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三角 構成】bladder |膀胱三角包括哪些 |Urinary |

【膀胱三角 構成】bladder |膀胱三角包括哪些 |Urinary |

人類膀胱是位於骨盆底部中空肌性器官。

解剖學上,膀胱可分為、體、底和頸四部。

[3]膀胱朝向恥骨聯合上部,由此腹前壁臍之間有臍韌帶(英語:median umbilical ligament)。

腹膜膀胱延伸腹壁,形成臍襞(英語:middle umbilical fold)。

膀胱後面朝向後下方,呈三角形,稱為膀胱底。

膀胱下部稱為膀胱頸,包圍通向尿道尿道內口。

男性膀胱頸前列腺毗鄰,女性膀胱頸盆膈相鄰。

[4]女性膀胱容量於男性。

[5]
膀胱有三個開口,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

兩條輸尿管經輸尿管口進入膀胱。

輸尿管開口處有黏膜瓣,可起到防止尿液迴流進入輸尿管而發生膀胱輸尿管返流作用。

[6]兩輸尿管口之間皺襞稱為輸尿管間襞[4]。

膀胱底內面有一呈三角形區域,位於兩輸尿管口尿道內口之間,稱為膀胱三角(英語:trigone of the bladder)。

此處膀胱黏膜保持,以便尿液流出。

[7]
膀胱壁收縮時,膀胱內面黏膜聚集成皺襞,稱為膀胱襞(英語:rugae)。

膀胱壁肌層逼尿肌,平滑肌纖維螺旋、縱向和環形三種方式排列而成。

[8]逼尿肌收縮時可促進排尿,膀胱時逼尿肌保持。

[9]膀胱壁厚度3-5毫米,時厚度於3毫米。

[10]
男性前列腺位於尿道口外側,此處膀胱組織受前列腺中葉推擠形成隆起,稱為膀胱垂。

當前列腺增生時,這一隆起會擴大。

[10][3]
膀胱位於腹膜腔以下。

男性膀胱位於直腸前方,直腸直腸膀胱陷(英語:recto-vesical pouch)相隔,肛提肌(英語:levator ani)與前列腺結締組織支撐;女性膀胱位於子宮、陰道前方,子宮膀胱子宮陷(英語:vesico-uterine pouch)相隔,肛提肌陰道上部支撐。

[10]
膀胱接受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支配,實現器官感覺運動功能。

[11]其運動性神經纖維來(英語:superior hypogastric plexuses)、下腹下叢(英語:inferior hypogastric plexuses)交感神經盆內臟神經(英語:pelvic splanchnic nerves)副交感神經。

