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顏色】胎記要多留意 |嬰兒若出現 |嬰兒胎記常見嗎 |

【胎記顏色】胎記要多留意 |嬰兒若出現 |嬰兒胎記常見嗎 |

  胎記有許多種類和外型,面相心理專家邱聖文説,若「體相」胎記對應位置,有五種可以寶寶增添好運胎記!  若胸口靠近心臟位置、左胸上範圍之內有胎記寶寶,後大多面目清秀,個性温相處,且引得大家注目喜愛,是好人緣及桃花運寶寶!  若臀部、龍骨範圍一帶有胎記寶寶,具有「坐享一切」兆頭,因此不論是財運,或是官運十分通達,且此類型寶寶時候能看出領袖特質,有著其他孩子命。

  背部、靠脊椎周邊胎記有「靠山」意,有這樣胎記寶寶往往輩緣,即使出生貧寒能得到許多貴人相照。

       很多寶寶一出生會有胎記,皮膚表面會出現形狀和顏色。

醫學上,這稱為“母斑”或“痣”,是寶寶皮膚組織發育一種表現。

大部分胎記隻影響美觀,並需要處理,部分胎記可年紀增長而自行消退。

但有些胎記可能合併身體器官,有惡變可能,提高警惕。

       稱葡萄酒色斑,這是血管畸形造成永久性胎記,無需擔心。

胎記顏色 Play

有些胎記會生長變淡,有些胎記有可能會擴大或顏色變。

       胎記分為 2 類:(1)色素性胎記:主要色素細胞發展而來,有灰色、棕色、藍色、黑色,有蒙古斑、咖啡牛奶斑、痣。

(2)血管性胎記:主要是血管皮膚表面引起,有紅色、粉紅色、藍色,顏色程度血管決定,有鸛吻痕、鮮紅斑痣、血管瘤。

       很多剛出生嬰兒會有一些灰藍色或灰褐色印記,出現臀部、腰骶部,這叫做“蒙古斑”,是真皮黑素細胞增生所致。

       此種胎記並會惡變,絕大部分會寶寶一歲左右消失,有些會持續三四歲。

沒有消失情況是非常少見,家長擔心。
胎記顏色

       這是皮膚表層過多毛細血管堆積造成,呈粉紅色斑塊,孩子哭鬧、發熱時,血管會,斑塊變得。

鸛吻痕見於頸背部、額頭、眼皮部位,基本分佈身體中線附近。

大多數鸛吻痕會 18 個月內消失,只有個別長頸背部、骶部可持續終生,無需治療。

       稱咖啡牛奶斑,顏色類似咖啡與牛奶混合後顏色,多表現、圓形褐色斑點或斑片,邊界,主要分佈於面部和軀幹,到數毫米,大至直徑幾釐米。

       這種胎記屬於永久性,會增大,需要治療。

若數量 6 個以上,青春期前直徑>5 毫米或青春期後直徑>15 毫米時,需警惕是否患有神經纖維瘤病或其他遺傳性疾病。

       稱葡萄酒色斑,這是血管畸形造成永久性胎記,無需擔心。

其顏色酒紅色,可能會褪色,但會消失;寶寶成長而變大,很少會引起問題。

如果鮮紅斑痣發生上眼瞼或者額頭部位,可能大腦血管畸形有關,即斯特奇-韋伯綜合徵;如果發生眼部周圍,有可能導致青光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嶽表示,胎記大致上可分為紅色黑色兩種類型。

「黑色胎記」黑色素細胞形成,「紅色胎記」是血管擴張或血管增生所造成。

胎記確切成因不明,推測可能是胚胎發育時期基因突變所致,是「先天性色素痣」找到相關問題基因。

所以大寶有胎記,二寶會有。
胎記顏色

出生時,看到胎記嗎?其實胎記是生俱來,只是大多數胎記是一出生看到「先天性胎記」,部分胎記是潛藏皮膚內、出生時沒看到,數週或數月後浮現、或成長到年齡時冒出來。

紅色胎記形成與血管有關,是胎兒皮膚微血管、靜脈擴張或微血管增生所造成。

全部紅色胎記良性胎記。

鮭魚色斑為新生兒見胎記,30%~50%新生兒有鮭魚色斑,胎兒皮膚微血管擴張造成,出現後頸部、上眼皮、眉心、額頭(大多是稱,兩側有),需要治療,多數鮭魚色斑1歲前會自行消失,部分出現後頸部鮭魚色斑會生存,顏色會變。

發生率0.3%~0.5%,是胎兒皮膚微血管、靜脈擴張造成,大多發生頭頸部「單側」,且右側發生率多於左側,但是葡萄酒色斑並會自行消失,會生存,雖然會變大,但是顏色可能會深。

