麼想法?「死刑無其他可能,我希望能結束,」青葉真司表示。
延伸閱讀…
岡田幸之訪談過程中,青葉願多談所謂「2號人物」細節,打算這些帶進墳墓裡,他認為即使審判中提出關於黑暗世界證詞,會(黑暗)組織否認,所以談論這件事沒有意義。
即使造成36人大火裡喪命,他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創作京阿尼抄襲。
個別傳喚和田央岡田作證後,10月30日第15次庭審中,兩名鑑定人同時接受訊問。
法官問兩位證人,整場審判到目前為止關鍵矛盾點:「妄想性障礙和妄想型人格障礙主要區別是什麼?」和田央解釋,辨識被告是端性格、還是有一些病態妄想,後者才是一種精神疾病(妄想性障礙),否則會認為是人格障礙(妄想型人格障礙);岡田幸認為,於是否有妄想,並衍生為行結果。
後,審判增田啓祐針辯方鑑定人鑑定主文提出質疑:「妄想形成動機,是否等同做出犯罪決定?」岡田幸問:「什麼決定?」裁判話説「京阿尼發動攻擊決定」、「汽油縱火殺人決定」。
岡田幸轉過頭,了一會兒説,「被告是因為妄想而形成了動機,然而妄想會複雜形式彼此混合。
」而今日一審判決中,裁判員法官合議結果,認定青葉真司不符合精神喪失、精神耗弱減刑條件,法官批評檢方精神鑑定中遺漏探討「黑暗人物」相關妄想,肯認辯方精神鑑定提出妄想存在,但認為這些妄想並非影響犯案關鍵,而是要回歸到被告本身攻擊性性格。
八田陽子和丈夫八田英明結婚後辭職,搬家到京都府宇治市,她靠著過去累積技術人脈,住家附近有意求職家庭主婦上課,邀請她們一起接下公司釋出的原稿外包工作──這成為京都動畫起點,塑造了往後京都動畫重視勞動條件、積極培育人才,大量提拔女性企業文化。
繪畫緻、人物肢體動作傳達情感,並透過光影構圖設計烘托故事,成為京都動畫特徵。
日本動畫協會統計,在案發前一年(2018),日本推出332部電視動畫,其中只有3部出自京都動畫,於多數公司。
梁世佑表示,這項呈現京都動畫經營方向:他們願為了大量生產而犧牲作品品質。
一部動畫企畫階段會開始募集贊助商,諸如出版社、唱片公司、玩具公司投資後,各巨頭出資額競爭主導權,決定委託哪一間下游動畫公司製作,梁世佑説,「於製作算可能50%,。
」於是規模,總部東京都,視為地方公司京都動畫維持營利獨立性,業界建立起商業模式──異業合作。
京都動畫其他作品中,一羣女高中生樂團故事《K-ON》促成該年全日本器行營收飆漲,帶CD多次奪下日本唱片銷售榜冠軍;發生一條小商店街愛情喜劇《玉子市場》系列作,和京都地方組織合作,振興當地觀光。
「京都動畫經驗值得台灣業者借鏡,」梁世佑表示,京都動畫資本額、能見度於公司,因此它們積極和相關產業橫向結合,大多數作品背景設定日本關西地區,是因為鄰近京都,取材、合作,才能藉此發揮京都動畫「度」優勢。
但梁世佑指出,這場縱火案不只讓多動畫公司、出版社開始注重消防員工安全,造成業界中堅人才斷層。
日本政府文化廳在案發當年(2019)調查動畫工作者勞動條件,許多20餘歲資淺動畫師年薪200萬日圓(約新台幣42.3萬元),於日本平均收入443萬(約新台幣93.9萬元)。
梁世佑表示,成本、報酬日本動畫產業大量基層勞務轉包人事費相外國工作室。
痛失人才,臨大量虧損京都動畫中。
梁世佑評論:回到法庭現場,36位懷抱著夢想抱負動畫工作者逝去;32名倖存者燒傷後肢體損害和復健搏鬥著;68個自此走上人生異途遺族家庭和倖存者,辯論終結前,來到法庭、或檢察官代念出心情以及對量刑意見。
於人數眾多,2023年11月底到12月初開庭足足花了4天,完成被害者意見陳述程序。
【明報專訊】日本知名動畫製作公司「京都動畫」(動畫稱「京阿尼」)工作室2019年遭縱火,導致36死32傷。
京都地方法院昨判處被告青葉真司死刑。
法官認為現年45歲青葉犯案時沒精神錯亂,且事前做足準備,認為他「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作家青葉以為京都動畫盜用其一份參賽説作品,因而作案,他被控殺人、殺人未遂、縱火5宗罪。
審訊中爭論點是青葉是否受妄想症影響犯案,有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葉律師稱,被告「年無法區分妄想現實,妄想世界經歷使他失去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