[12]
感染、結石造成牽張或發炎可刺激膀胱產生神經興奮,信號主要通過副交感神經傳導。

[11]信號到達骶神經(英語:sacral nerves)S2-S4[13]後通過脊髓背柱傳導大腦[12]。

鏡下觀察,可見膀胱結構分為黏膜、肌層外膜。

[8]
膀胱上皮尿路上皮(英語:urothelium),是一種三到六層細胞構成變移上皮。

[30]膀胱鏡可用於膀胱壁直接觀察、組織活檢。

膀胱三角 構成 Play

[14]上皮細胞位於基底膜與固有層之上。

黏膜構成了尿路上皮血-尿屏障,可避免感染。

[15]
肉眼下可見肌層內縱行、中環形和外縱行三層平滑肌纖維構成,它們構成逼尿肌。

[8]
膀胱頂部外膜漿膜(英語:serosa),其餘處多疏鬆結締組織。

[16][8][17]
發育中胚胎後端有一泄殖腔。

胚胎發育第四周到第七周,泄殖腔分隔腹側尿生殖竇和背側原始直腸。

兩腔之間形成壁稱尿直腸隔(英語:urorectal septum)。

[16]尿生殖竇分為三段,上部,發育膀胱,中部成為尿道,下部胚胎生物性別而變化。

[18]
人類膀胱起源於尿生殖竇,最初與尿囊(英語:allantois)延續。

膀胱上部與下部獨立發育,發育中期連接。

此時輸尿管中腎管(英語:mesonephric ducts)移至膀胱三角。

[7]嬰幼兒膀胱位於腹腔。

[5]
腎產生尿液,排尿前因兩側輸尿管引流聚集膀胱中。

[13]尿液通過尿道離開膀胱。

尿道是單一肌性管道,末端有尿道口,尿液尿道口離開機體。

[11]排尿涉及肌肉協調運動,其中包含脊髓反射,受大腦、腦橋排尿中樞[19]高級中樞調控。

排尿過程中,逼尿肌收縮,尿道外括肌和會陰肌,使尿液通過尿道排出體外。

[13]
當膀胱內貯尿量達到300-400毫升時,一些受體會,從而使機體產生排尿衝動。

[13]隨著尿液累積,膀胱襞變,膀胱壁伸展而變,使得膀胱儲存多尿液情況下內部壓力發生上升。

[20]
當膀胱擴張時,膀胱中牽張感受器(英語:Stretch receptors)副交感神經發出信號,逼尿肌中M受體,促進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促進排尿。

[21][22]逼尿肌收縮主要由M3受體介導。

逼尿肌中分佈密度M2受體發揮次要作用。

[23]
膀胱鬆弛主要依靠腺苷酸環化酶cAMP通路,腎上腺素受體β3。

腎上腺素受體β2存在於逼尿肌中且數目多,但其逼尿肌功能。

[9][24][25]
當泌尿道感染波及膀胱時會引發膀胱炎。

於成年女性尿道,這種疾病見於女性。

男童患前列腺、尿瀦留老年人患此病。

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前列腺癌或膀胱輸尿管反流引起尿道阻塞或、使用導尿管、導致排尿困難神經系統疾病。

膀胱感染可引起下腹部疼痛(指恥骨聯合以上部位發於排尿前後疼痛),會導致尿頻尿急。
膀胱三角 構成

感染細菌引起,見者是大腸桿菌。

[26]
懷疑泌尿道感染時,醫生可能要求患者提供尿液樣本。

通過檢查尿液中白血球或硝酸鹽含量可判斷感染是否發生。

尿液樣本可能於微生物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英語:antibiotic sensitivities)評估。

進一步檢查可能包括通過電解質、肌酐含量評估腎臟功能、通過超聲波檢查腎道是否存在阻塞或、通過直腸指診(英語: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檢查前列腺是否。

[26]
尿每天小便次數超過八次。

[27]產尿過多、膀胱容量或膀胱排空完全可能導致尿頻。

患前列腺男性尿頻。

尿頻可能會導致失禁。

排尿頻率和尿量情況下符合晝夜節律,但膀胱過度活動會干擾這一節律。

尿路動力學可以於解釋這一症狀。

膀胱活動是神經性膀胱功能主要症狀,會導致排尿困難。

夜間尿頻可能提示膀胱結石。

[28]
膀胱癌是尿路上皮細胞癌,多見於年齡超過40歲男性,危險因素包括吸煙、接觸含芳香胺和醛類物質染料。

癌症發生時,患者見症狀是血尿。

晚期癌症外,患者體格檢查可能。

若尿道內壁細胞結石或血吸蟲病慢性發炎而發生變化,亦可有鱗狀細胞癌出現。

[29]
檢查包括尿液樣本惡性細胞鏡檢,即細胞學檢查,以及CT或超聲波尿路造影影像學檢查。

膀胱鏡可查看病變並進行組織活檢。

其他身體部位CT掃描可尋找轉移性癌變。

[29]
膀胱癌治療方法取決於癌症分期。

僅存在於膀胱腫瘤可以通過膀胱鏡手術切除並注射絲裂黴素治療。

高度惡性腫瘤可膀胱壁內注射卡介苗治療,效果不明顯時需手術切除。

侵犯膀胱壁癌症可以通過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英語:Cystectomy#Radical_cystectomy)進行治療,這一手術需輸尿管連接體外造口袋(英語:stoma bag)。

