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北京的雨季,為了不讓雨水白白流走,本市建設了大批的集雨設施,其中包括海綿型的城市綠地。究竟栽什麼樣的植物「海綿」功能發揮得最好?
今天(8月21日)在京舉行的中國風景園林生態保護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介紹了這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


所謂海綿型綠地,就是通過科學的植物配置和配套的工程措施,讓綠地最大限度發揮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的功能,減少市政管道的雨水排放壓力,並實現綠地系統內的水資源循環利用。
在北京,建設海綿型綠地,首先要考慮的是植物品種的選擇。耐澇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選擇,既能適應乾旱氣候,又能扛得住七八月份頻繁的降水,具有非同一般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特點。
夏季雨水收集與海綿型綠地植物配置
每年七八月份是北京的雨季,為了不讓雨水白白流走,本市建設了大批集雨設施,其中包括海綿型的城市綠地。這些綠地的植物配置經過精心設計,使其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吸水、蓄水、滲水和淨水的功能,減少對市政雨水管道的依賴,並實現綠地系統內的水資源循環利用。
北京在選擇海綿型綠地植物時,首要考慮的是植物的適應性和耐受性。這些植物需要在日常的乾旱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同時也要能承受七八月份頻繁的降水。因此,選擇的植物應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和耐澇能力,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對常見的木本和草本園林植物的耐澇性進行了系統評價和實驗。通過實驗比較,科研人員遴選出了多種耐澇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中大部分是北京的鄉土植物。這些植物在雨季能夠有效地吸收雨水,同時也耐旱,在缺少雨水時也能正常生長。例如,黃花鳶尾、假龍頭、婆婆納、射干等草本植物,不僅開花時具有很好的觀賞效果,而且適合種植在低窪地、雨水溝旁。
在家庭園藝中,很多花友會因為擔心植物缺水而不斷澆水,這可能會導致植物的黃葉和爛根。實際上,瞭解植物的澇害風險,選擇耐澇的植物種類,如銅錢草、垂盆草和馬蹄蓮等,可以有效減少這些問題。這些植物具有較高的耐澇性和適應性,適合不同園藝環境的新手和經驗豐富的花友種植。
當談到耐旱的植物時,有些品種確實可以在缺水環境中生存下來。這些被稱為「耐旱植物」的植物具有適應乾旱的特殊能力。
耐旱植物通常具有以下特徵:深層根系、厚重的葉子、小而密集的氣孔、能夠忍受高温和乾燥、以及蓄水的能力。這些特徵使得耐旱植物能夠在乾旱環境中存活。
耐旱植物還能夠調整其生長和發展來應對乾旱環境。它們可以降低水分蒸發速度,同時增加根系的吸水能力。此外,耐旱植物還能夠通過改變葉片結構、生長模式和代謝過程來達到更有效地利用水分的效果。
這些優點使得耐旱植物成為乾旱地區的理想選擇,特別是在水資源受限的地區。一些常見的耐旱植物包括仙人掌、龍血樹、多肉植物等。這些植物通常具有獨特的外觀和形狀,以及豐富多樣的生態功能。
耐旱植物不僅僅在自然環境中有用,它們還可以作為園藝植物種植。這些植物不僅能夠節省水資源,還能夠為園藝環境增添美感。舉個例子,龍血樹因其獨特的外觀廣受人們喜愛,非常適合作為庭院裝飾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