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舍此身軀,複受別種身軀耳。
臨終三大要,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渡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唸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回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唸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唸佛,以助淨念。第三、
世間悲劇之最,莫過於死,而此乃人人必經之事,故有志自利利他者,應早做打算。實則,死不過是個名詞,指此生福報享盡,不過是捨此形軀,轉生他處罷了。對不知佛法之人,面對死亡只得隨業流轉,無從僥倖。如今既然聽聞如來普渡眾生的淨土法門,就應當信願唸佛,為往生西方積累資糧,以求解除生死輪回之虛幻苦痛,證得涅槃常住的真實樂果。若有父母兄弟或其他親眷罹患重病,情況危急,應當發出孝順慈悲之心,勸導他們唸佛求生西方,並協助助念,使病者在生命結束之時,得以往生淨土,此種利益,實難用語言形容。現將成就臨終之人往生的三個要點列出,以作臨終關懷之依據。雖説言語樸實,但意涵源自佛經,若遇此因緣,當視為大事。所謂三要點:
第一、善巧引導,令患者生起正信。
應當安慰病人,放下一切,專心唸佛。若有未了之事,應當迅速交代。交代後,便不應再有留戀,一心想著隨佛往生西方,視世間的財富、享樂、親屬等為障礙,會招致災禍。因此,不應對世間事物產生一絲留戀之心。須知我們的真性本來不死不滅,所説的死亡,只是捨棄這個肉身,再受另一種形體而已。如果不在臨終時唸佛,就會隨著善惡業力,在六道中輪回轉生(善道指人和天界,惡道指畜生、餓鬼、地獄,阿修羅則既屬善道,又屬惡道,因其修行有善有惡,混合不一)。如果在臨命終時,一心稱唸佛號,以這份至誠唸佛的心,必定感得佛菩薩大發慈悲,親自接引,得以往生。千萬不要懷疑自己只是個業力深重的凡夫,怎能只靠短暫的唸佛,就能超越生死,往生西方。要知道,佛有大慈悲,即使是造了極重罪業的五逆十惡之人,當下地獄之相已經顯現,但如果遇有善知識引導其唸佛,即使只唸十聲,甚至僅有一聲,也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這些人只唸了這麼幾句佛號,尚且能夠往生,我們又怎能因為自己的業力重、唸佛時間短而產生疑慮呢?重要的是,我們本具的真性與佛無二無別,只因為惑業深重,無法體悟。如今既然歸命於佛,就像孩子尋回了父親,不過是返回我們本有的家鄉,這並非意外之事。再者,佛曾發願,若眾生聽聞佛號,能夠生起信心和喜悦,乃至於在臨終時,哪怕只有十念,若不能往生西方,佛就不取正覺。因此,一切眾生在臨終時,發出至誠心唸佛求生西方,佛必定會垂慈接引。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只會誤了自己,其後果十分嚴重。
臨終三大要
臨終三大要是指身處於臨終狀態時,應該重視的三個方面。這三大要素包括:精神安慰、身體照護和安排遺願。
首先,精神安慰在臨終階段至為重要。這個時候,患者常會面臨著極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合適的精神支持和安慰能夠讓患者在這段時間內獲得安寧和寧靜。家屬和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陪伴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關鍵是 身體照護。臨終病人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和脆弱,因此適當的身體照護至為必要。這包括定期翻身,適當的按摩和確保病人的舒適度。同時,必須詳細監測患者的身體狀態,並根據需要提供適當的藥物和治療。
最後,安排遺願是在臨終時必須關注的重要事項之一。這包括解決財務和法律事務,遺囑的撰寫,以及生前意願的安排。這能夠幫助患者和家屬確保一切都按照他們的意願進行,減輕他們的負擔和擔憂。
總結來説,當面臨臨終狀態時,臨終三大要非常重要。精神安慰、身體照護和安排遺願是必須關注的重要方面,以確保病人在最後的日子裏獲得最佳的待遇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