膀胱癌後癌症分期和分級而有顯著差異,侵犯膀胱壁乳頭狀瘤後。

[29]
於檢查膀胱醫學檢查手段包括血液檢查、尿液檢查。

例如,白血球數目上升可能提示膀胱發炎。

亦可採取CT、MRI或超聲波方式對膀胱進行影像學檢查。

[30]膀胱鏡可用於膀胱壁直接觀察、組織活檢。

[31]尿路動力學檢查有助於醫生瞭解患病原因機理。

[32]
所有哺乳動物擁有膀胱。

膀胱發育始於胚胎泄殖腔。

絕大多數情況下,泄殖腔會分化腹側尿生殖竇和背側原始直腸。

無此分化現象哺乳動物有鴨嘴獸和針鼴,這兩種動物成年期仍保留有泄殖腔。

[33]
爬行動物排泄物流入泄殖腔。

一些爬行動物泄殖腔中腹壁膀胱處有開口。

這一結構存在於所有海龜、陸龜以及大多數蜥蜴體內,但巨蜥體內無此結構。

蛇和鱷魚體內存在此結構。

[33]:474
許多海龜、陸龜和蜥蜴擁有佔體重膀胱。

查爾斯 · 達爾文指出,加拉帕戈斯象龜膀胱可以20%。

[35]這種結構是適應島嶼和缺水沙漠環境結果。

[36]生活沙漠中爬行動物擁有膀胱,可以長期儲水,有助於其機體滲透壓調節。

[37]
人類膀胱是位於骨盆底部中空肌性器官。

解剖學上,膀胱可分為、體、底和頸四部。

[3]膀胱朝向恥骨聯合上部,由此腹前壁臍之間有臍韌帶(英語:median umbilical ligament)。

腹膜膀胱延伸腹壁,形成臍襞(英語:middle umbilical fold)。

膀胱後面朝向後下方,呈三角形,稱為膀胱底。

膀胱下部稱為膀胱頸,包圍通向尿道尿道內口。

男性膀胱頸前列腺毗鄰,女性膀胱頸盆膈相鄰。

[4]女性膀胱容量於男性。

[5]
膀胱有三個開口,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

兩條輸尿管經輸尿管口進入膀胱。

輸尿管開口處有粘膜瓣,可起到防止尿液迴流進入輸尿管而發生膀胱輸尿管返流作用。

[6]兩輸尿管口之間皺襞稱為輸尿管間襞[4]。

膀胱底內面有一呈三角形區域,位於兩輸尿管口尿道內口之間,稱為膀胱三角(英語:trigone of the bladder)。

此處膀胱黏膜保持,以便尿液流出。

[7]
膀胱壁收縮時,膀胱內面黏膜聚集成皺襞,稱為膀胱襞(英語:rugae)。

膀胱壁肌層逼尿肌,平滑肌纖維螺旋、縱向和環形三種方式排列而成。
膀胱三角 構成

[8]逼尿肌收縮時可促進排尿,膀胱時逼尿肌保持。

[9]膀胱壁厚度3-5毫米,時厚度於3毫米。

[10]
男性前列腺位於尿道口外側,此處膀胱組織受前列腺中葉推擠形成隆起,稱為膀胱垂。

當前列腺增生時,這一隆起會擴大。

[10][3]
膀胱位於腹膜腔以下。

男性膀胱位於直腸前方,直腸直腸膀胱陷(英語:recto-vesical pouch)相隔,肛提肌(英語:levator ani)與前列腺結締組織支撐;女性膀胱位於子宮、陰道前方,子宮膀胱子宮陷(英語:vesico-uterine pouch)相隔,肛提肌陰道上部支撐。

[10]
膀胱接受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支配,實現器官感覺運動功能。

[11]其運動性神經纖維來(英語:superior hypogastric plexuses)、下腹下叢(英語:inferior hypogastric plexuses)交感神經盆內臟神經(英語:pelvic splanchnic nerves)副交感神經。

