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圓其説是什麼意思」這個關鍵詞出自《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而其中的角色在解釋自己牽強矛盾的説法時,巧妙地運用了這個詞彙兩次。這表明他能以一種貌似合理、無懈可擊的方式解釋自己的觀點,避免了破綻的出現。在《官場現形記》中,這種自圓其説的技巧常被使用,使人難以辯駁。正如清代方玉潤在《星烈日記》中所述:“以世俗之情遇意外之事,實難自圓其説。”
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個”、“那些”:其他。其餘。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實。言過其實。
那裏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連詞,相當於“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成語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躊躇了半天,只得仰承憲意,自圓其説道:‘職道的話原是一時愚昧之談,作不得準的。’”成語造句:他一再説明,竭力自圓其説。
發音技巧:説,不能讀作“shuì”。
總結:隨著時代變遷,語言的解釋與使用也在不斷變化。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靈活運用語言,使自己的表達更加準確、清晰,避免自相矛盾。
「自圓其説」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指以説服人或自己的方式,使某個説法、理論或論點顯得合理或完整,但實際上可能存在缺漏或不確定的地方。這種方式常常被用來掩飾或搪塞一個問題,讓聽眾或讀者無法提出更多質疑或批評。
自圓其説的特點是在論述中巧妙地運用邏輯和論據,將各種可能的反駁或質疑都合理地回應或解釋,達到讓人難以直接否定或推翻的效果。這種具有迷惑性的説法常常讓人無法輕易辨別其真實性和可信度。
對於自圓其説的使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欺騙行為,企圖矇混過關或掩蓋某個問題的存在;然而,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巧妙的辯論技巧,能夠在論述中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反駁和質疑,展現出扎實的邏輯和説服力。
自圓其説的例子
以下是一個例子,用來解釋「自圓其説」的概念:
假設某人被問及為什麼他的車在昨天晚上遭到偷竊。他可能會這樣回答:
「我的車在昨晚被偷,但這絕對不是因為我沒有鎖好車門。事實上,我一直都很注意鎖好車門,而且昨晚也不例外。車子被人偷走,可能是因為小偷使用了高超的技術,能夠輕易攔截車門的鎖和警報系統。同時,我也注意到附近有一些可疑人物,他們可能是小偷的同夥,從其他角度開始破壞汽車安全系統,讓車子易於被盜。所以,我絕對不是沒有鎖好車門,而是遭到了非常高超的盜竊方式。」
這裡的回答用一些合理的論據回應了「為什麼車子被偷」這個問題,同時也合理擴展了可能的原因和情境。儘管語言上合理,但仔細分析,他可能只是在回應一種批評,而並未真正回答為什麼他的車在昨晚被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