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學名:Chimonanthus praecox)是蠟梅科蠟梅屬的植物。原產地中國,生長於海拔300米至700米的地區,常生於山地林中。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臘梅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陳淏子《花鏡》載:「蠟梅俗稱臘,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是名。」別名蠟木(河南)、石涼茶(浙江)、黃金茶(浙江)、黃梅花(廣羣芳譜)、狗蠅梅(花鏡)。


蠟梅花金黃似蠟,歲首沖寒而開,性喜陽光,亦略耐蔭,耐寒耐旱,久放不凋,比梅花開得還早。作為中國享譽最高的名花之一,有金黃、蠶青、乳白、濃紫等16種之多。蠟梅隆。
蠟梅介紹
蠟梅的學名是Chimonanthus praecox,原產於中國,生長在海拔300米至700米的地區,常見於山地林中。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蠟梅,又稱黃梅花,雖然不是梅類,但因其與梅同時盛開,香氣相似,顏色如蜜蠟,因此得此名。」
陳淏子《花鏡》也記載:「蠟梅俗稱臘梅,又名黃梅,本非梅類,因為它與梅同時開放,香味相近,且顏色似蜜蠟,特別是農曆十月就已開花,因此有此名。」另外,它還有蠟木、石涼茶、黃金茶、黃梅花、狗蠅梅等俗稱。
- 蠟梅花金黃似蠟,在春前開放,性喜陽光,也能耐一定程度的陰暗,耐寒耐旱,花開後不易凋謝,比梅花開得還早。
- 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花卉之一,蠟梅有金黃、蠶青、乳白、濃紫等多個品種。
- 蠟梅開花時恰逢冬季,故名為冬梅,而《禮記》中的「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提到的祭祀活動「蠟」,因在歲暮舉行,農曆十二月又稱為蜡月。由於蠟梅在蜡月開花,因此得名。「蠟」字是周代的用法,秦代改用「臘」字,所以蠟梅和臘梅可以通用。
冬天,百花凋零,蠟梅卻為成都這座城市帶來了鮮艷的色彩。蠟梅花黃色似蠟,香氣四溢,是冬季觀賞植物中的精品,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觀賞花木。數據顯示,成都擁有約4萬畝的梅花觀賞面積,西漢時期已開始栽培梅花,唐宋時期開始栽種蠟梅,就連小孩都能背誦陸遊的名句:「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蠟梅、梅花並稱二梅,但很多人誤將蠟梅歸類為梅花的一種,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2023年1月12日,記者採訪了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的專家,為大家帶來了關於蠟梅的一些冷知識。從分類學上看,蠟梅屬於蠟梅科落葉灌木,有着金梅、臘梅、蠟花、黃梅花等別稱,是冬季賞花的優良花木。它的根、莖、葉、花等全株均可入藥;而梅花則屬於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在中國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一,梅花獨自於冬季盛開,素有「梅開百花之首,獨填下而春」的美譽,不管是作為觀賞植物還是果樹栽培,都有許多品種,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
臘梅 – 寒冬中的美麗花朵
臘梅,又稱為櫻花李、梅花樹或寒梅,是冬季中最可愛的花朵之一。這種花朵具有獨特的香氣和豔麗的色彩,使它在大自然中成為一道耀眼的風景線。
臘梅被喻為「冬天的百合」,它在寒冷的季節中綻放,給人們帶來了温暖和希望的感覺。
臘梅具有卓越的適應能力,能在寒冷的冬天中茁壯成長。它們通常在氣温降至零下時開始綻放,在其他花卉都已休眠的時候,它們依然在花園中綻放出迷人的芬芳和色彩。
為了欣賞這種美麗的花卉,許多人都會在自家的花園中種植一些臘梅。它們的花期通常從十二月一直持續到翌年的三月,給人們帶來了冬季中的一絲活力和活潑的顏色。在冬天的早晨,當太陽的第一縷曙光照射到臘梅上時,它們散發出的香氣和花朵的美麗會令人心曠神怡。
臘梅的文化意義
在東方文化中,臘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它被認為象徵著堅韌和生命的力量,能在極端的氣候下生存和繁衍。許多詩人、畫家和文人學者都將臘梅作為創作的主題,以表達他們對生命堅韌和努力奮鬥的理解和讚美。
臘梅也常常被用來象徵冬天的美麗,提醒人們不要忽視寒冷季節中的生命力與希望。
在西方文化中,臘梅被廣泛用於製作精美的花束和盆栽。它們的色彩鮮豔,花朵之間的對比讓人讚嘆不已。許多人喜歡將它們作為冬季節慶的裝飾,為寒冷的冬天帶來一絲色彩和喜悦。
在冬天裡綻放,
為寒冷帶來温暖,
具有堅韌的生命力,
為冬季帶來希望。
延伸閲讀…
臘梅
臘梅花(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