[12]
感染、結石造成牽張或炎症可刺激膀胱產生神經興奮,信號主要通過副交感神經傳導。

[11]信號到達骶神經(英語:sacral nerves)S2-S4[13]後通過脊髓背柱傳導大腦[12]。

鏡下觀察,可見膀胱結構分為黏膜、肌層外膜。

[8]
膀胱上皮尿路上皮(英語:urothelium),是一種三到六層細胞構成變移上皮。

[8]細胞表面有一層含糖萼黏膜,可保護細胞免受尿液侵蝕。

[14]上皮細胞位於基底膜與固有層之上。

黏膜構成了尿路上皮血-尿屏障,可避免感染。

[15]
肉眼下可見肌層內縱行、中環形和外縱行三層平滑肌纖維構成,它們構成逼尿肌。

[8]
膀胱頂部外膜漿膜(英語:serosa),其餘處多疏鬆結締組織。

[16][8][17]
發育中胚胎後端有一泄殖腔。

胚胎發育第四周到第七周,泄殖腔分隔腹側尿生殖竇和背側原始直腸。

兩腔之間形成壁稱尿直腸隔(英語:urorectal septum)。

[16]尿生殖竇分為三段,上部,發育膀胱,中部成為尿道,下部胚胎生物性別而變化。

[18]
人類膀胱起源於尿生殖竇,最初與尿囊(英語:allantois)延續。

膀胱上部與下部獨立發育,發育中期連接。

此時輸尿管中腎管(英語:mesonephric ducts)移至膀胱三角。

[7]嬰幼兒膀胱位於腹腔。

[5]
腎產生尿液,排尿前因兩側輸尿管引流聚集膀胱中。

[13]尿液通過尿道離開膀胱。

尿道是單一肌性管道,末端有尿道口,尿液尿道口離開機體。

《素問.湯液醪醴論》:「開鬼門,潔淨府。

膀胱三角 構成 Play

延伸閱讀…

膀胱三角包括哪些

膀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排尿過程中,逼尿肌收縮,尿道外括肌和會陰肌,使尿液通過尿道排出體外。

[13]
當膀胱內貯尿量達到300-400毫升時,一些受體會,從而使機體產生排尿衝動。

[13]尿液累積,膀胱襞變,膀胱壁伸展而變,使得膀胱儲存多尿液情況下內部壓力發生上升。

[20]
當膀胱擴張時,膀胱中牽張感受器(英語:Stretch receptors)副交感神經發出信號,逼尿肌中M受體,促進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促進排尿。

[21][22]逼尿肌收縮主要由M3受體介導。

逼尿肌中分佈密度M2受體發揮次要作用。

[23]
膀胱鬆弛主要依靠腺苷酸環化酶cAMP通路,腎上腺素受體β3。

腎上腺素受體β2存在於逼尿肌中且數目多,但其逼尿肌功能。

[9][24][25]
當泌尿道感染波及膀胱時會引發膀胱炎。

於成年女性尿道,這種疾病見於女性。

男童患前列腺、尿瀦留老年人患此病。

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前列腺癌或膀胱輸尿管反流引起尿道阻塞或、使用導尿管、導致排尿困難神經系統疾病。

膀胱感染可引起下腹部疼痛(指恥骨聯合以上部位發於排尿前後疼痛),會導致尿頻尿急。

感染細菌引起,見者是大腸桿菌。

[26]
懷疑泌尿道感染時,醫生可能要求患者提供尿液樣本。

通過檢查尿液中白細胞或硝酸鹽含量可判斷感染是否發生。

尿液樣本可能於微生物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英語:antibiotic sensitivities)評估。

進一步檢查可能包括通過電解質、肌酐含量評估腎臟功能、通過超聲波檢查腎道是否存在阻塞或、通過直腸指診(英語: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檢查前列腺是否。