可使用染料雷射消除葡萄酒色斑,嬰兒期打雷射。

如果腫瘤上有破皮潰瘍,要注意清洗,可擦醫師開抗生素軟膏。

胎記顏色 Play

延伸閱讀…

胎記詳解|嬰兒胎記常見嗎?胎記種類、出現原因大公開

盤點7種胎記樣貌,嬰兒若出現「這兩種」胎記要多留意!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變、深度變,多次治療才能清除。

潘企嶽主任提醒,雖然葡萄酒色斑是良性胎記,但是少數有葡萄酒色斑寶寶,可能合併患有「史特基–韋伯氏症候羣Sturge-Webersyndrome」,此為顏面三叉神經區域葡萄酒色斑伴同側腦膜血管瘤病,嚴重者可能會合併癲癇、智能障礙、半側癱瘓、青光眼。

如果有所疑慮,請神經內科醫師眼科醫師檢查。

另外,如果葡萄酒色斑分佈四肢,要注意有無合併「可立普–崔羅雷–韋伯氏症候羣Klippel–Trénaunay–Webersyndrome」,患者同側肢體組織,可請小兒科醫師骨科醫師檢查。

新生兒發生率10%,剛出生時3%,其於會於出生後3~5週才冒出。

開始只是塊紅斑,血管內皮細胞增生變大為腫瘤。
胎記顏色

腫瘤會愈變愈大,6個月~1歲會停止生長,1歲後開始消退。

7歲前75%病患草莓樣血管瘤會完全消失,青春期時95%病患會完全消退。

草莓樣血管瘤發於頭頸部,但全身有可能發生。

女寶寶發生率男寶寶3倍,體重於1公斤產兒、多胞胎、白種人、或高齡產婦生下寶寶,是發生率族羣。

潘企嶽主任指出,草莓樣血管瘤大多不用治療,除非影響器官或功能,才要積極治療,例如:鼻子上影響呼吸,嘴巴上影響餵食,眼皮上影響視力,此時需要類固醇手術治療。

如果腫瘤上有破皮潰瘍,要注意清洗,可擦醫師開抗生素軟膏。

延伸閱讀…

胎記怎麼產生、何時消除?醫師剖析胎記種類、胎記寓意

認識7種常見胎記:有些會自然消失,有些可能產生併發症

萬一腫瘤消退後有痕跡,覺得影響美觀,可考慮是否打染料雷射來修飾。

延伸閲讀:橫紋、泛白、黑線…10種嬰幼兒見指甲狀況,出現5警訊要注意!黑色胎記有可能是棕色、藍灰色,黑色素細胞形成,大多為良性,只有「先天性色素痣」有5%~10%惡性變化可能,終生追蹤。

新生兒中發生率1%~2%,出生即有,少數出生後幾個月才出現。

推測基因突變所致,者有惡性變化可能。

定義新生兒胎記直徑於20公分,發生率於0.005%,要注意。

隨著年齡增長,胎記會變大,成人時大小新生兒2、3倍,終生會消失。

如果嬰兒期胎記直徑不到20公分,大多會惡性變化,不用治療,只要定期觀察追蹤。

萬一胎記變大、邊緣擴張、突起或顏色有變化,要請皮膚科醫師檢查。

因5%~10%先天性色素痣患者會有惡性變化,能儘去除原則,但分多次手術才能完全切除病灶(先天性色素痣病灶位置,雷射打不到,如果要去除,採手術去除)。

潘企嶽主任提醒,寶寶如果有先天性色素痣,是痣或數量多,應注意防曬,紫外線是提前癌變危險因子。

大面積皮膚患部可能會乾燥,應注意保濕。

此外,如果先天性色素痣頭頸部、背部中線處或周圍環繞很多小的衞星胎記,要注意中樞神經有黑色素病變可能,建議請醫師診斷。

蒙古斑黑色素細胞真皮層下層聚集所形成,呈灰色,發部位為尾椎與臀部。

有色人種發生率,例如:亞洲新生兒達80%發生率。

不過大多3~4歲內會消失,少數生存,需要治療。

太田母斑因黑色素細胞真皮層上層聚集所形成,呈灰色,發生率0.2%~0.6%左右,發於眼睛周圍,包括眼皮、前額、太陽穴及顴骨,只有單側,女寶寶發生率男寶寶5倍。

大多出生時看見,少數人青春期時才出現,但是會自行消失,會生存。

因為大多臉上,如果覺得影響外觀,可分4、5次雷射去除,而且於位置表淺,各年齡層打雷射效果差不多,所以建議青春期後打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