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是什麼】解密羅漢:深入瞭解這個文化珍寶

【羅漢是什麼】解密羅漢:深入瞭解這個文化珍寶

羅漢是什麼

阿羅漢[註 1](梵語:अर्हत्,Arhat;巴利語:Arahant),又譯阿羅訶、阿羅呵,意譯應供、應(應受人天供養),舊譯作無著、無所著、真人、至真、應真[2],漢語常簡稱為羅漢,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果位的第四果。

阿羅漢是依照佛三轉法輪解脱道的教導修習四念處、十二因緣觀、四聖諦、八聖道,於藴、處、界觀行一切有為法的剎那生滅、空、無常、苦、無我,進而斷盡我見、我執、三界貪愛、無明及其它所有煩惱,於當世捨壽時不受後有於三界中出生,脱離生死輪迴之苦而入無餘涅槃界的聖者。

羅漢是什麼 Play


巴利語arahant與梵語arhat,意為值得崇拜的人,故譯作「應供」,是動詞字根arh(意思是值得)的現在分詞[3]」

阿羅漢的意義

阿羅漢 一詞源自梵文 arhat,意指值得尊敬或受供養的人。這表明他們不僅是修行上的典範,而且是眾生學習和追隨的對象。在佛教出現之前,這個詞就在印度文化中使用,用於形容那些具有非凡德行和高深智慧的人。

佛家的十種名號之一,「應供」,強調了阿羅漢作為聖者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們應受世人的尊敬和供養。

阿羅漢的修證

要成為阿羅漢,修行者需要遵循佛陀的教導,精進不懈地修習四念處、十二因緣觀、四聖諦和八正道。這些修行法門引導他們觀察一切現象的無常、苦、無我本質,最終使他們能夠徹底放下對自我和世界的錯誤認知,達到究竟的解脱。

阿羅漢的果位 描述
佛陀 覺悟者,最高層次的阿羅漢
辟支佛 獨覺者,自己修行成道的阿羅漢
聲聞阿羅漢 聽聞佛或僧説法而達到解脱的阿羅漢

阿羅漢的修行過程

阿羅漢的修行是一個逐步放下的過程。首先,他們要斷除對感官享受的貪愛,其次是對生存於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渴望。最終,他們要克服最深層的無明和自我感,才能完全解脱,成為阿羅漢。

阿羅漢的社會角色

阿羅漢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作為佛法的教育者和實踐者,為眾生樹立了道德和智慧的榜樣。他們不追求世俗的權力和財富,而是致力於幫助他人達到同樣的解脱和智慧。

總之,阿羅漢是佛教修行者的目標之一,他們通過嚴格的自我修行和對佛法的深刻體悟,最終達到永遠解脱生死輪迴的境界。他們的存在提醒著眾生,只要有正確的修行方法和堅定的意志,任何人都有能力達到解脱。

羅漢,又稱羅漢菩薩,是佛教中的重要角色之一。羅漢一詞源自梵語的阿羅漢(Arhat),意為”征服者”或”達成者”,意指已經完全超脱生死輪迴並獲得佛性的人。

羅漢在佛教中被視為佛陀的弟子,他們藉由修行和參悟佛理,達到瞭解脱之境界。羅漢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慈悲心,他們是佛法的傳播者和護法者。

羅漢通常被描繪成崇高而古雅的形象,他們的容貌和姿勢都充滿著安詳和光明。羅漢的形象多種多樣,有坐姿、立姿和卧姿等。他們全身金黃色,並配戴著豪華的佛珠、寶冠和袈裟。

對於佛教徒來説,羅漢不僅是一個具體的角色,更象徵著追求智慧和覺醒的精神。他們的存在提醒著我們,僅通過修行和修煉,我們才能超越煩惱和苦難,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平靜。

羅漢的成佛道路

羅漢在佛教的成佛道路上經歷了很多苦行和修行的階段。他們通過修習戒律、禪定和智慧三學,最終達到了佛果。羅漢的修行之路充滿挑戰,但他們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最終摧毀了煩惱,獲得了智慧和成佛的境界。

修行的開始是五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和不飲酒。接著是禪定,通過冥想和內觀,消除萬物的分別心和妄念,達到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境界。最後是智慧,透過對佛法的深入學習和思考,瞭解世界的真相,並披荊斬棘,逐漸領悟佛陀的智慧。

  • 羅漢的佛教地位
  • 在佛教中,羅漢被視為佛教僧侶的典範,他們通過自己的修行和智慧,成為了對世間和對內心有著深度理解的智者。他們也是僧眾的榜樣,鼓勵其他人修行佛法,融入佛教的道路。

    羅漢也在寺廟和佛教藝術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寺廟中常常有供奉著羅漢的殿宇和塑像,追隨者會以供奉和尊敬的方式來向羅漢祈禱和敬拜。

    總的來説,羅漢是佛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的故事和修行經歷,啟發著人們追求真理和覺醒的心靈,帶給人們智慧和平靜。

    延伸閲讀…

    羅漢、菩薩、佛陀是甚麼?

    p284 第十三講聲聞羅漢 – 星雲大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