[26]
尿每天小便次數超過八次。

[27]產尿過多、膀胱容量或膀胱排空完全可能導致尿頻。

患前列腺男性尿頻。

尿頻可能會導致失禁。

排尿頻率和尿量情況下符合晝夜節律,但膀胱過度活動會干擾這一節律。

尿路動力學可以於解釋這一症狀。

膀胱活動是神經性膀胱功能主要症狀,會導致排尿困難。

夜間尿頻可能提示膀胱結石。

[28]
膀胱癌是尿路上皮細胞癌,多見於年齡超過40歲男性,危險因素包括吸煙、接觸含芳香胺和醛類物質染料。

癌症發生時,患者見症狀是血尿。

晚期癌症外,患者體格檢查可能。
膀胱三角 構成

若尿道內壁細胞結石或血吸蟲病慢性炎症而發生變化,亦可有鱗狀細胞癌出現。

[29]
檢查包括尿液樣本惡性細胞鏡檢,即細胞學檢查,以及CT或超聲波尿路造影影像學檢查。

膀胱鏡可查看病變並進行組織活檢。

其他身體部位CT掃描可尋找轉移性癌變。

[29]
膀胱癌治療方法取決於癌症分期。

僅存在於膀胱腫瘤可以通過膀胱鏡手術切除並注射絲裂黴素治療。

高度惡性腫瘤可膀胱壁內注射卡介苗治療,效果不明顯時需手術切除。

侵犯膀胱壁癌症可以通過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英語:Cystectomy#Radical_cystectomy)進行治療,這一手術需輸尿管連接體外造口袋(英語:stoma bag)。

膀胱癌後癌症分期和分級而有顯著差異,侵犯膀胱壁乳頭狀瘤後。

[29]
於檢查膀胱醫學檢查手段包括血液檢查、尿液檢查。

例如,白細胞數目上升可能提示膀胱炎症。

亦可採取CT、MRI或超聲波方式對膀胱進行影像學檢查。

[30]膀胱鏡可用於膀胱壁直接觀察、組織活檢。

[31]尿路動力學檢查有助於醫生瞭解患病原因機理。

[32]
所有哺乳動物擁有膀胱。

膀胱發育始於胚胎泄殖腔。

絕大多數情況下,泄殖腔會分化腹側尿生殖竇和背側原始直腸。

無此分化現象哺乳動物有鴨嘴獸和針鼴,這兩種動物成年期仍保留有泄殖腔。

[33]
爬行動物排泄物流入泄殖腔。

一些爬行動物泄殖腔中腹壁膀胱處有開口。

這一結構存在於所有海龜、陸龜以及大多數蜥蜴體內,但巨蜥體內無此結構。

蛇和鱷魚體內存在此結構。

[33]:474
許多海龜、陸龜和蜥蜴擁有佔體重膀胱。

查爾斯 · 達爾文指出,加拉帕戈斯象龜膀胱可以20%。

[35]這種結構是適應島嶼和缺水沙漠環境結果。

[36]生活沙漠中爬行動物擁有膀胱,可以長期儲水,有助於其機體滲透壓調節。

[37]
   膀胱(urinary bladder):人體器官名。

中醫稱淨府。

《素問.湯液醪醴論》:「開鬼門,潔淨府。

延伸閱讀…

膀胱(Urinary bladder)

膀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志聰註:「潔淨府,瀉膀胱。

」  膀胱錐體形囊狀肌性器官,位於小骨盆腔前部。

成年人膀胱位於骨盆內,一貯存尿液器官。

嬰兒膀胱,位於腹部,其頸部接近恥骨聯合上緣;到20歲左右,於恥骨擴張,骶骨角色演變,伴同骨盆傾斜及,膀胱即降至骨盆內。

空虛時膀胱呈錐體形,充滿時形狀變為卵圓形,頂部可高出恥骨上緣。

成人膀胱容量300~500ml尿液。

膀胱底內面有三角形區,稱為膀胱三角,位於兩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三者連線之間。

