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震」是中國易經八卦中的兩個卦象,這亦是小篆卦的名字。頤卦強調著「慎言語」與「節飲食」的修身養性。顯而易見,艮卦上陽下陰,震卦上陰下陽。艮震的組合為靜止與運動的融合,代表著人的內部修養和外在世界的動盪。透過頤卦,我們被提醒要善於節制言語,持守儉樸的飲食習慣。這樣的修養將使我們獲得吉祥和穩定的生活。」
頤卦的解釋與應用
頤卦,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徵兇。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圖:小配)口頰,頤養。修身養性,閉關修練。頤原指人的口頰,引申為養,頤養,修身養性。具體而言,頤卦強調的是「慎言語」與「節飲食」。頤卦是一個很典型的肖形卦,上下兩個陽爻象嘴唇,中間四個陰爻象口腔,因此稱頤。卦象上艮止,下震動,也有些類似人的嘴巴咀嚼的動作:上顎停止,動的是下巴。動於內而止於外,有如人閉關修養,外表看來不動如山,但內在其實努力在運作。又艮山於外為養,因此頤也有養動於內的意味。卦象又有動而知止的意思,告戒君子一舉一動都要知道適可而止,特別是在飲食和言語這兩項與「嘴巴」有關的事情上。具體來説,話要少講,講話要謹慎,才不會有口舌之災;吃東西要謹慎而節制,小心不要吃壞身體。這也就是《象傳》説的「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就卦序來説,頤卦是繼大畜而來。《序卦》:「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大畜講的是畜聚賢才而用之,頤卦緊接在後則有聚養賢才之義。卜到頤卦以守正居靜為吉,淨口業,如此才是修身養性之道。在解全卦吉凶時,也應以此為大原則。也因此,屬動的下三爻(震)全部都是兇,屬靜的上三爻(艮止)全為吉。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頤養,貞定為吉,觀察別人如何養生,以求得自己口頰的充實。此言觀察與學習頤養之道。《彖傳》説「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觀頤是觀察他人,向他人學習頤養之道。「自求口實」是觀察自己如何自養,以及自我實踐,求得自己的充實。《象傳》説:「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這是具體而言頤養之道,主要在於言語要謹慎,飲食要節制。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捨棄你的靈龜不用,看我大快朵頤,兇。不知要守靜以畜養自己精神的靈明,反而看著別人大快朵頤而羨慕不已,並進而焦躁不安。若能謹守靜養之道,則福氣自然會來,但若是急著追逐慾望,反而會自取其辱。
頤卦的內涵與行為指引
頤卦提醒人們要注重修身養性,通過節制飲食和言語來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格。卦象中的山下有雷,代表著動靜結合的生活智慧,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也要懂得休息和內省。頤卦強調了養生的重要性,建議人們通過觀察自然萬物和學習前人的經驗,來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在面對誘惑時,要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內心的平靜,不被慾望所左右。頤卦的行為指引是:


- 慎言語:話要少講,講話要謹慎,避免説錯話或惹禍上身。
- 節飲食:吃東西要節制,不要過度飲食,以免損害健康。
- 觀頤:觀察他人如何養生,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 自求口實:不僅要學習他人,還要能夠自我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
- 養正則吉:保持正直和貞定,這是頤養之道中最重要的原則。
頤卦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謹慎的行為和內心的修養,才能達到真正的平和與幸福。
艮和震是易經八卦中的兩個卦象。
「艮」代表山,象徵著固守、堅定和靜止。它代表了一個人或事物在困境中持續努力和守持信念的力量。
「震」則代表雷,象徵著震動、變革和行動。它代表了一個人或事物突破障礙、開展新局面的力量。
這兩個卦象在易經中,彼此互補,形成了一種平衡的關係。
艮震的融合體現了一種動靜結合的力量,使人們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時保持內心的安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艮震的力量來克服挑戰,迎接變革。
譬如,當我們遇到困難和逆境時,艮的力量讓我們堅持不懈,不放棄,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當我們需要挑戰自己,追求新的目標時,震的力量激發我們的行動力,破除陳舊的模式,迎接變化。
艮震的合一也體現了一種對立中的和諧。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固守和變革之間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只堅守不變,過於守舊,就會面臨無法適應環境的問題。
如果我們只追求變革,不斷追逐新的目標,就會失去內心的安寧和穩定。
艮震的融合讓我們學會了在不同的情況下保持平衡,適度地堅持和變通。
在人生的道路上,艮震的力量是我們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謝謝。
延伸閲讀…
山雷頤_艮上震下- 周易六十四卦詳解
頤卦_百度百科