膀胱下部,有尿道內口,膀胱三角兩後上角是輸尿管開口地方。

  膀胱壁三層組織組成,內向外為粘膜層,肌層和外膜。

肌層平滑肌纖維構成,稱為逼尿肌,逼尿肌收縮,可使膀胱內壓升高,壓迫尿液尿道排出。

膀胱與尿道交界處有環形肌,形成尿道內括肌。

括約肌收縮能關閉尿道內口,防止尿液膀胱漏出。

漿膜層蜂窩脂肪組織,包圍著膀胱後上兩側和頂部。

  肌肉層:①逼尿肌:逼尿肌膀胱壁層肌肉總稱,平滑肌構成。

分為三層,內外層縱行肌,中層環形肌。

環狀肌,堅強有力。

②膀胱三角區肌:三角區肌是膀胱壁層以外肌肉組織,起自輸尿管縱肌纖維,向內、向下、向前扇狀展開。

向內伸展部分,和對側肌彼此聯合成輸尿管間嵴,向下向前伸展後尿道部分,貝氏(Bell)肌,另有一組左右肌纖維三角區中心交叉成為三角區底面肌肉。

  粘膜層一層移行上皮組織,和輸尿管及尿道粘膜彼此連貫。

粘膜三角區於地和下層肌肉連合,所以,但其他區域具有顯著皺襞,膀胱時,皺襞即消失。

粘膜層有腺組織,是膀胱頸部及三角區。

粘膜下層存在於三角區以外區域,具有血管,有彈性疏鬆組織,它粘膜和肌肉層彼此著。

  膀胱底部前列腺和尿道上,而前列腺和尿道尿道生殖膈;前面骨前列腺韌帶於前列腺和恥骨後面;側面提肛肌反折組成之側韌帶於盆腔邊緣。

此外,三個韌帶是臍尿管,為一束帶狀結構,胚胎時期,它膀胱和腹壁,臍孔處連接一起。

膀胱排空,降至恥骨聯合時,起牽拉作用。

臍尿管端管狀組織,遠端筋膜結構,並分為三個韌帶,中韌帶和臍,兩個側韌帶其動脈殘支。

臍尿管腹膜外遊離膀胱時遇到一個障礙組織。

腹膜盆腔兩側反折邊緣稱韌帶,對膀胱所起作用。

膀胱後,兩側膀胱上動脈蒂一堅強纖維組織,有助於膀胱底部和兩側。

腹膜腹壁前面和側面反折,遮著膀胱前面和兩側壁,後面男性直腸反折,成為直腸膀胱間隙,女性子宮反折,成為子宮直腸窩。

腹膜和膀胱頂部有塊面積緊密粘著,其餘部分剝離。

膀胱空虛時,腹膜下降到恥骨聯合處,時隨著膀胱上升,使大部分膀胱位於腹膜以外。

  膀胱空虛時呈三稜錐狀,位於盆腔前部,可分尖、體、底、頸四部,但各部分無界限。

時呈球形,可升至恥骨聯合上緣以上,此時腹膜返折處隨之上移,膀胱前外側壁則直接鄰貼腹前壁。

臨牀上利用這種解剖關係,恥骨聯合上緣之上進行膀胱穿刺或做手術切口,可不傷及腹膜。

兒童膀胱位置,位於腹腔內,到六歲左右降至盆腔。

膀脱前方恥骨聯合相鄰,其間恥骨後隙;膀胱下外側面肛提肌、閉孔內肌及其筋膜相鄰,其間疏鬆結締組織,稱膀胱旁組織,內有輸尿管盆部穿行。

男性膀胱底上部借百腸膀胱陷直腸相鄰,腹膜返折線以下膀胱底輸精管壺腹和精囊相鄰;女性子宮及陰道前壁相鄰。

膀胱上面小腸袢相鄰,女性子宮相鄰。

膀胱下部即膀胱頸,下接尿道,男性鄰貼前列腺,女性尿生殖膈鄰。

膀胱虛時,完全位於小骨盆腔內,恥骨聯合後方,時可高出恥骨聯合上緣水平以上。

膀胱底後方,女性鄰子宮頸和陰道上段,男性鄰直腸、輸精管壺腹和精囊。

  恥骨後間隙膀胱前壁和恥骨後一個間隙,其中充滿了脂肪蜂窩組織和靜脈叢,手術後如果引流,這一間隙中引起感染。

  狄農維利埃筋膜位於直腸和膀胱,精囊及前列腺之間,上起自腹膜,下圍繞著精囊和前列腺。

它分為前後兩葉,其間有一個間隙。

前葉貼著前列腺,前列腺囊組成部分,後葉是直腸膀胱膈,位於前列腺、精囊後。

做膀胱全切術,分離精囊及前列腺時,如錯誤地進入直腸和膀胱間隙後,説進入了狄農維利埃筋膜後葉和直腸之間,會損傷直腸,引起糞瘺。

三角區膀胱內部分,大半膀胱內病變,發生這一區域。

三角區界限:兩側輸尿管口膀胱頸連接線三角區兩側緣,兩輸尿管口之間連接線(輸尿管間嵴)為三角底線。

膀胱三角底線左右角朝上,朝外處條狀隆起組織粘膜下輸尿管。

膀胱三角兩側緣三角區和膀胱兩側壁分界線,三角底線以外區域三角後區,其他部分為膀胱前壁。

做膀胱鏡檢查時熟悉這些解剖位置,方能明確病變部位。

輸尿管口斜行裂隙狀,可能卵圓形或圓形。

若管口過度中心傾斜,接近平線,輸尿管插管困難,可使用端部彎曲輸尿管導管。

  膀胱最下面恥骨聯合、恥骨後脂肪、前膀胱靜脈、及部分膀胱盆筋膜。

膀胱兩側面和提肛肌,閉孔內肌、壁層盆筋膜、膀胱前列腺靜脈叢組織。

男性,膀胱底部是和直腸間接相連,中間有精囊,輸精管和壺腹及直腸膀胱筋膜,輸尿管靠近精囊所在處進入膀胱。

女性,膀胱後面是子宮膀胱間隙,但和子宮體是隔開。

這一個腹膜間隙下面,膀胱是子宮頸、前陰道壁直接。

輸尿管外側,膀胱前層韌帶,子宮體和底位於膀胱之上。

內面觀膀胱空虛時,其內粘膜面呈現許多皺襞,底部有一三角形區,稱膀脱三角,其兩側角左、右輸尿管口,下角尿道內口。

兩輸尿管口 之間有呈橫隆起粘膜皺壁,稱輸尿管門襞,是尋找輸尿管口標誌。

膀胱三角是膀胱鏡檢時標誌,是結石和結核發部位。

  膀胱神經內臟神經所分佈,其中交感神經來第11、12胸節和第1、2腰節,盆叢血管分佈膀胱壁,使膀聯平滑肌鬆弛,尿道內括肌收縮而儲尿。

副交感神經為來 脊髓第2~4骶節盆內臟神經,支配膀胱逼尿肌,抑制尿道括約肌,是排尿有關主要神經。

膀胱排尿反射傳入纖維,是通過盆內臟神經傳入。

自主神經和體幹神經參與膀胱和尿道排尿功能。

這兩個神經系統,包含著感覺和運動神經。

自主神經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前神經節纖維,來自全部胸椎及第一、二、三腰脊髓段,它通過骶前神上腹下神經叢,第五腰椎處分為左右兩支腹下神經。

這兩支神經和腹下神經節接合後,進入膀胱。

副交感神經,來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連合成盆神經,供應膀胱及其頸部。

體幹神經來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以外陰神經為代表,其分支支配膀胱、前列腺、會陰、及尿道外括肌;女性則支配膀胱、尿道、及陰道。

副交感神經運動神經,起排尿作用。

體幹神經主要作用為控制尿道外括肌收縮。

交感神經感覺神經,和逼尿神經運動無關,不起排尿作用。

  膀胱主要血液供應來自骼內動脈前支之膀胱上下動脈。

膀胱上動脈供應上側壁,下動脈供應底部、前列腺及上1/3尿道。

次要為痔中、閉孔、及陰部內動脈。

女性,膀胱動脈以外,尚有陰道及子宮動脈供應膀胱。

膀胱上動脈起自髂內動脈臍動脈側部,向內下方走行,分佈於膀胱上、中部。

膀胱不動脈起自髂內動脈前幹,盆側壁行向內下,分佈於膀胱下部、精囊、前列腺及輸尿管盆部。

膀胱靜脈膀胱下面形成膀胱靜脈叢,後彙集成動脈同名靜脈,匯入髂內靜脈。

膀胱三角是泌尿外科關注一個部位,但它是一個解剖部位,於患者或者廣大老百姓來説,其是一個概念而已。

因為去瞭解膀胱三角區,於日常生活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